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就业主战场缘何流行“快餐文化”?

yangguangjujiao 2013-06-16 18:06:48 张君花/特约记者 总第149期 放大 缩小

面对“史上最难毕业季”,提供了75%城镇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并未表现出应有的热情。他们更愿意用有工作经验的“成手”。而很多看起来很光鲜的大企业,因为缺乏长远的企业发展战略,人才储备和技术储备也未提到议事日程,对高层次人才的吸纳和培养还远远不够。在政府部门“简政放权”的大思路下,企业作为当之无愧的安置就业主战场,缘何在用人上流行短视而浮躁的“快餐文化”呢?

镜象一:小企业算眼前账:“打死也不招新毕业大学生”

“打死也不招新毕业大学生”,面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个话题,郑州的小企业主老周头摇得拨浪鼓一样。老周经营着一家化工原料贸易公司,差不多是白手起家,摸爬滚打十余年下来,公司已有了十来名相对稳定的员工,资产在这个二线城市也算得上“中产”了。

贸易公司,原本也不需要员工有太高学历。但是近年来面对“电商”的冲击,老周也感觉是时候给自己的公司补充“新鲜血液了”。老周说,前年春天,他专门跑到大学生人才市场招人。

招人的经历老周现在想起来还火冒三丈。首先是高不成、低不就,许多大学生一听他的公司规模,二话不说掉头就走。好不容易千挑万拣,招来了四个人,两个学化工,两个学营销,他手把手地带,从基本的贸易往来规则到待人接物,一年以后,业务也熟悉了,正要磨拳擦掌试水电子商务时,人也开始一个接一个地跳槽了。“不到半年,走了仨”,老周说,一气之下,他没等剩下的那个跳槽,自己先把他开了。

“这绝对是个赔钱的生意”,老周认真算了笔账,头半年,每人底薪1500元起,除了打打杂,基本做不了啥。后半年,工资调到1800以上,慢慢开始介入业务,但也是“练手”的成分远超过给他带来的效益。“基本上算是发着工资做培训”,老周说,这算是个教训,以后用人,就招有经验的,哪怕工资高点,两不相欠。

“多数中小企业都不倾向于招新毕业大学生”,于航宇是北京一家电商企业的人力资源副总,他认为,中小企业多数在起步阶段,确实需要计较成本,而且很多企业也担心培养完了留不住人,得不偿失。他说,根据他多年的测算,企业的用人成本和收益比要达到1∶5以上,才能维持一个良性发展状态。新毕业大学生别看薪酬低,成本和收益比绝对远远低于1∶5这个数。一些管理比较成熟的大企业,用人是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人才战略,不会斤斤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而中小企业本身起点就低,这样的选择是短视了点,但也无可厚非。

不容忽视的是,中小企业在吸纳就业中早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主战场”。2012年CHINA HRKEY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有1158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成;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的60%和40%左右,它们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

如何激活这个就业主战场安置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呢?做过多年企业培训的于航宇建议,学校、企业和社会都应该尽一份力。“学校要做的是给学生提早安排实际接触企业的机会,引导他们尽快了解企业要求”,他认为,专业化的培训公司也应该为大学生设立不同职业的能力模型,通过测试、咨询、培训来提高大学生上岗前的职业能力。再就是用人企业本身,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尽量把眼光放远一些。

“毕竟,企业不可能总遇到与自己需要相一致的人才,自己若能培养员工成为适应本公司需要的适应性人才,在某个程度上是提高竞争力的表现。”于航宇说。$nextpage$

镜像二:大环境的喧嚣浮躁:能挣快钱,为什么还要去挣慢钱?

