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送儿出国去读书

yangguangjujiao 2014-01-26 12:09:53 张君花/特约撰稿人 总第165期 放大 缩小

 

2013年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送儿出国去读书。

申请学校,考雅思,签证,订机票,收拾行囊……忙忙碌碌的日子里没有丝毫惜别的伤感,等到有时间坐下来回首刚刚过去的这一年,蓦然间一种说不出的痛感袭上心头:再有一个星期,孩子就要离开我,到远在美国中部的俄克拉荷马大学去读书了。

放弃本省某一本院校的录取,远渡重洋去读书,是2013年我们做出的一个重大决定。尽管此前已多方论证,去意已决,但想到别离就在眼前,一个从未离开家的孩子一下子走那么远,想到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我的心里还是百感交集。

一个不是特别坏的高考成绩

542分,超了本省理科本一线4分。说实话,这个分数在意料之中,但收到考试院发来的分数通知时,我还是郁闷了整整一夜,毕竟上什么样的大学,对儿子大胖豆来说是人生路上的一次重大选择。

我实事求是地跟他说,这不是一个特别坏的结果,但它肯定是个一般坏的结果。大胖豆自己也很沮丧:“您老这是在俺滴血的心头补刀啊”。

第二天到学校填报志愿,才知这已算班上的好成绩了,考分最高的同学也只比他高一分。一个省级重点中学非重点班的高考成绩怎么这么差啊?我后来才知道,他们班这个成绩在非重点班里已算不错的了。因为这些斐声省内外的重点中学,其实也是靠尖子生飚出来的成绩,非重点班,从来不是学校用心关注的对象。

接下来是一个又一个的不眠夜,我从网上搜索本一里排名靠后的二十几家学校,了解每一家近年来的高考提档线和实力。然后就是无休止地打电话,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目标学校的情况,一遍又一遍地将目标学校排列、组合,期待着能够独具惠眼“拣个漏”。联想到许多用人单位都对初始学历有着苛刻的要求,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本省一家本一院校做保底。

经过漫长的论证、推敲、纠结和患得患失,等到报志愿的最后一天,一家人坐在电脑前确认志愿后,我一头栽倒在床,呼呼大睡。

收到了保底学校的录取通知

“##同学,您已被本科一批##大学化学类录取”,收到这个保底学校录取的短信通知时,我的心里一沉,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

我从来不是一个望子成龙的人,从小到大,大胖豆最爱跟人炫的,就是他妈妈有一颗平常心,从来没要求他上过任何奥班和特长班,也没逼他一定要考到前几名。但对他将来读什么样的大学,我心里还是有所期许的。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有机会接触到本省院校的老师们,说实话,无论是学识、修养还是眼界,能够让人素然起敬的凤毛麟角。这些年,我们单位也不断招聘这些学校的毕业生,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同样少之又少。

毕竟人都是由他所在的环境造就的,在国内高校整体学术氛围稀薄的背景下,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术机会一直都在向一线城市和重点院校集中,录取他的这所身处不发达省份省会城市的学校,能够聚拢的资源真的是太过微薄了。我不知道在这样的学校里,生性随遇而安的大胖,能够受到怎样的熏染?我更担心,这个太过平平的起点,会不会在教给他知识的同时,也限定了他的眼界,甚至限定了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更为现实的担忧是,我们没有给孩子打下“拼爹“的任何基础条件。这个从初中起就酷爱化学的孩子,如果没有一个很高的起点,将来在整体发展水平低下的化工行业,会不会只能找到“小化工”、“小制革”这样的工作?

我差不多要一夜白头了,但最终还是理智占了上风,无尽的担忧过后,我还是把决定权交给了孩子。“十八岁了,自己的事儿要学会自己做主”。最终约定,大人们只负责帮忙收集各方面信息,拍板儿的事儿必须由胖豆自己来做。$nextpage$

“技术宅”最在意的事儿

对于连高中都是走读的大胖豆来说,做出远渡重洋的决定,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而最终促使他下定决心的,其实也只有一件事。

这件事跟他喜欢的专业有关。自诩为“技术宅”的大胖豆说起来并不是那种混混噩噩毫无发展目标的孩子,差不多从初中时代起,他就认定自己是一个“化学狂人”,因为他生物、化学成绩都超好,还被同学戏称为“生化危机”。这个从来拒绝上任何奥班的家伙,在这所高手如云的重点学校,偶尔还会拿到化学年级第一的成绩,这可是普通班学生难得的殊荣。

