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独生子女家庭的爱与痛

yangguangjujiao 2013-12-25 17:33:49 张 恒/特约撰稿人 总第162期 放大 缩小

 

计划生育政策施行三十多年,让国家少增加了4亿人口,但却给那些独生子女家庭带来了孤独、伤痛和巨大的压力。

叶廷芳感受到了那种孤独,“笛儿妈妈”尝到了伤痛,而几乎每一个成长起来的独生孩子,都体会到特殊时代背景带给自己的巨大压力。

即便在中央终于决定为这一政策松绑,开放“单独二胎”之后,但对这些人而言,一切都没有改变。

人伦的缺陷?

77岁的叶廷芳已经退休了,但是依然关注国家在计生政策方面的调整。退休前,他曾经担任全国政协委员,2006年“两会”期间,他联合29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要求尽快停止执行独生子女条例,引发坊间热议。

“朱镕基总理2000年访问日本,接受日本记者的访谈。日本方面带来了一个千叶县五年级的小孩,他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实行一胎政策,不孤单吗?’这个小孩设身处地地想,他觉得孩子很孤单。因为父母的疼爱代替不了儿童在兄弟姐妹玩乐当中自发的欢乐。”人文社科背景的叶廷芳,更多地关注到独生子女家庭在亲情、伦理上的变化和缺憾。

这种孤独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伴随左右,并发生影响。许多育儿专家注意到,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养成不喜欢跟人说话的习惯,他们缺少与外界交流的能力,喜欢把自己封锁在个人世界里。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成天被父母长辈围着转,其自然成长的天性受到压抑,不利于其健康成长。从人的情感层次讲,至少可分为亲情、友情和爱情,亲情方面包括父母之情、夫妻之情、叔叔婶婶、舅舅舅母、姨父姨母及堂兄妹、表兄妹等。现在堂、表这些层次都没有了!这是人伦的缺陷,必然导致人性的变异。”叶廷芳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2009年,《生命时报》曾联合搜狐健康、新浪健康,以及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就二胎话题进行调查,吸引了近万人参与。在“什么原因会促使你生二胎”的调查中,68.3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想让孩子有个伴”。

而美国《时代》周刊在披露一份研究报告时,曾不无动情地写过拥有兄弟姐妹对一个孩子多么重要:从孩子出生之日起,兄弟姐妹们就是他的同伴、同谋、模范、反面典型。他们是彼此的训斥者、保护人、眼中钉、嫉妒之源、鞭策者、同伴、顾问和骄傲。他们教会彼此如何解决冲突,如何结交朋友。姐妹们教兄弟认识女孩子的秘密,兄弟们教姐妹们了解关于男孩的疑问。加州大学的家庭社会学家凯瑟琳·康格尔说:“兄弟姐妹伴随我们一生的旅途。”

“娃娃亲”

现在,独生子女的父母们,不得不用另外一种方式,去为孩子们寻找相伴人生旅途的玩伴。

就在叶廷芳为独生子女鼓与呼的时候,独生子女咪咪和小小在上海降生了。双方父母住在相邻的小区,本来就彼此熟识。在咪咪和小小一岁多的时候,咪咪妈和小小妈就操持着两人定了“娃娃亲”。

结婚的事情,只是笑谈,双方父母主要是想给孩子找个玩伴。“定亲”之后,两家买孩子的东西,都是两份,男孩一份,女孩一份。两个孩子,感情进展也很顺利,现在好得不得了。有时候小小耍性子不想去幼儿园,咪咪一个电话,他就乖乖爬起来了。

“娃娃亲”的回潮,已经成为这两年很常见的现象,甚至许多社区或者商业机构,都开始举办“娃娃相亲会”。虽然参会的家长,大都抱着好玩儿的目的,或者是希望为孩子寻找玩伴儿而去。但互相开着玩笑的家长心里,其实也有真实的焦虑。

男女比例失衡,是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又一个负面效应。中国社科院曾有报告指出,中国面临着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困境,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更倾向于养育男孩。根据报告提供的数据,男女正常性别比例应该在103:100左右。但是2005年,中国男女儿童比例已经达到119:100,有些地区这一比例甚至达到130:100。到2020年,中国可能将有2400万适婚男性找不到老婆。