“轻研发重销售中药企业研发营收比多数不足2%”,“中国汽车零部件重产量不重质量,重生产不重研发”,中国彩电业“只重规模不重利润、只重生产不重研发”,“重营销轻研发”,国内部分奶企陷“两高”怪圈”……类似跟“研发”有关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差不多涵盖了我们可能想到的每一个行业。

近日佛山对全市3400多家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也显示,近3年来39%的企业没有研发投入,41%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仅在1%至5%之间,未来一年61%的企业没有技改创新计划,而有创新意愿的企业投资计划也不大。

企业在发展思路上迷恋“快餐文化”,因为轻研发、缺乏核心技术导致传统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劣势会越来越明显,政府层面力推的产业结构调整步履维艰。而从吸纳就业的角度看,因为忽视研发和创新,导致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高端产业发展迟缓,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所谓研发也不过是想着COPY(复制)、克隆别人的东西,想办法挣快钱,这跟真正自主创新相比,人才投入和资金投入不可同日而语。” 一家药企研发中心的工作人员就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他所在的公司,研发人员不过廖廖数十人,毫无研发氛围可言,而国际知名药企辉瑞制药,仅在中国各类研发人员已达700余名。

企业普遍轻研发和创新,客观上跟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行业发展阶段及市场环境等宏观大势有关。但从微观层面看,企业发展缺少战略谋划,能挣快钱就不去挣慢钱,则是多数企业自身普遍存在的局限性。

“值得关注和借鉴的是,在多个行业都已具有样板意义的成功案例出现,榜样的力量比简单的说教更有力。”于航宇说,比如通信领域里的华为、中兴,房地产领域里的万科,包括服装领域的例外,都是坚持自主研发的成功案例。

“比如华为,通信领域是技术为王的行业。”他由衷地感慨,这个企业有着完善的研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连续多年在全国毕业生招聘过千人,其研发人员占比超过46%,拥有几万名研发工程师,华为每年投入研发的经费占到销售收入的10%。数据显示,华为目前累计在全球各国专利申请已达47000件,在全球信息通讯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靠两万元起家的“贸工技企业”到销售额超过两亿的国际大企业,华为通过坚持不懈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创造了一个奇迹。“相比而言,国内一些企业却沉湎于组装环节,其生存环境日渐恶劣。华为和中兴等企业的努力值得鼓励,它们的经验也值得具有相同条件的企业学习。”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思考:有怎样的经营环境,就有怎样的用人机制

榜样和典型固然能够带来正能量。探究造成“快餐文化”的制度性原因及对策,则对于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具有宏观层面的意义。

世界银行《2005年发展报告》以“改善投资环境,促使人人受益”为题和主要内容,专门研究了政府政策和行为与促进就业及减少贫困的关系。报告认为,政府的政策和行为,在营造投资环境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政府的政策和行为通过对成本、风险以及竞争壁垒的影响,决定企业面临的机会和激励机制。

专家认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第三产业发展发展不充分。而造成这一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行业垄断和市场准入过严,如金融保险业、电信、交通、教育、卫生、广播电影电视业等,它们就业弹性较大,却存在很多进入壁垒。由于缺乏竞争,这些服务居高不下的价格不仅抑制了消费,反过来也影响了以上产业的发展规模,最终限制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此外,提供了75%城镇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在其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制度性的障碍。中小企业、个体户、微型企业微利薄本,抗风险能力低,承受有关部门收费罚款和摊派的能力弱,对税费比较敏感。税越重,费越重,中小企业越难生存。要扩大就业就必须得减轻税费负担。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教授认为,在政府政策方面,由于不少地方政府鼓励做大做强,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微型和中小企业的生存,特大和大型企业能享受的政府政策性照顾和争取到的各种政策优惠要比中小企业多得多;中小企业在利用政府关系和其他社会资源方面处境不利,融资困难。

一些制度性障碍的显性后果是制约了小企业发展,深层却是制约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周天勇认为,中国对企业审批项目进行了大幅度的清理,但是创业门槛高、环节多、时间长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在国外不应该纳入管理的非正规个体和微型企业,也要注册登记;对企业随意检查也太多,容易或者已经形成机构或者公务员为寻租而恶意进行检查和执法的局面。

有什么样的经营环境,企业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目标,而这样的发展目标,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用人机制。怎能想像,在重重桎梏下负重前行、步履维艰的企业,会有着长远的发展战略和用人机制。从长远和根本看,为企业营造公平、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竞争气氛,让中国经济重回快车道,才是解决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的最终出路。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