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户籍改革中的不同城市面孔

yangguangjujiao 2013-08-02 18:39:10 王 聃/特约撰稿人 总第153期 放大 缩小

 

一纸薄薄的户口,我在这头,城市在那头,中间阻隔着制度的沟壑,这是曾被无数人所感慨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坎坷命运。时至今日,自由的流动早非问题,但自由的迁徙仍然不是可以轻易完成的。户籍与人身、福利以及社会管控之间的紧密联系,尚未被完全打破。

在五味杂陈的户籍改革进程中,观察不同城市对此表现出的迥异面孔,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于其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城市户籍改革虽不尽如人意但仍然渐进,还可以看到少数城市对此表现出的可喜进步。当然,我们也会不无失落地发现,整体性的户籍改革进程中,一些群体依旧是被遗忘的,被遗忘的是权利。

深圳:“渐进性”户籍改革的个案

之所以将深圳单独列出为户籍改革的分析样本,是因为作为一座只有30岁的“新城市”,一方面,它具备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先天条件。并不长的建市经历,表示种种因为户籍制度而起的市民待遇与福利虽已形成,但还未完全固化,改革即将遭遇的障碍与压力都会相对减少;另一方面,身为新兴的高速发展的特大型城市,深圳又是庞大流动人口的集中地之一,流动人口在现实“倒逼”着深圳的城市管理者进行相应的户籍改革,来为城市亲和力的增加,以及优秀人才的引进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也因此,深圳事实上已是一个良好的“渐进性”户籍改革的个案。

从历年来媒体的报道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中,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深圳户籍制度改革的路线图和发展趋向。

在刚建市的前几年,深圳市尚未为人口问题而发愁,也远未感受到人口剧增所造成的社会压力。但伴随着外来人口的涌入,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深圳的城市承载能力也在遭遇着沉重的挑战。据报道,2005年,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25年之际,深圳市政府提出,如果地少人多的矛盾不能解决,深圳将面临“四个难以为继”(土地、空间;能源、水资源;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环境承载力)。人口压力之下,2005年深圳制定了人口管理“1+5”文件(《深圳市关于加强和完善人口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五个配套文件),深圳户籍制度改革虽尚未完全成型,但已呼之欲出。

其后至2008年,深圳正式告别“暂住证时代”,取而代之的是“居住证时代”,持居住证者可享受部分市民待遇。

在此后的一年,即2009年,深圳市全民医保体系的建设成效显著,深圳市中小学校借读费也于本学期暂停收取,招调入户条件进一步放宽。在当年3月30日,《广东省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提交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十次会议审议,按照条例,流动人员住满7年即有望申请常住户口。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对异地借考的条件也做了明确规定。

真正被媒体所关注与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积分入户”措施,出现在2010年,重点大学毕业生直接入户的措施也在这一年被提出,这表示深圳的户籍制度改革正向纵深推进。

在此之后,深圳市以“积分入户”为代表的户籍制度改革几乎一年一个模样,持续推进与改变。先是在2011年5月,深圳市政府决定将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作为2011年重点改革项目,拟建立非户籍人口向户籍人口转变的合理门槛和常态通道,提高深圳户籍人口比例。然后是在2012年,深圳户籍制度改革再次传出新规与积极信号,譬如,再次扩大覆盖面。根据户籍制度改革计划,深圳将继续完善积分入户制度;适度降低入户门槛,适度增辟“居住证+社保”新型入户渠道,优化学历型人才入户条件,适度放宽政策性随迁入户条件和投资纳税迁户政策要求。适当将自有房产、职业稳定、连续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多年的暂住人口转为户籍人口。在改革计划中,深圳也提出,将分阶段实现非户籍人口与户籍人口享受均等的教育、就业、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逐步提高非户籍住房困难人群的居住水平。

