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幸福松原:浓墨重彩写民生

yangguangbaodao 2013-10-22 21:36:19 总第158期 放大 缩小

文/张红玉 林宏 图/才原 徐守俊等

天蓝地绿,水清城净,通透疏朗,物阜民安……如果把这城市图景喻为一幅写意山水,那么在一派富庶安康、美丽祥和的背后,便是松原市委、市政府以“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的浓墨重彩绘就的民生底色。那字字千金的民生承诺,那质朴坚实的民生情怀,那温暖厚重的民生实践,为这幸福和谐的城市图景增添了温暖与厚重,不但入木三分,而且力透纸背。

天下孰重?百姓最重。何事为先?民生为先。

探寻松原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轨迹,“民生”这条主线清晰、温暖而且坚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一直是松原市委、市政府福泽百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新一届松原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为人民谋福祉”作为干事创业的根本动力,坚持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相互促进,满怀深情抓民生,凝聚智慧抓民生,集中精力抓民生,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的基础上谋民生,在“察民情、解民忧、聚民心”的基础上惠民生,以统筹解决“生存性、保障性、发展性民生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凸显了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态度更加务实、方式更加创新、步伐更加稳健——

一个个温暖民心的好政策接连出台,让人眼前一亮;

一项项惠及百姓的好措施落实到位,让人心头一暖;

一份份质朴务实的民生清单,让人欣慰;

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民生故事,让人动容……

问政于民:全新执政理念体现“百姓最重、民生为先”

“民生一头连着民利和民心,一头连着内需和发展。经济形势越复杂严峻,越要切实做好民生工作。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决策中着眼群众,以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和幸福感作为检验发展的实际成效。”松原市委书记高福平的一席话诚挚而坚定,既是警醒,更饱含了责任与担当。

2013年,在松原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重要时期,市委五届三次全会胜利召开,确定了以“转型发展、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松原”为核心的全新构想。简单的十四个字,凝聚的却是松原新一届领导班子“百姓最重、民生为先”的质朴情怀。作为十大工程之一,“民生改善工程”提出要加快富民进程,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要全力办好民生实事,要逐步把改善民生纳入制度化、科学化轨道,建立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份写满幸福的民生“蓝图” 初现雏形,一幅饱含深情的民生路线图翔实有力。

“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为真正把民生工作做实、做好、做出成效,真正解决老百姓的难事、急事、烦心事,松原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谋利”和“解忧”两个主要环节,从城乡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抓住社会事业发展的最薄弱环节,着力改善民生。

郑重的承诺,需要艰苦的努力来践行。

为确保93项“民生工程”落实到位,松原市委把抓民生项目作为检验干部为官之德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把民生幸福作为最大的政绩,纳入年度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和机关绩效管理考核内容,作为选用干部和评价各级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为此,松原市政府建立了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职责和分工,把93件实事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由行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签订责任状、军令状,做到每件实事有部署、有要求、有措施、有专人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相关部门科学谋划,做好民生项目的“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狠抓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打响了一场改善民生的攻坚战。

温暖民生,铁腕执行。一软一硬的鲜明对比,印证了松原市委、市政府着力改善民生的坚定决心。

问计于民:由“从上到下”到“从下到上”

今年中秋节前的一天,松原市宁江区人大代表姜凤阁接到市交警支队打来的电话。电话告知,2013年松原市两会期间,姜凤阁提交的“关于在‘小路口’设置交通信号灯”的提案已经落实。为此,姜先生特意到交通最混乱的镜湖南路去看了看,果真,一个崭新的交通信号灯已经矗立在路边。有了信号灯的指挥,曾经交通混乱、司机怨声载道、老百姓过马路提心吊胆的现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丁字路口交通顺畅,车辆、行人秩序井然。

