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与权力紧密相连的高校自主招生

yangguangbaodao 2014-01-02 12:53:54 姜 郁/特约撰稿人 总第163期 放大 缩小

 

12月22日,三大自主招生联盟公布招生方案。值得注意的是,从2011年起就加入“华约”联盟的中国人民大学并不在其中。这是自主招生政策实施10年来,第一所暂停自主招生的高校。

被招生办黑幕挑战的公信力

消息发出的第二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发言人公开表示,暂缓自主招生为该校主动提出,目前计划暂缓一年,具体的整改措施也将由人民大学自主制定。谁都清楚,这与前段时间的蔡荣生事件相关。今年11月,人大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被爆因自主招生问题被纪检部门调查。尽管人大并未回应暂缓招生是否与蔡荣生事件有关,但教育部发言人续梅表示,该校暂缓招生,是由于此前中央巡视组到人大巡视检查,在自主招生环节发现存在问题,要求其整改。

所谓的自主招生,是指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针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高校自行组织考试,通过选拔的学生可享受高考降分优惠。2003年,教育部在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中启动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后,中国人民大学成为改革试点之一。就在改革的这一年,蔡荣生出任该校学生处处长、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两年后,蔡荣生任招生就业处处长,至此,开始了长达8年令人“艳羡”的招生工作。

自主招生的初衷是为了让高校根据不同省份之间的生源情况对招生计划进行动态调整,对于当年生源好的省份可以利用机动指标再追加招生计划。然而,事实上从诞生那一天起,自主招生就与权力紧密相连。改革后,在招生规模控制方面,教育部要求部属高校自主招生的比例不超过5%。2006年,教育部规定“考生人数较多且生源质量好的高校可以有所扩大,各校应将其作为‘预留计划’的一部分单独公布,并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备案”。2012年,教育部对自主招生候选人数量设置了上限——规定“原则上控制在自主招生录取计划数的120%,最高不超过200%”。

从最初的定点学校推荐,到学生可自荐报名,再到针对县及县以下农村高中应届生的“圆梦计划”推行,2003年至2013年这10年间,学校对学生的选择权体现得越来越充分,走进这一“特殊政策”圈子的学生覆盖面越来越大。据中国人民大学一名教师介绍,本科阶段学校每年的招生计划在3000人左右,但向各省分配招生指标之前会预留1%的名额用作机动指标。“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这1%的比例就是几十名学生,有很大的人为操作空间。”“听说这两年人大艺术类的行情是‘100万’。”一名参加过人大艺考的学生说。而被近期媒体广泛引用的案例则是,蔡荣生曾经让一个11岁的富二代上了人大的本科。

三大联盟笔试时间再次“撞车”

2013年是中国实施高校自主招生的第十个年头。十年前,中国正式在全国高校展开自主招生试点。其设立初衷是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和采取多元化选拔形式来弥补现行高考制度的不足。日前,高校自主招生三大联盟“北约”、“华约”和“卓越”相继发布2014年自主招生公告,正式启动自主选拔录取工作。根据各家公告,三大联盟笔试时间再次“撞车”,均定为2014年3月1日。2014年,三大联盟覆盖全国26所知名高校。

“北约”包括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香港大学等11所高校。其发布的《关于举行2014年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的公告》显示,将继续在自主选拔录取中联合命题、统一组织笔试并共享考试成绩,每位考生最多可报3所高校。理工科类专业考核科目为自然科学基础(数学、物理),文史类专业考核科目为人文科学基础(语文、数学)。

由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理工科为特色的国家“985工程”大学组成的“卓越大学联盟”,发布《“卓越大学联盟”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实施公告》,每名考生可同时申请联盟中的两所高校。测试将分为“学科基础测试一(涵盖数学和物理知识)”、“学科基础测试二(涵盖数学和语文知识)”两类进行。

根据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六所“华约”联盟高校发布的《关于开展2014年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暨AAA测试的联合公告》,2014年测试科目为两门,其中《数学与逻辑》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而《物理探究》或《阅读与表达》考生可任选一门。

