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的中共官员

banyuesudi 2013-09-23 21:14:13 总第156期 放大 缩小

 

现在如果要总结社交媒体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上发挥的整体作用,未免为时尚早。但至少目前,有一点已经非常清晰:社交媒体给当前中国政府的政治体制造成了更多困难。社交媒体创造了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公众对政府充满了不信任和批判。长期使用互联网的用户很清楚,他们每天一打开网页,或者只要登录微博客户端,就被“负面消息”包围。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杂志《求是》刊载的一篇文章评论道:“灾难、事故、腐败和丑闻,这些东西四处弥漫……不健康的情绪来自四面八方。只要是政府否认的消息一定是真实的,只要是官方发布的消息一定有一个险恶的幕后故事。任何社会问题最终都会被归咎于:制度造成的。”

中国政府显然对社交媒体活动威胁到政府信誉和统治合法性的情况给予了高度重视。官方大力推进社交媒体网络审查制度,追究并惩治网络谣言散布者,并雇用了一批被称作“五毛党”的人(收费在网上发布拥护政府言论者),试图影响线上公众的观点。

来看看最近上海发生的四名法官因嫖妓被辞退的丑闻吧。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代理院长崔亚东在一篇讲话中说,这则丑闻“给中国境内外敌对势力制造了攻击党、攻击政府、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机会”。他的发言立刻招致了中国网民的极大不满。有的微博用户要求崔亚东辞职,有的则要求对其任职生涯和任职资格进行调查。

《求是》杂志说“不健康情绪”弥漫整个中国的社交媒体,这并非危言耸听。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政府不能只满足于用网络审查或是匿名“五毛党”去控制网络空间的“不健康情绪”。正因为如此,在这些措施之外,中国政府采取了更加积极主动的策略,鼓励政府机构和官员个人实名开设社交媒体账号,对网上批判政府的言论进行直接引导。这一努力意图降低网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赢得更多信任与支持。

但是,这一策略是有风险的。政府机构和官员一旦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不当言论,不但不会得到理解和同情,反而招致更多攻击,甚至就此惹上麻烦。对官员个人来说,这种方式的风险更大。一个无心的评论很可能就会激怒网民,他们如潮水般涌向官员的社交媒体账户,留下无数措辞激烈的评论和诅咒,甚至开动“人肉搜索”(公众在网上对个人信息开展调查),深挖负面消息,其目标正是针对官员本人。

最近牵涉到类似事件中的一名官员,是在微博实名开设账户的官员中级别相当高的一位。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因发布信息,敦促那些“每天侮辱祖国”的人赶紧移民去美国,并称这些人为“人渣”而引发了网民的大肆攻击。微博用户被陈鸣明的言论激怒,要求发起对其私产及家庭情况的调查。陈鸣明则针锋相对地表示欢迎调查。更多微博网民并不满足于等待官方行动,而是要求陈鸣明公示家庭资产。最终,陈鸣明为其不当言论道歉,并表示今后会对网上言行更加谨慎。

类似这样直接和社交媒体用户对峙的风险和挑战并未动摇中国政府打好社交媒体这场新战役的决心。运营微博的中国新浪公司表示,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有超过7万个官方机构和官员个人实名注册微博账户。一年前,这一数字仅为3.3万个。有的机构和官员还形成了微博联盟,互相转发信息,在受其他社交媒体用户攻击时互相辩护。在微博活动的官员个人经常会面对“压力和不理解”,但他们的努力也收到了回报。很多人得到了数量可观的粉丝。以陈鸣明为例,他就收获了33万的粉丝,最近的事件为他赢得了更多关注。

中国政府对社交媒体开展了积极的引导,而并非一味禁止批判和指责。这一策略是否会成功?这是否也是中国式管理的举措之一?只有时间知道答案。就目前而言,一些走红的官方微博用户的情况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这些人与其他官员相比,言论相对自由,也敢于对同僚和上级提出批判意见。如果中国共产党对这些社交媒体成功案例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他们也许还能学到更多。

(美国华尔街日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