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将如何运用巨额外汇储备

banyuesudi 2013-06-25 21:34:55 总第150期 放大 缩小

过犹不及?

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不同于无数西方国家政府终日苦恼于贸易赤字日渐庞大,中国正在为另一个截然相反的问题头疼。拜巨大的出口交易额所赐,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其外汇储备不断增长,近期达到了3.44万亿美元,相当于整个德国的经济总值。外汇储备具体情况是国家机密。不过,数年前一份《中国证券报》曾透露,中国外汇储备的65%为美元,26%为欧元,5%为英镑,3%为日元。

中国是美国政府的大债权人,仅排位在美国中央银行和联邦储蓄之后。同时,中国还持有欧洲国家的政府债券。不过对于那些陷入经济危机的欧洲外围国家债务所持并不多,这一事实可能要让欧元区国家政府失望了。在欧元危机中,中国关于买入欧元区债券的任何一点细微的举动、暗示、线索,甚至仅仅是流言,都会使单一货币汇率上升。

人们也许认为,大幅的贸易顺差对于中国来说是件好事。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等官员表示,由于固定的汇率,贸易顺差导致了各种问题的产生。持有储备可以保护一国的货币免受攻击,而出售储备可以帮助稳定货币价值。这是诸多国家的央行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学到的重要一课。对中国来说,人民币贬值幅度不超过1%,因此持有储备是有益的。但是一个国家应该持有多少外币储备为好并无定论。

导致中国人忧虑的并不只是美元或欧元贬值。外汇储备给中国经济带来了过多现金流,造成了物价攀升,其中包括房价飙升。当一家中央银行准备补充外汇储备时,就会印制钞票去买入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为避免造成通货膨胀(想像一下,中国经济总值80亿美元,如果印制价值34亿的现钞会怎样),中央银行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采取调控措施,回收相当部分的现金。中央银行为此要在商业银行抵押在央行的钱上下功夫,大力鼓励他们不提取现金。不过,很多银行并不愿意把钱放在央行,他们想赚取更多收益。因此调控措施并不百分之百有效。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由于大部分银行属于国有性质,基本都是照国家指令行事,因此在调控方面做得要比大多数国家好。不过,外汇储备仍然属于超额货币或是流动资产。总体而言问题就在于,中国的央行很难利用外汇储备赚取大笔利润,因为美国和欧洲政府债券的利息率非常低。这样一来,中国就把外汇储备用于海外金融投资。中国政府乐于购置真正的资产,比如港口、公共设施、天然资源、技术以及金融公司。

这一做法对中国人而言有两点好处。第一,真正的公司及产业很可能比金融机构收益要好;第二,购买这种资产可以帮助中国达成更大的经济目标——构建中国的跨国公司。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公司、机构可以帮助中国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力,这对于保持经济高增长速度十分重要。中国乐于效仿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致富先例,开发出一些成功的全球性品牌,比如三星、HTC。因此,中国在2000年推出了“走向全球”或称“走出去”的政策。第一次在海外进行金融投资活动是在2003~2004年,中国公司TCL买进了法国的汤姆逊品牌。自此以后,在海外的直接投资直线上升,不断打破记录。

2012年12月,第一次出现了中国在海外的当月投资额超过国内投资额的情况。这一变化具有典型的象征性意义,显示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层次。中国的国有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已经长达30年,并且会持续投资。其中,中国的国有企业(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国有企业)国家电网公司,近日宣布再次进军澳大利亚能源市场。

不过中国的海外投资是多样的,并不仅限于资源和能源。其最大的投资区域在亚洲地区,其次是拉美,再次是欧洲。中国公司进行海外投资是需要国家许可的,因为政府要控制资金流向。因此中国的投资实际上是由所谓的“竞争劣势”决定的。也就是说,中国公司只投钱在中国经济需要支撑的领域上。因此,投资还包括技术、高端服务。这也就是为什么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这样的国家能够获得仅次于香港、开曼群岛的投资。不过,中国的投资也并不总是受到被投资国的欢迎,国有机构的投资可能会造成政治问题。这一点,在澳大利亚和美国都已有所体现。

不过很有可能,中国不再继续维持一直以来庞大的贸易顺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中国的贸易顺差一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0%。2012年下跌至不到3%。中国人不再向经济恢复缓慢的海外市场大量进行销售,因此,也就不再聚集之前规模的外汇储备。

中国要更多发展生产力水平高、具有竞争力的全球性企业,因此其海外投资是否被对象国接受也就十分重要。这些全球性企业会日益迫切地需要依托更具竞争力的平台进行金融活动。无需置疑的是,我们将看到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他们成功与否不仅对企业自身至关重要,对于中国的国家发展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英国BBC)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