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让道德理念浸润松原大地

yangguangshixian 2014-01-20 12:29:06 文/张红玉 总第164期 放大 缩小

 

“人以德立,国以德兴。‘德润松原’,重点在德,核心在‘润’。润,即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我们就是要摒弃传统的宣传教育模式,摒弃盲目的灌输、机械的教诲,通过触及心灵的滋养与浸润,通过灵魂深处的洗礼与感化,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设道德风尚,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力求达到完美的道德境界。”松原市市委书记高福平为“德润松原”道德实践活动做出这样的注解。

去年以来,为激发深藏在人们心中的道德力量,用道德文化的软实力提升城市发展的硬实力,松原市启动了“德润松原”道德实践活动,探索建立了“4+2” 工作体系( 即开展“松原好人”、“道德大讲堂”、“做谦恭有礼松原人”、“道德公益广告制作宣传”四项活动和未成年人心灵引导工程、“松原志愿者在行动”工程),倡导“德兴市兴”的理念,通过春风化雨般的引导,润物无声式的渗透,使道德自觉与自信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走进人们的心灵,提升了广大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助推了松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以德润目,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

市民道德素质的提升需要舆论的引导,松原市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宣传引导优势,使之成为一个个触目可及的道德课堂,让市民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感受道德的力量、经受道德的洗礼,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

“行善每一天,吉祥每一天”、“一生行善,一世吉祥”、“报祖国恩,报父母恩”、“奔梦路上相亲相爱”……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细心的松原读者发现,《松原日报》多了一些图文并茂的道德宣传公益广告。经常在家里看电视的人们同样注意到,这些广告在电视节目中所占据的分量也越来越重。这些以呼唤公共道德、弘扬良好社会风尚为主要内容的公益广告,广泛传播社会进步的公益思想、行为观念和道德准则,起到了优化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

从去年开始,松原市就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要求,以“德润松原”建设为契机,全方位、立体化地搞好公益广告宣传,让高尚的道德理念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在全市广泛传播。从去年4月起,松原市委宣传部就组织《松原日报》、《松原日报·晨讯》、市广播电台、市电视台、松原文明网等主流媒体,相继策划开辟了“德润松原”相关专栏、专题,进一步加大公益广告的制作和刊播力度。要求市直主要平面媒体每个月刊发公益广告6个整版,广播电台播出6次/天以上,松原电视台各频道播出10次/天以上,营造浓厚的道德氛围。

“我挺喜欢看咱们报纸上的这些公益广告的,《松原日报》去年12月19日刊发的公益广告一下子让人想起雷锋,想起我们小时候做好事的事情。我觉得市民的道德观念需要引领,良好的道德氛围一旦在一个城市形成,最终受益的还是百姓。”松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干部薛兴民这样看待这些公益广告的作用。

“这个广告做得太好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讲孝道呀。”在松原市一个公交车站点,一位老大爷看着宣传画这样说道。在他身后,是一个以孝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益广告栏。

和这位大爷一样,一段时间以来,很多松原市民都注意到了路边、灯箱甚至出租车上的公益广告。这些以倡导良好社会风尚、配合重大主题宣传、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推动公益事业发展、加强社会道德建设为主旨的温馨质朴的公益广告,唤醒了人们真善美的情愫,激发起广大干部群众内心蕴藏的道德力量。

为时刻提醒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知荣明耻、遵德守礼的良好习惯,松原市积极利用城市中的各种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宣传载体的作用,让人们在城市的任何角落都能感受到道德教育的引导。

为让人们抬眼就能看到一幅幅以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公益广告,该市在公交车站点、固定广告牌制作了300余块公益广告板,以生动的事例、形象的画面,让市民在等车的间隙,目光就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去,用心感受,有所获益。同时,松原市还在全市所有的居民小区、广场公园、主要街路、商场市场、窗口单位显著位置,设置2000余块“遵德守礼”提示牌,提醒人们讲究社会公德、诚信服务。甚至在市区街道果皮箱、环卫工人马甲、建筑工人安全帽上,也都喷绘了“创文明城、做文明人”、“讲究卫生、共创美好家园“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标语,打造了移动的“文明风景”。另外,该市还积极利用快速发展的电子媒介,在LED大屏幕、楼宇电视以及车载字幕上刊发公益广告3000余条。这些全天循环播放的视频和字幕,更是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使人们乐于观看和接受。

