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田间制造:每个人心里都有田园梦

yangguangshixian 2014-01-02 13:02:07 ■ 张晶晶 总第163期 放大 缩小

 

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不知从何时开始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物资丰盛到极致的同时,食品安全的底线却频频被突破。

于是,一小撮人选择了回归田园,起初是为了让家人尤其是孩子吃上放心菜,进而又希望带动更多人找回食物原来的味道,最后竟从中谋到了商机。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有机市集日益火热起来,关注健康的人们每个周末拎上菜篮子、拉着购物车,去市集采购全家未来一周的食材。民间“特供”逐渐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

行为艺术催生的热门市集

在北京,如果不去亲身体验一下,你很难想象有机市集的火爆程度。绿色蔬菜10元一斤、豆腐20元一块、面包30元一袋、果酱50元一罐——这是“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普遍价格,尽管价格不菲,但是销量好得惊人。上午10点开集,短短两三个小时内,绝大多数商户就已经销售一空,准备收拾东西走人了。

乍一见面,你会觉得,北京市顺义区沮沟村的农妇陈艳红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国北方农妇了。家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在这片土地上,她从父辈那里继承了种田的手艺,并且靠着这门手艺打理着自己的几亩田地,过着自给自足、平静安详的小日子。这位被主顾们亲切地称呼为陈阿姨的农妇,却是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上的红人,她用传统方法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中种出来的瓜果蔬菜,看上去其貌不扬,销量却很好,往往市集开张不到一个小时就已经卖光了,她自己都惊讶万分。

3年前,陈艳红在外甥的极力游说下参加有机市集,那时她并不懂什么“有机”,只是认定了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也不用生长素种菜,是庄稼人一代代传下来的规矩。有机市集改变了这个普通农妇的生活轨迹。3年中,她学会了上网,在微博上发布消息、联系主顾,成了村里第一个上网推销农产品的人。如今的她,逢人就推广自己的环保理念。陈艳红说种菜养鸡,挣的是辛苦钱。她每天清晨5点就起床忙活了,一忙就是一整天。参加有机农夫市集的两天,甚至凌晨3点就要起床,就是为了摘最新鲜的菜,捡最新鲜的蛋送过来。她说她不怕辛苦,也喜欢沿袭着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种地,这是农民的本分,又能让城里人吃得健康,心里很满足。

有机市集的组织者创造出这种非常有趣的“食品健康模式”,他们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让喜欢有机食品的消费者直接与中小型有机农场的农场主对接,既帮助消费者找到安全、放心的产品,也帮助农户拓宽了市场渠道。有趣的是,北京有机农夫市集起初竟然是一个由几位外国艺术家发起的艺术项目,最初的目的是“希望以此来观察食物和社会的关系”。2010年9月,住在北京的日本艺术家植村绘美和一群在京外国人创办了有机农夫市集活动,由于语言不通,市集的客户起初也以生活在北京的老外为主。后来,组织者之一的常天乐最终将一场短暂的行为艺术变成了如今每周末固定开集的市场。北京有机市集的组织成员其实是一群关注生态农业的消费者组成的志愿者,后来由于市集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些兼职志愿者才先后辞去了本职工作,开始专职为市集服务。

从农场到餐桌的信任模式

“有机食品”是一种国际通称,是从英文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这里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而是指采取一种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有机食品是指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严格意义上来说,有机产品需要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就是在未被农药、化肥、污染过的原生态土壤上进行的有机种植,以最接近自然的方式生长,并且在生长过程中绝不使用人工合成化合物、化肥及转基因技术等,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也没有任何人工合成化学成分,从加工、生产、包装整个过程都符合环保和健康原则。国际标准的有机认证需要每年由第三方认证机构从种植、加工、生产、制造到成品批发的全过程进行评审。

而在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上,只有一小部分产品是经过有机认证的。因为资金短缺,虽说是“有机”市集,但这个“有机”并没有得到第三方认证。负责人常天乐介绍说,参加市集的农户大多是认同有机理念的独立中小规模农户,由于种植成本高,很多农户在市集上经营其实只能达到收支平衡,与大型有机农场不同,小农场没有任何补贴,就连运输成本也要由农户自己承担。“一个小农场的每个品种都认证下来差不多要几万元,由于认证过程复杂、费用较高,很难获得认证资质。”常天乐说。因此,市集组织者对于农户的选择上还只是建立在组织者与农户之间“感性认识+理性技术考察”的层面上。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选择合作的农户一般经过这样的过程。首先,市集组织者要和农户认识,了解他为什么要做有机农业。“做有机农业的人一般都会有些想法和理念在后面支撑着他们,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听他们的故事,然后去判断这个人值不值得信任。一般来说,这个人如果纯粹为了钱去做的话,这中间作假的几率可能性就会大。”组织者这样描述他们的判断标准。

在对农户有了初步感性认识后,市集就会派人去农庄进行“理性技术考察”,看他们有没有技术方面的支持,整个有机种植、养殖的状况如何。这个过程中间,市集也会组织农户之间的相互串门和监督。“农户一般都比较有经验,他们去看,就知道对方种植水平是怎么样的。”有时候,市集甚至会安排消费者直接去农场参观种植过程。这种深入的了解和直观的认知也使得消费者对于有机农业的信任比所谓的第三方有机认证来得更加密切,一种从农场到餐桌的信任模式也渐渐成熟起来。

对于这种买卖双方仅靠信任纽带密切相连的特殊模式,最早一批参与北京有机市集的农场主王申福深有感触。王申福的农场现在有4000多只鸡,分别放养在两个农场里,除了一天两餐的谷物饲料,这些鸡平日就在山间休息和觅食,草丛中的小昆虫、桑树上落下的成熟桑葚、飘落的玫瑰花瓣,都是它们的零食。健康的饮食让这些鸡羽毛丰满、冠羽亮泽,所产的蛋品和肉质自然不在话下,成了乐活先生最招牌的产品,每天的新鲜出产基本是被订户一抢而空。

