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联重科“翻身仗”背后的湖南政商生态

yangguangjujiao 2013-11-19 18:42:49 总第160期 放大 缩小

 

一夜惊变。10月26清晨,中联重科一下子从巨大压力中翻身,由备受指责的“加害者”,转变成为“受害者”。

因为一起跨省拘捕记者的“大戏”,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已经引来全国范围的关注。

内斗背后的政商生态

此次影响如此之大的事件中,中联重科的主动反击,与去年年底“三一迁都北京”事件时的表现形成对比。当时,三一通过众多媒体发出声音,指责中联重科对其进行了众多打压,令其不得不将总部搬离长沙。而中联重科只是发布声明否认媒体的报道,更多时候选择了回避与低调。

今年1月份,中联重科的股东之一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对腾讯财经表示,自己曾与中联重科创始人詹纯新就三一“迁都”之事交换看法,均认为应以大局为重,避免打口水仗。不过,春节过后,中联之前的低调策略有所改变,先是由独立董事经过调查后发出声明否认《三一恨别长沙》等媒体报道内容,并曾出现过高管与新快报人员在微博上的“骂战”,并最终在经过三个月的酝酿准备期后,通过当地公安机关发起了此次反击。

在“迁都”和“拘捕记者”两次风波中,不难发现三一和中联在斗争中借力对象的不同。作为民营企业的三一,机制灵活,时常借力媒体,不仅“迁都”一事,最近一年起诉奥巴马、以及2010年智利矿工救援事件,均成为三一的“事件营销”成功案例;而中联重科作为湖南国资委监管下的企业,在必要时候则采取了报案、引入公安部门介入的方式。

在这种借力的过程中,双方相互指责对方存在不恰当的行为。例如,此次新快报连续负面报道事件,就被中联认为是竞争对手联手媒体的行为,目前的陈永洲笔录也已经指向三一重工;而三一喊委屈的“间谍门”、“绑架门”、“海关门”等事件,均指责中联重科利用了自己良好的政府关系。

而相比中国其他省份,湖南的一大特色便是政治色彩浓厚,当地的一名公务员对腾讯财经说。他指出,湖南的官场生态有个长期特点,在于本地籍的高官较多,这个现象直到近年来才得以改善,而众多传言均指中联重科在本地政治资源中占据优势。

不过,三一同样有着自己的优势来赢得政府的支持。多位长期跟踪三一和中联的观察人士对腾讯财经称,在工程机械的市场上,起步更早、拥有更灵活的机制的三一长期处于领跑中联的状态,并给湖南带来了良好的税收、就业、GDP增长。在以经济发展作为政绩考核的首要因素条件下,三一获得了湖南政府的财政补贴等诸多政策。

多名长沙本地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在湖南的政商生态中,高层对于两家企业采取较为平衡的方式,但在具体的行政部门办事中,中联占据优势。

而二者之间的竞争虽然绵延十余年,明显恶化却是始于CIFA收购战。当时,金融危机的到来营造了海外收购的机会,同时三一中联也同时认识到了国内市场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在2010年史上最严房地产调控后导致行业长期低迷时显得更为明显。在此之前,尽管二者时常有各种摩擦,但高速发展的大盘子,使得双方各自都有足够发展空间,直到国际并购、以及国内市场低迷的出现,才让二者短兵相接。

为了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2011年8月,在时任湖南省省长徐守盛的见证下,梁稳根和詹纯新签署了一份行业自律公约并握手,承诺不再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但讽刺的是,偏偏是签署了这份自律公约之后,二者的争斗反而更为激烈。

在宣布将总部迁往北京之时,三一不断强调并非对湖南政府不满。然而,他们也同时对外承认,北京的政治资源是“迁都”的重要因素。“以后再有并购战,拿发改委‘路条’时,我们找北京发改委,他们找湖南发改委,至少我们不会弱势了。”三一内部人士对腾讯财经称。

如履薄冰的基层视角

三一的“迁都”,最终只是将注册地更改为北京,只有相当少部分的人搬往北京,这让众多曾经担忧背井离乡的总部员工放下心来。留在长沙,意味着家庭、生活的稳定,但同时也意味着,将继续在这个城市里承受两个企业的恶性竞争带来的如履薄冰。

三一总部一名基层员工对腾讯财经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一个同学来到长沙出差,自己原本打算过去请同学吃饭,尽地主之谊,但当听说同学住的酒店就在中联重科总部附近时,他只好让对方打车过到湘江这侧来。“不敢在那个地方出现,万一被谁看见,说不清楚的。”

他的生活圈子基本局限在星沙,这个长沙县的县政府所在地,很少到湘江对岸的长沙市区去。三一不错的待遇,帮助他毕业三四年即在星沙买了房子。与竞争对手的敏感关系,尽管整体上对生活影响不大,但总是一个随时可能出现的疙瘩,比如毕业于长当地名校中南大学的他,不得不与毕业后进入中联重科的同学,相互之间刻意保持距离。

他透露,三一的单身男性员工,往往成了“湘妹子”的“抢手货”。与大部分民企不同的是,三一内部也鼓励员工相互结合。对于正当谈婚论嫁的这些男青年们,唯一的禁区是:“不要和中联重科的女生谈恋爱。”

对生活影响更大的主要是一些中层的干部。这些人是诸多恶性竞争手段的执行者,为了自身的工作前途,而不得不与对手不断纠缠。长期以来,这种你来我往的口水仗、甚至“无间道”的戏码,让他们疲于奔命,公开场合高声指责对手,私底下则抱怨这种生活“何时是头”。

(腾讯财经)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