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尊重个体自由,调整“黄金周”假期制度

yangguangjujiao 2013-11-13 22:11:32 总第159期 放大 缩小

 

“十一黄金周”结束后,很多人还沉溺于假期的愉悦,外出游玩的人需要时间来消化旅途带来的疲惫感,而随之而来漫长的工作日却强制人们进入工作的节奏,这样的落差难免引发吐槽。“调假方式让假期质量打折了”,舆论表现出对现行放假安排的不满,假日办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向民众征集意见,显然因为注意到了民众当前的不满情绪。

这样的不满由来已久。对“黄金周”的批评中,一种吊诡的现象是,那些享受了“黄金周”好处的民众,恰恰可能对这种休假制度的意见最大。这是因为,他们利用这种假期安排外出旅游,这或许意味着将假期福利发挥最大,但假期带来的疲惫感,以及随之而来漫长的工作日所造成的痛感,对他们来说显然也很大。批评者可能会认为,在“黄金周”出行只是个体的选择,这看似充满说服力,实则暗含一种不切实际的假设,即除了“黄金周”之外还有其他替代性的假期产品,然而,这样的产品在现实生活中极为匮乏。

多数人都放弃理性,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出行,这往往并非因为生活经验不足,而是因为受到制度的引导。在这种充满强制意味的放假制度的安排下,民众看似获得了休闲的机会,可以从容安排各自的生活,但因为多数人做出同样的选择,旅游资源和服务一时供不应求,以致影响了游客的假期体验。看看假日期间巨大的人流,拥挤的交通,不可自拔的人们兴奋之余,恐怕更多的是苦涩。

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必须提供一种更优的选择,通过合理的安排,让每个人自由安排假期,而不至于使自己被假期束缚。事实上,在公共的假期制定与个人的安排使用之间原本没有冲突:国家可以规定哪些为法定假日,就公共层面而言,这些假日有其固定的文化意味,但对于多数人而言,则只有数的概念,即一定的休息时间。国庆节意味着7天的休息时间,若不局限于在国庆节期间使用,适度放宽甚至跳出节的概念,允许民众自由选择休假时机,无疑更能满足个体的需求。

这样的制度诉求看似只为满足个体之需,实则也有利于实现宏观的政策目标。本世纪初设立的“黄金周”假日制度,当初正值金融危机,制度初衷是通过长假刺激消费,拉动国内经济,时至今日,“黄金周”仍然肩负拉动消费的重任。它无疑能短期催肥,产生直接的消费效果,但应看到,这种充满动员意味的制度设置不仅影响了很多人的假期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人的消费冲动。事实上,在公共层面保证一定假期的前提下,让个体自由安排休息时机,并不会背离制度预期,相反将有助于提升个体的消费欲望。

抱怨声愈演愈烈,与此同时,更应看到彼此的共识。“黄金周”的假期理念意味着粗放的权利供给,它给予民众一定的休闲权利,却必须以一种整齐划一的步调付诸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对权利的使用,须知假期制度如果没有赋予个人充分的自由,权利也会变质。各个旅游景点水泄不通,摩肩接踵、动弹不得的人们,休闲的权利演变为拥挤的权利,相信你我都不会为之叫好!

在强调休闲质量的今天,“黄金周”这类假期制度已不能满足时代需要。近年来,各界不约而同发出弹性休假的呼吁,日前经济学家汪丁丁更是发文表示,“每年长假的损失,保守估测大约折合2000亿元。”无独有偶,其建议也最终落到弹性休假制度,此制度在可操作性上尚存争议。相对而言,经历“黄金周”假期制度的争议后,革新这一制度已成共识,在保证一定数量假期的前提下,让民众从中体验休闲的自由,应是今后努力的目标。

(南方都市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