2013年,深圳市政府的户籍制度改革也渐入佳境。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表示,今年深圳的积分入户政策“不拘一格选人才”,取消基本条件中要求“具备高中以上学历”的规定。深圳今年人才引进工作自5月15日启动以来,获得积分入户指标的人数以千计。为更好地满足深圳对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用人需求,今年深圳积分入户提升了中高级技术技能条件的分值。

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对“领跑者”

关于城市户籍制度改革,一个不难看到的现象是:几乎每次细微的户籍改革变动,都能招致公众的热烈围观与期待。这事实上是在反证:对于现实的户籍制度态势,绝大多数仍是不甚满意的,或者说,他们对此还有着更多的改进诉求。纵然如此,比较起各个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举措,依旧不难看到相对的“领跑者”。广州与成都,就是被外界较多认同的两座城市。

作为国内特大的一线城市,广州的户籍制度改革与深圳略有相似,但其推进步伐更大,力度更显。它不仅努力推动城乡一体化,更积极推进外来人口在广州的落户。早在2009年,广州就出台《关于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决定将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划分,统一登记为广州市城市居民户口,将在2014年实现城乡一个户口;而在2010年底,广州市又颁布实施了积分入户试行办法,外来工通过学历、社保、投资等加分项目的分值,每年入户3000人,且数字逐年增加。与此同时,广州还出台了系列致力于实现户籍待遇均等化的举措。相比起其他的特大型一线城市,广州的表现可谓务实且“突出”。

成都的户籍改革,曾一度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彻底的户籍改革方案”,2011年,成都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正式对外宣布:成都市将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消除隐藏在户籍背后的身份差异和公民基本权利不平等现状,计划到2012年实现成都全域内城乡统一户籍。其中,“城乡自由迁徙”、“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统一的住房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突破成为该市此次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和亮点。

《意见》表示,到2011年底前,成都将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和就业援助扶持制度,统一失业保险待遇标准。如一些观察者所指出的,这就意味着,长期以来重城镇居民失业登记和救助、轻农村居民失业登记和救助的现状将得到根本改变,农村居民能及时得到就业失业登记和就业援助的政策保障。

《意见》还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在2010年底前停止办理本市居民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已有的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并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此后,城乡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用人单位及职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其他居民自主选择参加城乡居民社会保险或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城乡社保的公平也得以确保。

此外,对分区域统一城乡“三无”人员供养标准和低保标准、城乡居民在户籍地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和民主管理权利、建立城乡统一的计划生育政策、实现义务教育公平化等,《意见》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到2012年,关于自由迁徙与平等享有公共服务社会福利,成都方面多有兑现,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成都户改具有格外的激励与榜样价值。

关注户籍制度改革中“被忽略的人”

不必否定,中国当前的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正处于“众声喧哗”之中,这边,即便仍然是进展缓慢的,但从国家层面到一些城市,正在推行或表态即将推行户改的政策声音不断;那边,公众要求拓宽改革范围与力度的声音也从未断绝,但众声喧哗中,有一些群体是否也正在被悄悄忽略,或者是改革并未顾及?

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正属于这一类人。流动的年代里,大学毕业生已经多数在向家乡外的城市发展,作为素质相对较高和对福利平等格外敏感的人群,他们有着强烈的落户异乡城市的要求,以便享受均等的城市福利。但他们又暂时买不起房子,于是主要只能依靠许多城市正在推进的积分落户政策。可是,该项政策中的诸多纳税、社保、投资等细化加分条款,几乎都与他们无缘。在以后推出的户籍制度改革举措中,刚毕业的大学生如何落户,必须成为不可或缺的制度考虑。

刚毕业的大学生之外,犹有“频繁流动的人”,这类人并无明确的所指,具体的特征,就是难以在一个城市长时间居住,或者因工作缘故,不得不常年碾转于不同城市之间。在户籍改革的制度安排中,如何让他们也享受到均等城市福利的待遇,这将是一个考验行政智慧的问题。当然,这或许已是户籍制度改革深入化之后才需要面对的,但不容回避,倘若能够未雨绸缪,则让人欣慰。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