一个小小的交通信号灯,红绿灯一灭一亮的瞬间,指挥的不仅仅是车辆与行人,更为老百姓提供了一份安全的保障、一份生命的呵护。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人大代表的一份“小民生”提案迅速得到落实,也进一步证实了松原市委、市政府开门纳谏、虚心求教、问需于民的诚恳态度和扎实作风。

这,仅仅是松原市推进民生工程的一个缩影。

怎样才能真正解决老百姓最关注、最关心的焦点问题?如何让民生工程真正服务于百姓?今年以来,松原市一改过去“从上到下”领导作决策、部门拿方案的工作程序,而是首先“问需于民”,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街道社区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从下到上”了解情况、摸查问题,再由相关部门梳理、归类、总结,最后由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研讨会、对接会,形成计划后,再通过新闻媒体向全体市民公开承诺。

由“从上到下”到“从下到上”,字面上简单的一字之差,换来的是工作流程的大逆转,工作思路的大创新,工作方式的大改变,换来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真真切切的收效。

“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紧迫、最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奋斗目标,把增进民福、凝聚民心作为建设幸福松原的核心内容,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民生民计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全面推进10个方面93项民生项目计划,努力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共建共享幸福松原”——这是一份饱含“民”字情怀,高扬“民”字主题,彰显为“民”理念的工作计划。计划要求,2013年,松原全市民生项目93个,总投资26.5亿元,2013年计划投资25.9亿元,占总投资97.7%。民生项目分布在十个领域,其中,促进就业增收方面5个,社会保障救助方面14个,社区行动计划方面3个,背街小巷改造方面19个,城乡居民安居方面3个,环境卫生整治方面6个,文教卫生惠民方面15个,城市交通安全方面11个,市场建设及食品安全方面7个,市政公用方面10个。

一系列冰冷枯燥、严谨刻板的数字背后,折射出的却是松原执政者温暖厚重、质朴亲和的为民情怀。$nextpage$

问需于民:做好“减法” 做对“加法”

民生改善,离不开财政的支撑。

翻阅松原的“民生账单”,无论是惠及民生的“加”法,还是还富于民的“减”法,处处体现着把“大民生”做实,把“小民生”做细,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以有限财力支撑无限民生,既要做好还富于民的‘减法’,更要做对惠及百姓的‘加法’……”市委书记高福平一席话,意味深长。

“坚持把每年新增财力的80%用于改善民生”——2013年7月,在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的工作报告中,细心的市民捕捉到这样一个数字的改变,两年时间,10个百分比的增长,表明松原市委、市政府的确是在用“真金白银”为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增加分量。

“民生无小事。我们宁可市财政勒紧裤腰带,也要把新增财力尽可能多地用到老百姓身上。”市长李相国语气坚实地表明了市委、市政府的态度和立场。

截至9月末,松原已拿出新增财力的83%投入到民生领域,93个民生项目完成投资17.5亿元,占年度投资总计划的67.6%。与不断加码的民生支出相比,松原各级政府开支锐减,不建政府性楼堂馆所,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一缩再缩,尽量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用在老百姓亟需解决地问题上。

公共财政的“真金白银”被最大限度地投入民生,小财政办出了大民生,松原市的老百姓无一例外地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受惠者。

与“减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系列惠及民生的“加”数据:社会保障救助2013年投资11400万元,社区行动投资7000万元,背街小巷改造投资12460万元,城乡居民安居投资154200万元,环境卫生整治投资5610万元,文教卫生惠民投资8276万元,城市交通安全投资5810万元,市场建设及食品安全投资6677万元,市政公用方面投资47537万元。

大手笔的民生保障投入,一再拉长的“民生清单”背后,连接着千家万户,受益的是老百姓。

问效于民:重“面子”,更重“里子”

如何处理好“大民生”和“小民生”的关系?如何让“面子工程”更加实用,让“里子工程”更贴民心?