但这所省属重点院校的录取通知书,一下子将他的关注点从职业理想拉回到就业现实。他要求跟做化工贸易的老爸一起考察客户,以便“接接地气”。将近40度的酷暑天气,父子俩走了多家省会周边的小化工厂。因为雾霾沉沉,环保加大了执法力度,许多工厂都停工了。其中一家的老板还站在门口,不断骂环保太缺德,断他财路。这沉痛的一课令大胖豆猛然惊醒,“妈妈,我还是出国吧,如果将来只能到这样的单位,跟环保捉迷藏,那不是危害社会吗”。

他之前搜集了许多关于美国发展绿色化工的资料,对于其中提到的循环生产,将上游废弃物做为下游生产原料的思路和工艺向往不己。这个“技术宅”一下子坚定了到美国读书的决心。

而在我们大人看来,国外大学宽进严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学生融入社会的程度,特别是他们对待学术的认真态度,都是国内大学欠缺的。而大学本科教育本质上还是基础教育,严格要求和全面发展对他未来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合不合算,不能只算经济账

这个“艰难的决定”一旦做出,具体的操作反而都不是什么难事儿。总共申请了四所学校,收到了三家的录取通知书。最终,我们还是战胜了虚荣心,舍弃了排名最靠前的那所,选择了位于石油城的俄克拉荷马大学——石油是化工的基础性原料,两个产业差不多是“血缘关系”,这是我们选择这所学校最看重的因素。

一年将近三万美元的花费,如果再加上来回路费和零花钱,总费用应该在人民币20万元左右。这差不多是我一个人两年的全部收入。单单本科阶段花费就要在70万元左右,对于我们这个家庭而言,拿出这笔钱,目前看不需要节衣缩食,但也算一笔不小的开支。

送孩子出国留学合不合算?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想过。每年高考过后,都会掀起一轮留学热潮,而此时,也恰恰是海归们回国就业的时候。海归们逐年走低的薪酬,与他们留学的花费形成鲜明对比,花费不菲的资金送孩子留学究竟合不合算这样的问题,近年来也屡屡被提及。我常常想,这么幼稚的问题,一定是那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提出来的。因为像我这个年龄的人,都会意识到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学识、技能、眼界、自我期许乃至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与他所受的教育有关,而这些,不仅仅在影响着他的薪酬和就业,更在影响着他的人生格局和生活品质,这些软指标,根本无法以薪酬来量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对于孩子的爱,也从来不是一笔经济账可以涵盖的。

我小的时候,父母常说的一句话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大学。现在轮到我自己了,我也不会像小生意人一样,拔拉着算盘珠子来决定大胖豆的人生。

是选择学业,更是在选择人生

18岁的年龄,站在高等教育的起点,一切都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无限可能。这也是我们选择“艰难“的主要原因_我们与其说是在选择一种教育方式,不如说是面临着人生道路的选择。

而我自己,常常在想,如果大胖豆能考上一线学校,我还会赞成他出国吗?答案依然是肯定的,至多不过是将出国时间推迟到本科毕业而已。

归根到底还是一种生活道路的选择。不想在官场厮混,也不想要太多的钱,只想静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将来研究材料化学,安心做一个技术宅。这是大胖豆现阶段的人生理想,简直就是我当年人生理想的翻版。而做为一个过来人,我也深深地知道,这样的人生理想在当今社会是何等的奢侈。地位、金钱、事业的发展机会,在当下的中国基本上是互为表里的。如果连两院院士的席位都可以通过学术造假和运作取得,那么还会有多少科研机会能留给大胖这样心性简单的无名小子呢?而做为一个无职无权、无雄厚资金实力的家长,我们能做的,也不过是竭力在学业上为他选择一个高起点,为他实现自己的生活理想助力。

在选择申请学校期间,我不断跟豆爸在美国定居的“发小“通电话,了解不同学校化工专业的实际情况。这位当年同济化工研究生毕业后赴美读博士的兄弟,现在供职于波士顿一家制药公司。他说,化工专业在美国就业并不困难,但许多留学生都选择了回国,因为国内经济高速发展,有着更多的商机。

也许,只有我们这些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这“更多商机“背后的代价——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还有心灵的荒漠化。我情愿让他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哪怕因此牺牲物质的富足。而出国留学,与在家门口读大学比,至少离他的生活理想更近了一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