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外企不再是“金饭碗”

yangguangbaodao 2013-09-23 21:30:26 总第156期 放大 缩小

 

腾讯财经:外企不再是“金饭碗”

美国招聘企业万宝盛华的一项研究说明了一些问题,其研究结果显示,跨国公司正丧失其作为中国最佳雇主的地位,更青睐中国企业的中国籍求职者的数量大幅攀升,外企在与中国内地企业的人才争夺战中处境越发艰难。在中国从事管理和人力关系的专业人士表示,外国企业吸引并留住中国籍高管的难度有所加大。

有消息称,中国企业在人才争夺战中越来越占上风,与此同时,很多外国企业抱怨称,在中国内地经商的难度加大,因为一些政府政策偏袒本土企业,同时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力正在增强。

报告称,“长期以来,素有‘金字招牌’之称的外企,一直被中国员工视为非常理想的工作场所。外资企业因为开出的薪资水平较高而受到中国求职者的青睐,尤其是许多外资企业的管理职位薪水通常高出中国国有企业同类职位5—10倍。然而,这一切正开始改变。随着中国公司企业工资水平大幅上涨,外企在薪资方面的竞争优势开始下降。外企不再拥有报酬最高雇主的名声。”在接受调查的中国求职者中,60%的管理级员工表示,中国私营企业现在是他们求职的第一选择。

上海商业咨询公司Technom ic Asia的肯特·克德尔则表示,钱不是唯一的原因。他表示:“本土企业正开始在中国各行各业扩大市场份额,这让它们成为令人兴奋的工作选择。”

人民网:奇异中国,还是歧义中国?

《西方人看中国人的精神》一文认为尽管西方人眼里的中国人的形象变幻莫测,“始终夹杂着宗教、文化与政治的沙子”,但西方人也是“第三只眼”:“西方人的眼睛是一面镜子,多照照西洋镜并没什么坏处。如果聪明一点,从这面镜子里,我们不仅能很好地看清自己,还能从镜子的折射中更好地看清西方人。”

如果生活可以倒退,中国人会提及1978年的范思哲、1979年的《跟我学》、1984年的长城饭店、1987年的肯德基、1994年的进口大片《亡命天涯》、2001年的WTO。这些一度崭新的名词,曾代表全新的生活方式与文化的进口,代表外国人由电影里的人物变成你隔壁邻居的那段经历。

出生在上海的澳大利亚魔术师Mario,感觉自己重生在中国这个奇异的冒险乐园:“整个大陆地区就像1920年的纽约,看上去还是一个传统的牛仔,但大多数地方都已开始快快地脱离这一状态。”我们以为自己的城市与现在的纽约距离很近,西方人却认为我们仍停留在1920年。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之间,我们能找到全球化、改革开放、WTO、奥运作为超链接,但数十年发展的时间落差、跨越汪洋的文化误解,真的可以靠国际化与市场化链接起来吗?文化鸿沟真的可以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完全合拢吗?

据说一个老外在中国生活太久的表现,是“开始把其他外国人叫老外”。在老外眼中,中国是奇异的,也可能是歧义的;对世界目光聚焦的强盛中国来说,他们是巨大市场的淘金者,也是大国崛起的试金石——但是,所谓的大国崛起,不是盲目地给老外超国民待遇;所谓的善待来客,不是将老外功能化,而是把他当平常人看。

南方都市报:中国为何不放开双重国籍?

据了解,全世界现有9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承认双重国籍,另外一些国家持默认状态,即不承认本国公民的外国籍,也不因此而剥夺其本国籍。中国是少数明令禁止双重国籍的国家。其实,近年来对双重国籍的争论,多是源于对吸引人才、留住财富的焦虑。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11年发布报告称,自1978年以来,中国赴海外留学的107万人中,仅有27.5万人回国,70%以上流失海外。招商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内地资产1000万元的富人中,近60%打算或已经完成投资移民。鉴于这种情况,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在2005年的全国两会上提交党派提案,建议承认双重国籍,并提出让海外移民以公民身份参加人代会和政协会。此后这一话题多次在两会上被代表委员提出,但至今没有积极的回应。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曾撰文称,各国对双重国籍的担心主要是“身份认同”,当两国处于敌对或未建交状态,双重国籍者的效忠问题难以解决。此外还有国家安全、参政议政、人员管辖权等方面的顾虑。不过他指出,各国的实践说明制定具体政策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事实上,中国对于双重国籍的顾虑并非政策的和法律的,而是有着一定的政治原因。“中国现在的顾虑,主要是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关系。”中国侨联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程希认为,“现在主要的华裔人口还在那里,要是恢复双重国籍,问题还是原来的问题。”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许又声表示:“不承认双重国籍的政策,经实践证明是非常成功的。不仅有利于海外华侨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疑虑,增进互信。”

和讯网:谁能获得中国“绿卡”