王申福说他的顾客很可爱,他们充分信任他的产品,不会质疑他的制作过程是否无菌消毒,也不会一再追问他的玫瑰制品有什么神奇功效,他们只是简单地说一句:“我们相信你的东西是最好的。”王申福很感激这种信任,他不想辜负这种信任。他坚持用玫瑰纯露成品冲洗蒸馏器和玫瑰花,说这样产出的纯露才是最纯粹的;他坚持用最专业的有机蔗糖制作玫瑰酱,他说任何细微的口感都是品质的保证;他坚持用最原始的风干方法制作玫瑰茶,这种方法制出的茶其实品相并不好,没有大规模微波烘干的茶色泽鲜艳,王申福也坦陈他也证明不了自己的方式制出的玫瑰茶就是最香最好的,但是他却坚信,用最贴近自然的方式才能制造最好的产品,信他的人也同样信他的理念。

生活,从来离不开梦想

如果说像王申福一样的那些农户是因为对食品安全的焦虑而走上有机种植之路,那么另一些人选择有机生活,则更像是在圆一个梦,为自己寻找一种更干净、更纯粹的生活方式。

刘阳是北京有机市集的组织者之一,他的布乐奶酪是市集上最受欢迎的摊位之一。在京城北郊,刘阳和他的布乐奶酪坊共生共荣,共同享受着自由发酵的人生。这个曾经的中关村技术男,多年前来到自由至上的法国学习工商管理和国际贸易。而和奶酪的偶遇,就像一场美丽的邂逅,刘阳却把这种偶遇变成了一生的相伴。在拿到国际贸易学位之后,刘阳专门去当地的一个奶酪学校学习了两年奶酪制作,“我要把这种味道带回中国,让旅居中国的西方人吃到家乡的奶酪,也让中国人认识真正的法国纯手工奶酪的味道。”刘阳就是带着这个简单的愿望回到了北京。

在这个不大的工作坊里,刘阳和他的工人用传统纯手工方式生产着十余种奶酪,这个奶酪的小天地让你不由得就会渐渐迷醉。北京灰很像法国的Cemembert,表面长一层厚厚的白霉菌,有一种特有的蘑菇的清香味;加入了羊的酶制成的羊脂球,有杏仁类干果的味道,还带有一点酸味,口感和纹理都很细腻;用香草叶来包裹新鲜的北京灰,便成就了“普罗旺斯的味道”——刘阳说,手工奶酪令人着迷的地方就是,它们每一块都是有生命的,在酶和菌素的作用下,有自己独特的发酵过程和发酵方式,它们是“活”的。正因为如此,刘阳坚持手工制作,用心照顾着这些小生命。

“我在法国的时候,发现人们并不喜欢去超市购物,而是更喜欢在周末的清晨提着菜篮子去早市采购,这不仅是一种机械的购物过程,而是一种人与人的交流,是一种和谐的关系,也是一种有趣的生活方式,是让人陶醉的过程。这样的场景,也是我对我们这些人的一个梦想。”刘阳说。梦想的力量如此巨大,在看似狭小的选择中,怀揣梦想的人为自己打拼出一个以前难以想象的新世界。

梦想,让一个一心想要逃离乡村的姑娘胡红伟,凭借天资与刻苦,最终如愿以偿在城市里立住了脚后,却选择回到家乡养殖山黑猪,亲力亲为搭建着心中的桃花源。胡红伟家的山黑猪散养在乡村山坳里,天天爬山运动,喝的是山涧里的天然山泉水,喂的是自家田里种出来的粮食,不催肥,让猪自己长够出栏的份量。靠着良好的口碑在朋友间口口相传积聚客户群,从没花钱做过广告,也没在市集推销过。因为产量小,出栏时间不固定,很多老客户都是一次就订购整整一头猪,放在冰箱里慢慢吃。

从想法到现实的两年多,从养殖到送货,胡红伟没有请一位正式工人,全靠一家人亲力亲为,山上山下70多头猪吃喝拉撒都是胡红伟的父母两人操劳,包装和送货等则靠胡红伟夫妻二人和弟弟。之所以如此,胡红伟说因为盈利水平不足以支撑他们雇佣员工,而且也只有所有环节自己做,才觉得放心。养猪的过程,让胡红伟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家乡——这个她一直想逃走的地方。“与山、与树、与雨露风尘、与每一只眨着眼睛的小动物共同呼吸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内心喜悦,酣畅淋漓。”胡红伟的顾客和朋友们也同样喜欢上了乡村的生活,胡红伟的家中常常聚集着从城市赶过来的朋友,吃着母亲炖的自家黑猪肉,在山间种地、采摘。

胡红伟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田园梦,她形容自己卖猪肉的方式就好比农民一年忙到头,快过节了,把养了大半年的猪杀了,选了最好的猪肉,起个大早摸黑给城里的亲戚送去,共同分享这一年的收获之乐,他们也能感受到我们亲手养殖的快乐。“这不是某一种什么经营模式,而是她希望营造的一种情感模式。”

在英语世界里,有一句俗语叫“You are what you eat”,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人如其食”。西方人一直认为,一个人吃了什么,与他的外在形象、精神状态、生活状态是息息相关的。“你不能指望一个天天吃垃圾食品的人看起来清爽又精神,也不能指望一对摄入了太多有害物质的父母生出聪明健康的宝宝。”有机生活,从来不只是田园牧歌,而是踏实的求索、笃定的坚持。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