近年来,松原市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一个个工地让人感受到城市发展速度的同时,也成了城市脏乱差的重点部位。松原市文明机构充分挖掘新的宣传载体,要求全市各个工地在建筑围档上喷绘公益广告,既改善城市环境,又教育出行市民。目前,全市已喷绘建筑围挡公益广告10000多平方米,基本做到了建筑工地全覆盖。

报纸电视里刊播的公益广告、各家网站的点击投票、公交车站点的宣传画、餐馆酒店的提示牌、居民小区悬挂的条幅、商场超市的电子屏幕,甚至中小学生的文明礼仪课本、给市民群发的手机短信……在松原市,道德的宣传已经无处不在、无所不在。这些内涵丰富的公益广告、温馨质朴的宣传画、简短却耐人寻味的宣传语,成为了一个个道德教育的公共课堂,让市民无论身在城市的哪个角落,都能在不经意间就受到道德的洗礼,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知荣明耻、遵德守礼的良好习惯。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引导,也成为道德传播的催化剂和助力器,让道德建设的内容更实际、方式更实用、载体更丰富、范围更广泛。$nextpage$

以德润心,形成高尚的道德信念与道德追求

道德教育如春雨、似春风,才能滋润心田,激发向上的力量。松原市十分注重道德的养成教育,通过培树道德典型、建设道德讲堂等方式和载体,让更多的人经常性地接受道德的洗礼,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激发深藏在心中的道德力量。

道德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松原市高度重视道德典型的选树工作,始终坚持时代性、真实性、群众性的原则,不断完善评选制度、丰富活动载体,从普通群众中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寻找平民英雄,弘扬凡人善举,用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人们形成高尚的道德信念与道德追求。

目前,松原市已连续评选表彰了两届5个系列40位道德模范,其中不乏像杜顺、魏志刚这样的全国和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去年5月,该市又启动了“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按照5年评选1500名以上好人的目标,从“身边好儿媳、身边好公务员、身边好的哥(的姐)”等23个方面,发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寻找、发现、评议身边好人。目前,共评选出候选人300余名,目前已评选出100名“松原好人”。值得一提的是,“好人榜”中的杜海峰、王仁等6人已经进入“中国好人榜”候选人的行列。

“我都不知道身边同事中就有这样默默助人的典型,今后一定向他学习,他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松原市国税局干部马俊丽在了解到同事张德智17年坚持义务献血和义务助学的事迹后这样说。身边人的榜样作用就是这样普通而又明显。

把目光投向基层、聚焦群众,大力选树百姓典型,用身边典型引人向善向好,松原市以凡人善举引领道德风尚的做法,让“好事人人能做,举手之劳也能助人”的理念逐渐在这座城市生根、发芽。这些身边典型也用他们高尚的品德温暖了人心、感召了众人,促进了全市道德建设由典型效应向群体效应、社会效应转变。

为让更多的群众接受道德的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松原市积极通过开设“道德讲堂”这一载体,整合多种资源,让市民在参与中学习感悟、净化心灵,提升道德修养。去年以来,全市新建成各类道德讲堂400余个,基本涵盖了党政机关、社区、学校、窗口单位、厂矿企业等各种行业,覆盖了公务员、社区居民、中小学生、企业工人等各类群体。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堂超过1000场,参与人数近10万人次。

为更好地规范道德讲堂建设,让市民在细节中感受道德的力量,松原市文明机构印发了《松原市“道德讲堂”建设标准》,将“道德讲堂”环境布置要求、松原市“道德讲堂”LOGO标识图、“道德讲堂”道德格言参考范例等内容进行统一编辑,明确了“唱一首道德歌曲”、“诵一段道德经典”、“看一部道德短片”、“听一个专题讲座”、“送一份吉祥”、“五个一”讲堂固定的活动流程,不断深化道德讲堂的内涵,推动活动取得实效。同时,坚持“群众参与、群众推动、群众受益”的工作原则,按照不同类型人群的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工作侧重点,在形式上不拘一格、灵活丰富、分类指导、分层施教、循序渐进,把建设“道德讲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结合起来,与“三关爱”志愿服务结合起来,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与“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结合起来,整合多种资源,开设市道德讲堂总堂,建立宣讲员队伍。聘请省级道德模范张利等50名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走上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育身边人的形式,传播凡人善举,引发道德自觉,让市民在参与中学习感悟、净化心灵,提升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还将张利等50名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事迹刻录成光盘发放给各级讲堂,不断丰富“道德讲堂”的内容和形式,着力使“道德讲堂”成为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道德建设的平台和载体。

“我们村里人都爱听张老师讲道德课,原来打仗、赌博等现象都没有了,邻里之间和和气气、互相帮助,像一家人似的……”说起本村道德模范张利多年宣讲道德对他们的影响时,扶余市肖家乡王家村农民杨洪江赞不绝口。