按当前的相关管理办法,外国人如想获得中国“绿卡”,首先需由本地公安局受理,然后需经省级公安厅(局)的审核,最后由公安部通过审批签发,前后需要大约半年的时间。《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有效期分5年和10年两种,以18岁为界,分为投资类(最少需要投资50万美元以上)、任职类、亲属投靠类和特殊贡献类四大类。谁会选择移民中国?在已经获得中国绿卡的人群中,因特殊贡献而获得者占据了1/3,亲属投靠类占据了1/5,而投资移民比例少得可怜。技术类移民比十年前翻了几倍,但因为之前基数太少,而这将是未来中国绿卡最欢迎的人群。但是,要拿到中国“绿卡”却并非易事。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省的河南,自2006年至今仅有20余名外籍人士获得中国“绿卡”,其中大部分是以“夫妻团聚、亲属投靠”申请下来的。梳理近年拿到中国“绿卡”者的简历,归国创业者渐多,投靠亲友者居次,投资者最少。但事实上,在通往中国“绿卡”的道路上,更多的是黄色面孔的“归来者”。2010年中国海外华人华侨的数量超过4500万,绝对数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中一小部分的归来者成为最希望持有中国“绿卡”的外国人。

工作居留证、永久居留证(绿卡)、中国国籍三者并非简单的从A到B再到C的关系。现实的复杂之处在于,中国现行国籍法并不承认“双重国籍”,因此加入中国国籍就意味着要放弃原来所在国的国籍。在相当多的外籍人士尤其是欧美籍人士看来,这并不值得一试。在北京从事外籍人力资源顾问工作的王雯称,他们接触的相当一部分客户对加入中国国籍或者说至少拿到中国“绿卡”有着极高的热情,但观察他们的背景会发现,大多数此类人群来自世界其他不发达国家,中国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欧美国家对于一部分中国人的吸引力一样。

中国新时代:中国是他们的乐土吗?

有资料显示,目前在中国内地就业的外国人,登记在册的已逾十万,这些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在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此前,北京、天津等省市陆续出台相关措施,力促外国人来华就业。

自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一批外国人开始进入这片当初被全世界视为禁地的国家。当初,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的头上被冠以“外国专家”的名义。中国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叫做外国专家局。曾经,他们负责聘用并管理在华工作的那些外国专家们——彼时中国对几乎所有以来华工作为目的的外国人都称为“专家”,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这些人的国籍大多是中国北方的邻国——俄罗斯(时称苏联)。后来,“专家们”的国籍变得越来越丰富。

一般来说,大型公司会允许外籍人士举家来华,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家人也会随之而来。如此,又产生了别的问题:房子问题。“香港的法律条文是都有中英文版本的,非常清晰,而大陆则没有。”在广州呆了很多年的外国人阿默表示。显然,在他看来,买房子是个流程繁冗的过程,在这个语言不通又没有针对外国人阐释的英文法律案本的国家,无疑是个高风险的投资。除了缺乏安全感,性价比不高也是他考虑的一个原因。“如果我购买一套100平方的公寓,需要150万人民币,而这个价格在约旦,已经可以买地建自己的别墅了,而且重要的是我们是永久使用。广州现在的房价太疯狂了。”

还有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对大多数来华工作的外籍人士来说,来华工作不仅社会地位高,收入亦大大不菲,仅拿北京来说,国际学校琳琅满目,但分布不均,一般外籍学生的就读费用1年一共要十几万元,这只是平均水平。

另外,根据一些中介公司的介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诸如伊朗、伊拉克等所谓“敏感国家”人士,在进入中国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被拒签的命运。

新华网:洋漂族的“中国梦”

如今,“中国梦”正被越来越多的外国媒体提到。在各种肤色、不同国籍的外国人看来,“中国梦”不是白日梦,他们已从中受益。什么是“中国梦”?中国人、外国人给出不同的答案,也有些外国人还不太认同“中国梦”这个概念。

怀有“中国梦”的外国人中有来华“淘金”的商人、外交领域的“中国通”、酷爱中国功夫的“大侠”、来中国发展的运动员、教练员或演员等。成功者会把中国称为“第二故乡”,失意者会选择离开。《纽约时报》一篇题为“中国在召唤”的文章称,最近10年,每年来中国的外国人都要增长10%,“一项对在华任高级管理人员的外国人的调查显示,有一半人抱着在中国赚更多钱的期望来到中国,而且中国没让他们失望。”

“中国梦”的出现也伴随着质疑的声音。美国《外交政策》2011年底一篇文章以“被终结的中国梦”为题,讲述一些在大城市打拼、漂泊的中国人感到生活艰辛,有挫败感,以此说明一些中国人的“中国梦”很难实现。《纽约时报》也刊文称,一些在华外国人因不满“潜规则”盛行和中国的社会风气而选择离开。对于那些放弃“中国梦”的外国人,美国人葛艺豪认为,“对一个想在外国创业、工作的外国人来说,这些风险和问题随处可见。”但他也表示:“在中国,你可以在物质上非常成功,而同时你却很难超越这一层面。”也就是说,仍有一些因素困扰着在华外国人实现他们的“中国梦”,比如法制漏洞等。

但是,一些西方媒体也有这样的共识。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报道说,中国的“外专千人计划”是一项吸引外国人到中国就业的新计划,今后中国很可能成为新的“机遇之国”,会吸引更多外国人来华创业,实现“中国梦”;而中国也希望能从中不断完善自我,让这些带着“中国梦”的外国人获得安全感。”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