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文博会文化成果丰硕

yangguangbaodao 2013-06-16 18:30:07 毕晓宁/本刊记者 总第149期 放大 缩小

第九届文博会延续了上一届供求两旺、交易活跃的局面,中国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创意、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表现十分抢眼。

展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产品。在湖北展区,一对造型独特的竖琴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这对名为“龙凤激光琴”的竖琴没有琴弦,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激光灯柱,演奏人员拨动这些激光灯柱,琴声便流淌出来。这个源自于激光技术的文化创意项目用途广泛。更浓郁的“科技味”来自于文博会首设的文化新业态展区,包括袖珍版的春晚舞台、复制的敦煌莫高窟220号窟、3D打印机、裸眼3D设备等70余个应用于文化领域的最新科技产品令观众目不暇接。

川企展示传统与现代“文化巴蜀”

耗时5年制成的9米长蜀锦《清明上河图》精美绝伦,青神双面竹编《隐形观音》薄如蝉翼……在深圳文博会300多平方米的四川馆现场,“文化巴蜀”让人目不暇接。

记者看到,由成都高新区中视播众有尔创意公司带来的乐山大佛裸眼3D影装秀,在全息投影及裸眼3D等技术的作用下,一尊缩小版的乐山大佛石膏像栩栩如生。公司CEO楚立说,他们的裸眼3D技术全球领先,打造的乐山大佛裸眼3D影装秀,将使乐山大佛在夜晚也能立体呈现,届时将成为当地旅游一大亮点。

据了解,夹江手工造纸、羌绣、芦山根雕等多项四川特色文化产品都是多次参展。此次文博会,雅安地震灾区的宝兴石雕、南路边茶、荥经砂器等也集体亮相。芦山根雕协会会长刘毅恒说,“我们必须走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芦山根雕还没垮,我们还有重振旗鼓的机会。”

在文博会上,四川馆展示了四川文化产业领域的几个大集团、大产业、大项目和大成果。就文化企业而言,如何把传统与时尚“嫁接”,让文化创意成为生产力,还需思考。

记者在贵州省展馆看到,手工苗绣被用在了围巾、钱包甚至雨伞、花瓶、杯垫上,这些产品价格较贵,但买的人很多。在台湾的创意生活馆区,故宫博物院的博物馆衍生品也受到“热捧”:印有青花瓷图案的麻布包每个168元,一天卖出近百个。而一种印有古诗词的硅胶垫,也有很多人购买。一位顾客告诉记者,这种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更能凸显品味。

值得庆幸的是,已有川企意识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接轨的重要性。此次参展的凉山喜德县一家漆器公司,便大胆在彝族饰品的传统线条内融入西方油画的元素,他们推出的手镯、花瓶等,极为抢眼。公司负责人说这是去年在文博会上学习借鉴的结果。

深圳文博会既是展示平台,更是学习、交流和借鉴的机会。底蕴深厚的四川文化产业要在当下腾飞,还需努力。

文博会如何走向成熟

文博会将自身定位为文化的“广交会”,为打造一个专业观众的交易平台,本届文博会引进了全国30多个省市区政府的庞大参展团,并通过广交会平台邀请了上万名采购商。这一切均在政府主导下完成。

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了展会更深层的意义,但民间的观感似乎与官方的数字有些差异。或许民间看热闹的需求越来越大,展会上售货的摊位有增无减,就算是某些省份的展馆里,也会有摊位出售各种民间的手工艺品和土特产,仿佛年货市场。这让文博会有日益沦为民间庙会的风险。

文博会所传递出来的一些产业趋势值得关注。比如,一家做机顶盒的公司因为筹谋发力移动终端,展位上摆满了手机等新品;一家广电运营商则展示了其智能家居的业务;不少动漫公司展位展出的是一系列包括影视、图书、游戏、服装玩具等产品。

这传达出一个信息,文化企业不再只单纯地盯着传统的一亩三分地,企业不仅打造产业链的意识越来越浓厚,跨界经营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而这种产业的延伸无疑将带来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回报。

不过,当前欣欣向荣的文化产业所存在的问题也犹如文博会当下所面临的矛盾。如何在民间观众和专业观众之间找到平衡?政府怎样完成从台前推手到幕后推手的角色转变?这两大问题若能破解,意味着文博会真正走向成熟。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