高风险家庭

这一切,计生部门掌握得也很清楚。2012年,国家计生委发布的《2012—2013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研报告》称,70后、80后、90后非婚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共计多出2315万。

这个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4号的国家机关,虽然已经与卫生部合并,但无论是过去三十多年还是当下,都一直处于外界争论的风暴中心。但是它不为外界声音所动,坚定维护着国家的计生政策,毫不妥协。

“笛儿的妈妈”张女士就亲身感受到了这种坚定与不妥协。笛儿是张女士的独生女儿。如果能活到今天,她应该30岁了。但是在2008年的5月,因为一场车祸,这个家庭失去了自己的掌上明珠。“笛儿妈妈”成了失独者。

失独者,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因为年龄大都超过50岁,很难再生养孩子,只能在伤痛和独孤中走自己剩下的人生。

许多失独者,曾经数次到位于知春路上的国家计生委寻求帮助,但是一无所获。“我们对得起这个国家,你让我们做什么我就做了。”一位失独妈妈说道,但现在,孩子的离开,不但让这些年长者失去了精神寄托,也没有了最基本的赡养保障。他们希望这个时候,政府能为这些“计生政策的牺牲者”提供帮助。

他们向当时的计生委提出申请,希望获得国家补偿。在申请里,这些失独父母们提出了一个补偿金额计算公式: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年)×(全国平均寿命-孩子成活年龄)÷2。

虽然计生委的工作人员接待了他们,但这些家长却没有得到明确的回应,只得心情沉重地离开。但是,外地的家长,回到所住的宾馆时,却被告知已经不能再入住。而他们所来之地的计生部门,也迅疾赶到北京,将他们接回。这些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最终成了维稳对象。

一直关注计生政策的叶廷芳,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按照人口学家统计的概率,就是有千分之六点几的家庭遭到不幸,唯一的孩子失去了,给父母一生当中带来无限的悲痛。”叶廷芳参加腾讯网的一次座谈时说到,中国现在强调以人为本,这种家庭的悲痛,有关部门应该考虑到。

“这些都影响到我们现在的教育”,媒体人曹景行当时回应道,比如“我们那时候春游、秋游是最正常的事情。学校里也没有什么体育活动,更没有课外活动,原因就在于怕出事,孩子轻的可能伤一下、摔一下,重的可能会伤及到生命、残废,这对父母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只有一个;这对我们教育也产生很大的问题,结果我们孩子乖乖地关在教室里面。”

老何所依

“笛儿妈妈”今年已经57岁了,自己唯一的收入就是2000多元的退休金。现在摆在她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养老。她和丈夫跑了很多养老院,但许多公立养老院需要提供直系亲属的担保才愿意接收他们。而不需要直系亲属担保的私立养老院,费用又让这个家庭望而却步。

全国各地终于陆续出台了对失独家庭的扶助政策。各地政府推出的补贴标准各有不同,但大都很低。比如,重庆每人每月可领260元,河南则提高到了600元。深圳以家庭计,每个家庭每月补贴770元。对这些已近暮年的群体,这些补贴杯水车薪。

养老的难题,并不只是失独家庭的困扰,它盘旋在每一个独生子女家庭的上空。当那些在父母宠爱与呵护中成长的独生子女终于成人、结婚、生子,双方的父母也都步入老年。对这些独生子女而言,双方父母的养老难题,都承压在两个人身上,再加上自己的孩子也需要抚养,压力更是巨大。这种“421”类的家庭已经非常普遍。

改革开放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养老体制,也在这时遭遇了挑战。养老账户“空账”问题屡屡被专家提及,“以房养老”、延迟退休……政府在想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但可以想见,未来很长时间里,儿女仍不得不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主要任务。

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深化改革的决定公布,中央决定开放“单独二胎”政策。对于为计划生育政策奔走呼吁的叶廷芳来说,这自然是一个好消息。只是对爱痛纠缠着的独生子女家庭而言,已经出现的问题却并不那么容易因此而解决。“笛儿妈妈”等失独者,依然面临着老无所依的困境,421组合的家庭,同样要承担沉重的负荷。

三十多年独生子女政策所产生的影响,依然继续。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