民生所在,政之所行。百姓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不仅承载着民生,更凝聚着民心。今年以来,松原市民生工程的工作重心,正在向与老百姓联系最紧密的领域倾斜,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了民生建设的薄弱环节。一系列大手笔的“里子工程”,缘于市委书记高福平在棚户区的“微服私访”。

高福平初到松原时,一次“印象深刻”的走访,是在一处棚户区实地察看老百姓的居住环境。成片的破旧建筑、狭窄破烂的街道,老人在冰滑的巷路上步履蹒跚的身影……隐藏在光鲜的城市外表下的不和谐的一幕幕场景,让高福平皱起了眉头,他下定了决心,也催生了松原民生工作一系列大手笔的“里子工程”。

行:背街小巷关乎大民生

如果把主街路比作城市大动脉的话,背街小巷就是城市的毛细血管。这些连接着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是否通畅,直接影响着百姓的幸福感。

“要把巷路修到百姓家门口。”这是市委书记高福平对市政工作的要求,也是对百姓的庄严承诺。

“这路,修到老百姓心坎上了……”说到背街小巷的改造,市中医院的周会光医生感触颇深。文化街道是周医生上下班的必经之路,这条路人流集中、车流密集,道路坑洼不平、排水不畅、路灯不亮,周会光说以前自己在办公室和家里都得常备着雨靴。

松原市委、市政府关注着高楼背后的小巷,牵挂着出行不便的百姓。市委书记高福平、市长李相国几次深入城区的大街小巷调研民生,查看城市建设管理情况,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一场大规模的巷路改造战役拉开了序幕:铺平门前路、疏通屋前管、点亮窗前灯……目前,宁江区改造的42条背街小巷和前郭县建设的3条巷路已全部竣工通行。路平了、灯亮了、草绿了,老百姓的心情也舒畅了。

食:一改一建一重天

在报道松原市二次供水改造工程时,一位记者用了这样的标题:“一改一建一重天”。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能否吃上放心水、优质水成了衡量一个城市居民幸福指数高低的标志。今年以来,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等民生问题再一次被市委、市政府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两年全部解决二次供水难题,还老百姓安全水、放心水!”市委、市政府下决心破解这个难题,计划投资1亿多元。目前,老旧小型二次供水站改造撤并工程也在有序开展,已改造撤并不合格的二次供水站35座,铺设管线长度21000米。改造后,将有2万余户居民因此受益。

王健峰居住在百批小区十余年了,喝了十几年浑底儿、有味儿的水,说起如今水质的变化,王健峰有话说:“这水,干净清澈,喝着放心!”

喝的是水,暖的是心。

住:“暖房子”工程暖人心

这个夏天,已经退休的吕云达老人特别忙。全市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全力推进,老吕住了十几年的“三没”(没硬化、没绿化、没路灯)小区,也成了改造对象。老吕忙着当义务宣传员、忙着组建业主管理委员会、忙着选物业公司,忙着为焕然一新的小区添一份力。

经过几个月的改造,小区旧貌换了新颜,用老吕的话说,“和新开发的小区比也不差啥!真得感谢市委、市政府!”一句肺腑之言,说出了老旧小区老百姓的心里话。据统计,松原市现有老旧小区约360万平方米,涉及近700栋楼房,有4.5万户、15万余人居住在这里。这些老旧小区,大多建于松原市建市以前,多数是单体楼、无主楼,老旧、功能不全、缺少管护。今年,市里结合实施“暖房子”工程,计划改造108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共涉及42个社区的192栋单体楼,受益群众1.2万余户、近4万人。同时,市里还将投资3.2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30.8万平方米,建设回迁房4320套,比年初省里下达的任务还多出8000平方米、120套,4000多户居民即将告别昔日低矮破旧的平房,搬进明亮舒适的回迁楼。

同样是修路,修建的是最难走的背街小巷;同样是改造,改造的是最破败的老旧小区;“面子工程”慎之又慎,锱铢必较,对牵扯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里子工程”却出手阔绰,松原市委、市政府民生算盘“算”到了老百姓的心里头……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