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我的食物我的胃

yangguangjujiao 2014-01-26 12:16:48 张 恒/特约撰稿人 总第165期 放大 缩小

 

2013年12月28日那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庆丰包子铺吃了顿包子。一菜一炒肝一盘包子,很简单,但却成了几日里媒体的头条。我心里,也觉得这事儿意义重大。

有机

说来,我也是庆丰包子的常客。妻子怀孕时,常去离家很远的医院产检,奔波劳顿,检查完,饿了,我便带着她和肚子里的儿子去附近的庆丰包子铺吃饭。也很简单,一菜一粥一盘包子。对一个肚揣生命的孕妇来说,这样简单的饭食,营养肯定不够,实在是不人道。

作为一个遍尝面食的北方人而言,庆丰包子其实不好吃,可是我没办法。毕竟是在繁华地带,周遭也有许多馆子的,但是我不敢让她进去。地沟油、添加剂、变质的食材、餐具清洁不彻底,都可能被我们遇到。庆丰包子当然也存在这种可能性,但毕竟是北京的老字号,又是连锁的国企,我只能猜测它会好一些。现在,连国家主席都来这里用餐了,我扭头对老婆说,看来,你吃到要吐的包子,还是相对健康的。

和许多人一样,官员是否会食用,已经成为我对食品安全与否的重要参考。几年前,刚到北京,还懵懵懂懂时,被一个媒体同行带到农业部的食堂吃饭。食堂内部布置简单,菜品也显得普通,服务员,自然态度也不是很好的,但是那朋友却很喜欢来这里请客。他指着热气腾腾的大锅里的丸子和菜说:这些都是某某农场里出来的,绿色有机的,吃着放心。

有机,是2013年里一个比较热的词汇了。有几个打着这个旗号的电商,过去一年过得都还不错。我身边好多朋友、同事成为了它们的拥趸,我却一直对这个概念有多犹疑。因为作为处处声称使用自然肥料、纯天然的有机食品,其生产的规范化、流程化与无机食品相差甚远,其风险控制也更为复杂——如使用粪便作为肥料时,其中的细菌、寄生虫等有害物质,很可能对食物产生污染。现代化的农业操作,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风险的控制。

但现实中,现代化农业对风险的控制是漏洞重重的,于是才有那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出现。于是在过去一年里,我也不得不开始倾向于有机食品。无他,为了孩子。儿子的出生,让我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又深一层,为了这个脆弱的、对外界危险毫无抵抗力的生命,我不得不在两者之间做出抉择。有机的鸡蛋、大米、水果长期入驻家中厨房。

很多时候,食品安全在我们这里成了一个选择题,两害相权取其轻。记得孩子刚出生时,我让日本的朋友从当地买奶粉寄回来。他不无忧虑地问我:“你不担心核辐射的问题啊?”我只是回了他一句:“如果日本人敢给他们的孩子吃这样的奶粉,我就敢给我儿子用。”不过看起来,我儿子比我更“爱国”,抵死不吃那两罐长途跋涉从日本赶到我家的奶粉,只认母乳。也好,至少我老婆生产的东西,比其他人的老婆卖给我们的要更为安全。

食品安全

2013年夏天的时候,我带着老婆孩子回老家,打车去北京站坐火车。司机师傅是个老北京人,对北京的人物掌故、企业变迁门清。聊着聊着,就聊到了食品问题。

在北京生活,我时常感到不受欢迎,政府制定了很多政策,对外地人有诸多限制。而且,这座城市的大城市病在全国都属最重症患者,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房价畸高等问题,名冠全国。毫无疑问,在这座城市生活、工作,其压力也是许多地方难以企及的。

但是,我仍然愿意赖在北京不走。这里毕竟是首都,聚集了全国最好的资源,即便有千般不好,它仍然是最安全的城市——无论是治安安全,还是食品安全。“同样是食品安全问题,在北京曝出来和在石家庄曝出来,其重要性和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北京毕竟无小事。”

司机师傅听我唾沫横飞、情绪激昂的说完这些,盯着前面停下的汽车和红灯,沉着地对我说,自己有个哥们,就在当地一家奶制品企业上班。(我说,我对那家企业很熟,家里基本都是喝他们的产品。)他没理我,继续说:听那个哥们说,这家企业的液态奶,大部分都不是农场里产出来的,而是从新西兰进口奶粉进来,兑水而成。

北京的哥自诩的朋友很多,如果聊天需要,他们有些朋友甚至能在红墙里工作,整日为他提供海里的八卦消息。所以有关奶粉的这些内容是否真实,很难判断,我自己也没太往心里去,姑妄听之。

结果,没过多久,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就自曝家丑,有3个批次的乳清蛋白粉受到肉毒杆菌污染。随后有媒体调查说,中国八成的奶粉,进口自新西兰。我这时才又想起出租车司机那番对话来。

虽然这件风波最终被证明是恒天然集团过于小心了,真正的污染并没有发生。但因为当年它就曾牵涉进三鹿奶粉风波中,这一次,当然对人们的心里造成很大冲击。也别怪社会太玻璃心,只因为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吃过的亏太多了。后来看新闻说,中国的国产奶制品要重组合并,建立几个超大型的奶业集团,以应对国外奶粉的冲击,重塑自己的品牌。但谈何容易。

公允来说,2013年的食品安全问题至少看起来,没有前几年那么严重——一定程度上要感谢空气污染做出的贡献,弥漫人们头顶的雾霾天气,吸引了人们很多火力——中国的食品安全程度,确实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要恢复人们已经被击垮的信心,只用一年的时间还不够。

“转基因”

人们讨论的话题也多了起来,地沟油、添加剂,在人们口中已经被说烦了。2013年,尤其是下半年,被提及最多的词语是“转基因”。主持人崔永元与科普学者方舟子啊,就这个话题,在微博上吵得不可开交。

从谈情上说,我是喜欢崔永元的。但“我爱崔永元更爱真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我则更倾向于相信方舟子的说法。转基因并非什么新出的技术,在西方国家已经很成熟,而且也经历了严格的食品安全监测。

这些带些阴谋论调的内容,并没有在我心中引起多少涟漪。经过这么多年的锤炼,国人的神经多少已经变得大条了,一件没有造成实质危害的事情,基本可以看做是安全的了。

当然,有些习惯,却也依然在影响我们的思维和想法。下半年时候,一次去香港,在朋友带领下,去吃味道正宗的粤菜。点了几盘上来,举箸去吃,忽然感觉很怪异。它的食色味俱好,但是我总感觉有点怪怪的。后来,朋友开玩笑才提醒了我:大概是好久没吃地沟油,我们的胃开始怀念那股味道了。

我当然不会当真怀念,它们只是让我觉得不舒服、感觉不爽。那是一种明知眼前的食物是安全的,但是仍然禁不住用内地的思维来想它的状态。

在香港的最后一天,我拉着朋友去逛街。目的只有一个:买奶粉。虽然香港人民对我这种奶粉客大加排斥,但为了孩子的健康,我总得厚起脸皮来。她带着我在熙熙攘攘的街头穿梭,偶尔停下来进到一个小店里吃点冷饮,用些点心。她已经习惯了香港那互相信任、彼此安全的生活,专心致志享受每一道美味。而我却始终没能专心下来,需要刻意去努力,才能压下心头习惯性的怀疑:那看起来色泽鲜艳的刨冰里,真的没有加一些质量不达标的颜料吗?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