松原还启动了未成年人心灵引导工程,将之作为“德润松原”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活动主线,在全市中小学组织开展洒扫应对、日行一善等主题活动,评选表彰了近100名美德少年,让未成年人在身边典型的引领下,在生活中陶养生命道德,增强健康成长的内驱力。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市、县(市、区)两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6所,实现了城区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全覆盖,建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心理咨询志愿者服务队伍,开通网上咨询工作站及咨询热线,注重将道德典型事迹教育与心理健康知识有机结合,解答成长中的烦恼,全年接待未成年人咨询近13万人/次,促进未成年人心灵健康成长。

从榜样到普通人,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从个体行为到普遍现象,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如今,道德的种子在松原人民的精心培育下已然枝繁叶茂,春满人间。

以德润行,培养积极的道德自觉与道德自信

道德建设是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工程,为真正激发出人们藏在心灵深处的道德力量,并把这种力量转化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松原市广泛开展了多项道德实践活动,让市民在一项项活动中培养积极的道德自觉与道德自信。

“做志愿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参与城市建设的最好方式,想像一下,如果我们人人做志愿,将会产生多大的力量,这座城市又会实现多大的发展。”在一次志愿活动中,志愿者王国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松原市选准“志愿服务”这一道德建设参与方式,在全市大力弘扬志愿精神,让人们在志愿实践中感受道德的力量。他们在全市启动实施“松原志愿者在行动”工程,倡导献爱心、做好事,对民间不断涌现的“志愿萌芽”,勤培土,善浇水,使其成长为一片片摇曳多姿的风景。目前,松原市已成立了志愿者联合会,建立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组织文明单位、村镇、街道成立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在社区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初步形成了志愿服务“会、队、站”的组织网络体系。按照5年建立15万人志愿者队伍的目标,去年以来,完成注册志愿者近5万余名,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07个。

从开始的少数人做好事,到志愿精神形成,更多人参与志愿活动,这期间发生的诸多变化,志愿者张国智体会最深。他说:“我从17年前就开始义务献血、帮助贫困学生,那时候都是偷偷地在做,怕别人知道后不好意思。后来,有了志愿服务组织,更多的人开始大大方方地做志愿服务,我自己也越来越感觉到自豪和理直气壮。”

在文明机构的引导下,这些志愿者自发地走进社区、走进村屯、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走进军营、走进特殊群体,广泛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100名科技志愿者深入到农村指导农民农业生产、100名志愿者深入200多家企业上门服务、4000名志愿者对8大城市出入口白色垃圾进行清理、6000名志愿者清理江南江北20多个社区墙体的乱贴乱画,去年全年累计10000余人(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和敬老院老人……

这一串串数字记录的背后,是全市志愿服务常态化、规模化的具体体现。而随着这种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化的转变,全市也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宝贝回家志愿者”郭亚红4年时间帮助70多个被拐孩子找到亲人,被评为2012中国年度法制人物,魏志刚等多名同志先后荣获全省道德模范提名,松原爱心志愿服务队5年累计开展爱心活动 500余次,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搭建群众性道德实践平台,让市民成为道德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是松原市打造道德之城的根本主旨。除在全市开展志愿活动外,松原市还在各个人群中积极开展“做谦恭有礼松原”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文明礼仪普及活动,编辑《松原市民文明礼仪手册》面向市民免费发放,推动文明礼仪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引导广大市民知礼仪、行礼节。广泛开展“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行动、“网络文明”等文明引导行动、积极倡导“用餐不剩饭菜,行文明车、走文明路,上网不说脏话、不信谣不传谣,旅游不扔垃圾”。深入推进“文明服务”行动,在市区所有窗口服务单位统一推行文明用语,规范服务流程,设立文明引导员、举报电话和道德提示语,营造文明和谐的窗口服务环境。组织“诚信活动月”、“全民读书活动月”等主题活动,让人们在各种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自觉。

从“被德润”到“以德润人”,从道德建设的受益者到参与者,随着一项项市民亲身参与其中的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道德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走进松原全市人民心里。“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自觉践行道德”的生活方式也逐渐成为广大松原市民的共同追求,“讲文明、树新风、做谦恭有礼松原人”的响亮口号,也快速地成为广大市民自觉的行动。

大音稀声,大象无形。道德的浸润与洗礼,正在升华为一种强大的、无形的、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成为“转型发展、富民强市”的不竭动力,使松原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更加迅疾、更加稳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