武汉大学的大四生小龙就是得益于自主招生政策的其中一人。2008年冬季,通过武汉大学自主招生选拔初审的他来到武大参加“珞珈科学文化冬令营”,那时“北约”联盟还未成立,武大实行单招。“上午笔试、下午面试,题目并不难。”后来小龙顺利通过了武大自主招生考试,获得高考加10分的优惠。“自主招生给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我觉得是对高考制度很好的补充。”小龙说。

从2003年至今,自主招生这块蛋糕不断做大。最初,教育部选取了22所入选国家“211工程”的重点高校,各自拿出5%的招生名额进行自主选拔。此后,试点院校范围不断扩大,今年全国具有招生自主权的高校已达86所,其中面向全国自主招生院校有76所,只在本省自主招生的院校有10所。各高校自主招生名额所占比重也一步步提高。最早捅破5%上限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几所高校,2008年11月,教育部正式发文放权,取消自主招生5%的人数上限。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卷入自主招生考试的“浪潮”。今年三大联盟笔试“撞车”,致使竞争更加激烈。据统计,今年仅三大联盟20多所高校,通过初审、参加笔试的人数就突破了10万人。

找到“公平”和“灵活”的平衡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思想提出关于教育的改革方案基本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大学多次选拔招生”,这个思想在今年的自主招生中被充分体现,尤其是以清华北大为首的高校举行的各种特殊自主招生。

第二类是“招考分离、专业机构组织考试”,这部分政策在近几年正在努力实行,形式上已经完成。教育部考试院组织三大联盟命题、考试、阅卷就是一个例子。

第三类是“中学自主教学、大学自主招生、社会参与监督”,这部分政策近几年可能会缓慢实行。公平和灵活是一对矛盾的词,教育向灵活方向改革进行的太快就会必然导致不公平,所以这一类偏向灵活性的政策需要时间。

自主招生的总方针是“削弱高考、多元选拔、多次考试、自主招生”,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找到“公平”和“灵活”的平衡点,有不少困难。中国教育在线一次关于“自主招生为何吸引众多考生参与”的调查显示,有超过1/3的被调查者承认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是“受从众心理影响”,有42.5%的考生是为了“可获得高考加分”而参加考试。今年自主招生考试现场,不少考生“裸考”坦言是“打酱油”一族,“大家都考,我不来又不安心。”一位高三生说。

毋庸置疑,这些创新的招考方式使“试水”十年的自主招生在普通高考之外撕开了一个“口子”,让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不必非要挤高考独木桥。据统计,2012年获得北大、清华自主招生录取资格的学生占两校拟招生总人数的61.6%,共3707人。10年来,自主招生始终伴随着各种质疑的声音。缺乏有效监督的自主招生是否公平?是否会导致腐败?这样的问题即便在今天看来已经显而易见,但基于自主招生最初的本意,及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特殊要求,这样的问题似乎依旧无解。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曾炮轰自主招生,他称,所有的自主招生考试都是有门槛的,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有形的门槛,是只有某些学生才能获得参加考试的资格。这与高考不同——高考是向所有人开放的。无形的门槛,使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无法远途旅行到自主招生的学校参加考试。面试环节的问题也同样,按照现在的自主招生模式,是只让很少的人进入面试,对于那些没有参加面试的人来说,就是一种不公平。如果让很多人参加面试,那将是无法操作的。”他认为,国外大学在国家统考基础上行使自主权且运行良好,这种做法在中国却难以照搬。除了国外大学有高淘汰机制外,原因还包括国外的高中成绩单和专家推荐信的可信度比较高,人情因素在招生中起的作用很小,很少有家长为子女上大学的事整天找校长和院长。

一位参加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的学生介绍,自主招生一般要求考生在某些方面具备突出的能力和特长。例如,超长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以及学科竞赛获奖等。但文学、艺术方面的才能往往很难量化,尤其是在面试环节,考官的主观判断对考生成绩的影响很大,一些对外在形象上有所要求的专业,也无法做到将评委与考生之间的拉帘隔开,腐败因素很容易产生。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