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漫长的就业战争

yangguangjujiao 2013-06-16 17:58:59 白靖利/特约记者 总第149期 放大 缩小

  在日前举行的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与此相比,来自用人单位的数据显示,今年招聘岗位比往年相比下降15%,严峻的形势刻在了许多毕业生脸上。

  受困于就业人数增加和经济形势下滑,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而截至4月,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不足3成,今年俨然成了“史上最难就业季”,甚至比2008年更差。

  就业难,难于上青天

  经历了国考、省考的接连失利后,周红准备继续拼一次广州市考。“今年找工作太难了,尤其是我们专业,只好把希望都寄托在考公务员上了。”

  周红就读于广东省一所211高校,所学专业为社会保障,让她感到郁闷的是,即便是研究生学历,相对“冷门”的专业让她在找工作的时候几乎处处“碰壁”。招聘会上企业提供的岗位屈指可数,这也让她的大部分同学不得不加入到公务员考试的备战中去。

  经历了2012年的“就业黄金年”后,2013届毕业生多多少少表示很乐观,但是突如其来的受挫还是给了他们许多人当头一棒。接连的碰壁和无处不在的负面信息传播,“史上最难就业季”清清楚楚地写在了一些人的脸上。

  4月的最后一天,陆佳宇终于拿到了自己第一份“offer”,进入了一家公路设计院。虽然工作地点、环境和自己的想象有很大的差别,但是陆佳宇还是觉得可以接受:“我学的园林设计专业本来就难找工作,今年形势这么差,有一个就不错了。”

  在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广东省教育厅长罗伟其透露,广东省2013届毕业生签约率只有30%,比去年同期低10个百分点,而根据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上海今年17.8万高校毕业生中签约率只有29%,北京地区更是只有28.24%。经过综合评估,罗伟其认为,2013年的就业形势并不比2008年好,甚至更为严峻。

  记者了解到,一般而言,“985”、“211”高校的就业率压力较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复旦大学就业办主任刘金华表示,复旦大学今年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签约率已经超过60%,与去年持平。而高职专科以及一些民办高校由于专业定位较为实用,签约率也较高。如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签约率已经超过44%。

  然而,普通的高校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西北一所师范院校大四学生小万就愁眉苦脸地表示:“到哪儿都是遭受冷眼,找份工作怎么那么难啊?”小万所在班级共有46人,到目前为止,加上考研的,找到工作的也不过十几个人。

  歧视的门槛无处不在

  “找工作遇到的歧视中最难受的就是卡第一学历‘黑历史’的。”时至今日,看到电力勘测设计院的班车从单位经过,张瑜还是会感到很郁闷。

  去年10月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张瑜看着老家的这家单位也在招人,于是毫不犹豫地投了简历,最后才发现竟然要求第一学历也是211以上。她知道,网络申请肯定会毫无悬念地挂掉。可是峰回路转,后来设计院又来到学校召开宣讲会,招的恰恰是本专业,张瑜又加入到了宣讲会的队伍中。由于是外地单位,本土高校并不买账,参加宣讲会的不到10个人。张瑜觉得自己的学历、面试都没什么问题,但是对方突然问她为何本科毕业后第一年简历断档,事实上当时张瑜不过是第二次备战考研,但她知道“没有然后了”。张瑜的同学兼老乡也参加了宣讲会,而且她的第一学历也是211,应当说硬件都符合条件,但是工作人员却突然问她“护士节是哪一天”……

  专业、学历、学校、性别,在陈芸看来,任何一项指标都会成为被”鄙视“的理由。从同样投递简历同班男生的“命中率”明显高过女生,到明确注明“男生优先”或“只招男生”,从“学历查三代”,到询问导师是谁,陈芸感觉“糟糕透了”。所以遇到这种对学历、性别等有明确要求的招聘,她一般都不去。但是有些单位不明确说出来,于是女生在笔试和面试中就成为牺牲品了。$nextpage$

  武汉一所高校研二学生王帆告诉记者,同宿舍有两名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一个直到最近才找到一家三本院校去当老师,另一个更惨,尽管是全班第一,但因为是女生,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尽管今年工作找得不错,刘云飞还是记住了在面试一家国企时一位女生的泪水。尽管这位女生很优秀,19岁就从一所985高校毕业,但没能进入这家国企的终面。HR对该女生说:“我们是企业,是企业就要遵守市场的游戏规则,在业务往来、人际交往等场合,那些男人玩的游戏,怕你玩不了。”

  难以承受的“拼爹”之殇

  对于性别歧视,刘云飞认为确实对女生不公平,但是也没有办法,更让他觉得没办法的是另外的“潜规则”。他告诉记者,在去年就业招聘刚开始不久,有一家大型航空公司招收了很多同学的简历,但到最后只有两个人成功了,这两个人都是这家公司的子弟。

  “他们有的是背景,而像我这样的,只有背影。”和网友们一样,刘云飞和他的同学们将这种情况叫做“拼爹”。对于这种事情,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往往都很愤慨,但似乎也无能为力。

  北方一所211高校硕士研究生小徐深有感触地说,找工作,与其说是一个人的战斗,倒不如说是一家人的战斗。只有到这个时候,全家才会显示空前的团结,甚至连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都充分动用了起来。

  但是这种战斗,更多的是比拼背景、关系,甚至还有金钱和权力,于是许多“暗箱操作”也就让那些没有背景的同学“很受伤”。相比大城市,小地方“暗箱操作”更加严重。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孟子为告诉记者,他有名农村学生,在面试一家政府机关的宣传部门时,所有条件都很出色,用人单位也很满意,但是最后单位主管问了这名学生两个问题:“这个岗位你愿意出多少钱?你家里在省里有人吗?”最后,这名学生噙着泪离开了招聘现场……

  依靠姨妈的关系,张瑜终于在老家一个国企谋得了一份工作,但是她认为在之前招聘时遇到的各种“不公”已经让她身心俱疲,简直是无处不在的受伤。

  创业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走在大街上,马源跟其他女孩子并无多大的区别,但这位1987年的女生已经是昆明三原图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头头”。公司的主要产品就是图腾系列产品,除了服装、饰品、包、工艺品,还有旅游产品,每周的纯收入可以达到五六千元。

  马源是山东青岛人,由于对云南少数民族情有独钟,也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工作,所以从云南艺术学院硕士毕业后她就留在了昆明,拉了几个人开始创业。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帮助下,他们成功申请到10万元的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早在本科的时候,刘云飞就已经开始有过创业的举动。当时他开的酒吧,一个晚上光营业收入就有3000元。所以现在他不想再重复这种“小打小闹”的创业,但是分析了一下自己的条件,发现自己没有技术,那些“高精尖”领域去不了,所以只能将自己这个目标暂时放起来,先站稳脚跟再说。

  盖茨、李嘉诚、马云,以及那些时不时涌现的大学生创业成功故事,都在许多青少年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创业成就中国梦”已经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号,各级党团组织似乎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各个创业典型,以此激励更多的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然而,创业似乎只是少数“弄潮儿”的“专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各地都有相应的扶持政策,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创业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实际上热情并不高。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更多的人更愿意钻进体制,于是就出现了千军万马挤国考的“壮观”现象,上海更是出现了城管的职位受到硕士,甚至博士热捧的“怪事”。

  小徐告诉记者:“没技术没钱没关系,怎么创业啊?再说了,工作不稳定,没保障,家长也不让啊!”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