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我想就业,却不知道哪里才能找到工作”

banyuesudi 2013-08-21 21:38:28 总第154期 放大 缩小

 

四年前,当顾森(音)考上大学时,他的父母欣喜若狂。顾森的家乡在上海附近的小城无锡,父亲是一名电工,母亲在一家宾馆做清洁工。顾森的父母一直希望儿子以后能够跻身中产。但是作为这个家庭第一位大学毕业生,顾森面对的却是一个非常残酷的就业现状。社会只接纳最好、最聪明的学生,以此来避免社会动荡,应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减缓期。顾森说:“我想要就业,却不知道到哪里才能找到工作。我们班有46个学生,没人找到工作。这太打击人了。”

今年,有大约700万名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创中国历史最高记录。根据北京麦可思数据公司的统计,截至4月底,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仅有35%找到了工作。研究生的情况更糟,只有26%签订了就业合同。就业情况如此之糟,甚至引发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关注。5月,习近平在港口城市天津会见了一些大四学生代表,鼓励他们去做一些更草根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卓越的成绩”。

高校毕业生出现如此高的失业率,原因是多方面的。1999年,中国政府决定推动高校扩招。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感受到两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退去,需要刺激经济增长。2003年,中国有212万高校毕业生,十年之后,政府估计这一数字达到699万,创历史最高记录。毕业生数字在增长,经济发展速度却在减缓。中国的GDP一直保持着7.7%的增长率。2013年前三个月,增长速度比上一季度降低了0.2个百分点。据美世公司调查,2013年,只有55%的公司有招聘计划。2012年,这一数字为77%。

作为无锡交通技术学校的学生,顾森希望在当地的地铁公司找到工作。“我报到注册的时候,就听说所有学生都将被分配到无锡地铁公司。”顾森说,“可是今年地铁公司却不招人。”由于经常看美国电视节目,顾森的英语非常好,他想借助这一优势在英语培训学校找个工作。“我参加面试时发现,很多来应聘的人都是英语专业的硕士,有的甚至是博士。竞争太激烈了,简直令人绝望。”

这一情况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缩影。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高校数量激增。但是否值得为此要付出毕业生难就业的代价?北京独立研究机构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熊炳奇表示:“中国的高校由政府管理。高校不能自治,高等教育体系不能教会学生如何独立思考。结果所有学生都是一个模式,他们没有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技巧。”

虽然中国市场改革已经进行了30多年,中国经济特别是服务产业,仍然由低效的国有机构管理。私人公司被挡在外围,金融产业、电信产业如此,服务业也是如此。熊炳奇表示:“与农业和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可以吸收更多高校毕业生。我们应当允许私人公司进入服务领域,使市场更具竞争性,也可以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对顾森来说,为了找工作还要继续奋斗。他十分担心会成为一个“蚁族”——年轻的、受过教育的寒门子弟,在中国的大城市里为了生存而挣扎。和其他同龄人一样,顾森是独生子女。他很清楚,父母将来要指望他养老。“我好羡慕那些人能在高楼大厦里工作,”顾森说,“我很迷茫,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

(美国时代周刊)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