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城市的理想

yangguangjingpin 2013-08-02 18:25:18 唐芳 总第153期 放大 缩小

城市,是多少人趋之若鹜的地方,城市的身份,又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认同。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就讲述了几个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渴望,对城市身份的追求。其中,农民工刘高兴甚至通过自己卖掉的一只肾不断地臆想出自己与这个城市的亲近,并宣扬“我活该要做西安人”……为了能够立足这个城市,为了能够“亲近城市”,为了寻求城市的身份,却是通过这样的近于残酷的方式来实现!

农民工如此,已在城市中的一代青年又如何?纵使不如牺牲自身身体的残酷,可是为了“身份”的获得,他们何尝不是在艰难困苦中坚持着?看看那些在握手楼中蚁居的青葱面孔,看看那些在城市各个角落奋斗的身影。即使有的地方政策让某些优秀的毕业生一毕业就能落户大城市,可是这种仅是身份的标签化也不能满足青年们的踌躇满志。正如《奋斗》的编剧石康所说:现在有钱人才是北京人,因为只有他才能买得起城里的房子。可见,区别于农民工的简单的城市身份认同,青年一代已升华为追求城市身份背后的自身身份的实现。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要拥有更多的市民是容易的,可是要让每一个市民都能在其中实现自身身份的价值才是本身最高的意义。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据联合国有关组织估计,到目前为止,全球有5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非洲、亚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目前城市化发展进程越来越快,这其中就有中国加速城镇化的“功劳”。在“气氛”炎热的6月末,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作了《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称,中国将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如此看来,新一轮的城市人口爆发要拉开帷幕了,只是这一次,广大的农民兄弟们会“乖乖”地放弃农村依附的土地来城市当“裸民”吗?城市在放开准入门槛大量吸收市民的同时,又有没有做好一视同仁的准备呢?

本期深度,我们关注的就是那些户籍改革的领先城市与中国的户籍改革政策本身。我们想要探讨的是:户籍改革的浪潮再度袭来,中国人会不会过得更好?正如特约撰稿人刘白在《城市户籍放开了,农民你来城市么?》一文中质疑的:城市大多由历史培育,而非因行政划界产生……只具有产业意义而无城市功能的地方,只是扩大的厂区;为照顾土地财政而开发出的人造城,也只是房地产展区。既无公共生活也无社群文化,这样的城市户口意义何在呢?

在“众声喧哗”的城市户籍制度改革中,不乏典型。特约撰稿人王聃在《户籍改革中的不同城市面孔》中就注重了其中的个案分析,文章介绍了深圳的渐进性户籍改革和一度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彻底的”成都户籍改革,纵使有几个领跑改革的领先者,却依然有被忽略的一些人,文中谈到:刚毕业的大学生属于这一类,之外,“频繁流动的人”亦是……在户籍改革的制度安排中,如何让他们也享受到均等城市福利的待遇,这将是一个考验行政智慧的问题。

为了详尽地向读者分析中国目前的户籍政策,我们的记者还专访了两位在这一领域有发言权的专家,一位是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一位是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王梅。两位都不约而同地讲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其精彩言论,分别体现在《户籍改革的核心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深圳户籍制度改革之关键——“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破解人口二元结构”》两篇文章中。

此外,本期还关注了城市发展的其他要素:城市发展中的生存环境危机以及平民的金融追求。我们的特约撰稿人王铁群教授和王淼分别就时下的讨论热点“不以GDP论英雄”和“马云的余额宝”进行了剖析,也非常值得期待。

当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集聚在城市的发展上时,其实城市应该问问自己:让民众居住在城市的理由是什么?人们总说,理想的城市是人类心灵的归属地。那么,城市的理想就应当如歌手解晓东在微博上所说:“消除自身城市的屏障壁垒与高高在上不甚公允的好似‘圈养和散养’般的政策性桎梏;消除因城市与乡村的界线划定而产生的城乡巨大差异的隔膜与鸿沟;消除因城市的无度扩张而使得无数乡村自然风貌的自然流失之痛之殇;消除唯城市最好的趋之若骛之势之下的之流之弊……这是城市最诚实的理想。”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