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维护医疗秩序要从重建信任开始

yangguangbaodao 2013-11-19 18:58:27 于 江/特约撰稿人 总第160期 放大 缩小

 

从10月17日到25日,全国各地接连发生5起医疗纠纷恶性事件:10月17日傍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西院一名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六七名家属闯进重症监护室打砸;10月20日,在沈阳医学院附属奉天医院骨外一科,一位患者将一名医生连刺6刀;10月22日,南宁120急救医生出诊,医生因人手不够想请患者家属帮忙将病人抬下楼,被患者家属拒绝,并遭家属拳打与持刀威胁;10月25日,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因抢救无效死亡……

来自中国医院协会等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间,中国医院场所暴力伤医事件逐年递增,每年每所医院发生的平均数从2008年的20.6次上升到2012年的27.3次。另据《人民日报》今年发布的《聚焦·医生执业状况调查》显示,近十年间,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

患者的不满

事实上,很多无辜医生受害恰恰说明,有些人行凶时已无理智。一些病患常年奔波寻医问诊,充满委屈和愤懑,有时医生一个小小的苛责或是一个小动作都可能引发不满情绪,进而演化为暴力伤医。与此同时,误诊误操作、诊疗费用高、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等原因也是“导火索”。北京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一项数据显示,委员会成立两年多来,医院有责案件为1800多件,超半数医疗纠纷中医院存在过失。

医疗资源供求失衡也是医患矛盾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数据显示,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大医院繁重的诊疗任务难免影响医疗质量。医患矛盾的增加有着深层次的体制性原因。中国新一轮医改虽已取得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巨大进步,但仍存在保障水平较低的问题。特别是一旦遭遇重大疾病、复杂疾病的冲击,患者及其家庭往往难以承受相应医疗开支,甚至不得不卖房、举债。这种情况下,倘若医疗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甚至患者死亡,就容易让患者或家属感觉“人财两空”,极易引发医疗纠纷。

据中青舆情监测室“2013年1月至10月伤医事件”统计中,网络评价一项,指责医生“自作自受”的言论盖过了同情理解的声音。此次温岭杀医案,尽管同情声援医生的声音不少,但仍有很多网民对医生表示不满。即便多数网民开始反思医患矛盾,但部分网民对医生和医院的负面情绪仍未消失。更有网民认为,连续发生这么多起伤人事件,原因在于医生缺少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因此,要改善医患矛盾,医生必须提升自己的医德,卫生、医院系统也要注重提高医生的行医质量,改进医院存在的“事难办、脸难看”作风。

医生的无奈

医疗行业本是一个高技术、高风险的行业,但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经费补偿不足,特别是“不给钱、给政策”,迫使医院将医生的收入与其开出的检查、药品费用挂钩,导致“大处方”等医疗行为泛滥,医疗行业的公信力大大降低。此种局面下,医患之间的信任非常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即有可能掀起医患冲突。

密集的医患暴力事件给广大的医护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危害,一些医护人员因此放弃了本已规划清晰的职业医生梦,转而从事其他行业。更有甚者,因为医患关系的紧张,处于对自身安全考虑,许多医生越发保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治病救人的效率。一些医护人员坦承,医患关系恶化和频发的暴力事件让医生心理负担很大,变得更加小心谨慎,对一些年龄大、手术风险大的患者有时更愿意推荐保守治疗。而这让中国年轻一代开始重新审视这一职业。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中国已经出现“医不过二代”现象——据媒体公布的最新医师执业状况调查,中国78%的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

医患关系的紧张状态,原因错综复杂,但医疗纠纷与医患冲突成时下社会热点,与媒体的强力介入不无关系。媒体在一个时期内集中讨论的问题往往构成社会舆论的中心议题,而人们往往把媒体报道的世界当作真实的世界,过度集中地报道医疗纠纷使人们在与医院或医生打交道时抱着敌对的态度,对加剧医患矛盾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于2010 年8 月刊发《中国医生:威胁下的生存》一文剖析中国医生的处境,认为中国媒体对医生的扭曲报道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

中国的医护人员普遍认为,媒体舆论对医生护士的“妖魔化”、“污名化”,是导致医患之间失去信任、关系一步步恶化的重要原因。在那些有关医疗纠纷的报道中,医护人员往往以收取“红包”的形象出现,而患者通常被定义为遭受蒙骗的弱势群体,即便发生激烈冲突乃至类似温岭这样的杀医事件,对患者“不得已”的同情理解也从未缺席。

破解之道

没有人统计过,在当下发生的众多医患纠纷甚至暴力事件中,究竟有多少是因为整个社会缺少医疗和健康常识引发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迷茫,导致对自身疾病缺少客观和正确的认识;患者家属对医疗知识的缺乏,导致对医院及医生动机和作用的误判;媒体和公众对医学知识的欠缺,导致对涉医事件的偏颇围观和极端表述。这些都不利于营造健康和安全的医疗环境。

当然,包括医疗政策的改革不到位、医疗资源的投入不均衡,以及个别医院和医生医风、医德的欠缺行为,也是导致医疗环境不健康的重要原因。而不健康的主要表现,就是医者与患者从共同联手抗击病魔的同伴,变成相互防范、戒备、甚至充满敌意的对手,直到极端化地成为刀斧相向的敌人……

温岭事件之后,《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暴力伤医折射体制积弊》称,医患信任解体,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原因。但是,畸形的以药养医体制是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的制度根源。因为全世界的医生都是靠技术吃饭,惟有中国医生靠卖药生存,其公信力自然遭到质疑。与其说是医生的道德缺陷,不如说是制度的设计缺陷。《北京青年报》则评论称,温岭事件从侧面也表明,唯有彻底的医改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医患关系异化、让医院血案逐渐绝迹。在破解好加大财政投入、消除以药养医、提高医疗保障、缩小城乡医疗水平差距等课题的基础上,兼顾好患者、医生的合理利益,医患关系鸿沟才有弥合的可能。

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构建起一个相对比较公开、公平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患者在医疗维权上处于天然弱势。现行的医疗纠纷调处多由医疗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即便有第三方介入,也由于专业知识匮乏而难保公平、公正。不信任的情绪酝酿得久了,往往会以暴力作为突破口,从而发生两败俱伤的不幸事件。

以现有条件来看,我们尚不能有效解决医患矛盾,因此维护医疗秩序最显情急。正如李克强总理批示的那样:“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因医患矛盾引发的暴力事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护医疗秩序。”中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说过,“医生治病,就好像把病人一个一个背过河。”现如今,这种信任已变得稀缺,而要破解医患冲突,维护医疗秩序必须从重建信任开始。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