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疯狂抢金背后的不安全感

yangguangshixian 2013-06-10 22:15:14 总第148期 放大 缩小

“中国大妈”狂扫黄金的报道被业界广泛关注,并有人戏称“中国大妈”战胜了华尔街精英。但这种脉冲式的购买行为,是否能够改变黄金价格的长期走势值得商榷,一旦黄金价格继续走低,“中国大妈”们很可能会面临长期套牢的窘境。

专业人士认为,这只是一种单纯的抄底行为。就是觉得黄金便宜了,赶紧买,这种购买方式,对于国际黄金价格不会有长期的支撑作用,最大的受益者要数周大福、中国黄金这类销售实物黄金的商家。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消费者改变了以往“买涨不买跌”的思维习惯,像“买白菜”一样地抢购黄金?财经评论员皮海洲认为,普通百姓最主要还是看重黄金的财富效应,十余年的黄金大牛市,给人们的感觉就是谁拥有了黄金,谁就拥有了财富增加的机会;其次是基于人们对黄金的崇拜。

“中国大妈”无法扭转国际金价

据中金在线报道,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深顾问陈思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把国际金价回升和抢金混为一谈是笑话,金饰店内的黄金量和整个黄金市场相比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中国大妈”根本无法撼动整个金市。

在不少业内投资人士看来,表面上看是“中国大妈”大力吸金,实际上是对经济形势和经济危机的恐惧,但是黄金的定价权是掌握在少数的机构手中,散户接得越多,随后的暴跌会越深。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虽然不认同黄金步入熊市的观点,但她同样对中国抢购潮扭转金价的说法表示质疑。她表示,外资看到中国的现象,会顺势而为,并运用这种状态与局面来打压黄金。“中国市场形成的推动力到底有多大?我们才买了300吨实物黄金,而美国储备了8000吨,无论是投行还是外资,他们是套利或对冲,我们是抗通胀保本,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媒体夸大了中国消费者买金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对于中国消费者买入黄金对抗通胀的初衷,她表示理解,但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通胀的基础要素如果与需求供给有关,把黄金作为抵御风险的保值品有意义,但现在通胀是由投资拉动和投机推动的。”陈思进也表示,黄金是以美元定价的,只和人民币对外汇率有关,和人民币对内购买力降低无关,黄金并不能抗通胀。华尔街本来就要让金价上上下下,大跌之后一定会有小幅反弹,不存在“中国大妈完胜”之说。“绝不是中国和印度抢金而使国际黄金市场止跌回升的,这只是美好的幻觉,不要说散户,就是欧美政府在和华尔街争斗时都常处下风。”

陈思进说:“黄金消费品和华尔街将黄金作为炒作工具是两码事,现在内地消费者分不清投资和投机,分不清商品和资产的区别,把投机当作投资,把商品当作资产。”黄金整个大势将走熊,而且至少将熊10年,国际黄金期货明后年就会跌到1200美元,甚至1000美元以下,现在买金好似当年四五千点时买入A股,高位接手,“中国大妈”买贵了。

虽然并不赞同盲目买黄金,但谭雅玲并不认为黄金会一路低迷。“现在流动性过剩是个基本的局面,而且流动性状态并没有好转,美国是收缩流动性,但是日本放出了流动性。流动性没减少,我认为黄金熊市不会到来。”关键问题是发达国家注重的是市场机会,作投资组合或投资策略的调整,他们的金融理念高于我们。

金价或回调或暴跌

据新闻晨报报道,此前金价暴跌到两年来的低位,吸引有投资眼光的市民到金店抄底,抢购投资型金条,而不少最近跟风的“中国大妈”发现各个金店金条脱销,转为抢购金首饰。殊不知,投资型金条价格在紧跟现货金价的基础上每克升水(金条在销售时,加工费和利润部分称为升水)10元至15元不等,并且基本都可以通过回购变现。而首饰金的价格要远高于现货金价,还要加上不菲的手工费,更谈不上回购变现的可能,因此根本不适合投资。

以4月26日的金价为例,上海金交所AU9999金收盘价为每克296.5元,如果购买投资金条,市场价在每克306元~310元不等,而当天周大福首饰金报价为每克388元,手工费另计。

根据国外媒体消息,在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过去三个月的现货黄金销售量中,摩根大通(JPM)占据了99.3%。这意味着自2月1日到4月25日之间,摩根大通已经卖出了196.6万盎司(约合60.9吨)的黄金。$nextpage$

分析人士提醒,全球最大的黄金ETF——SPDR近日继续减持,该基金4月29日黄金持仓量减少2.41吨,至1080.64吨。黄金ETF持仓量自年初已下降了20%,达到2009年9月来最低水平。此外,对冲基金又开始增加黄金空头头寸(头寸指投资者拥有或借用的资金数量。头寸是一种市场约定,承诺买卖外汇合约的最初部位,买进外汇合约者是多头,处于盼涨部位;卖出外汇合约为空头,处于盼跌部位——编者注),预计金价近期将承受部分卖压,短线不排除再次探底的可能。

4月27日,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在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的第一届清华五道口全球名师大讲堂发表讲话。他表示,全球低利率的环境鼓励金融机构短期投资,形成投资风险大、平均回报率低的新常态,在此之下,类似近期黄金暴跌的情形可能持续发生。

林毅夫表示相信中国应该还是会保持比较快速的增长。中国政府财政状况良好,且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还有很大的产业升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完善,存在很多投资机构。他曾表示,中国若能完成一系列需要解决的挑战,那么是具备保持经济年增长8%的潜力的。

无奈的中国大妈

自2001年开始,黄金牛市可谓轰轰烈烈,国际金价一口气从255美元/盎司涨到2011年底的1934.60美元/盎司。这给许多投资者留下了一个错误的观念:黄金永远是涨的,买黄金就一定能跑赢通胀。对于他们来说,买黄金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黄金兼具商品和货币的双重属性,在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持续蔓延的背景下,黄金及其产品作为资产保值增值及规避金融风险的重要工具,其投资属性和“藏金于民”的理念为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

中国大妈抢购黄金,这一幕跟2007年A股崩盘前夕是何其相似。当时情景是“全民炒股,人人赚钱”,街上的大爷大妈都争抢着买股票。伴随这种情景的,是2008年的A股大跌,熊市漫漫无止境。博傻,顾名思义,就是投机者明知价格高还要买入,以希望会有更“傻”的人以更高的价格接手的心理和行为。中国与国外的区别是,国外很多“博傻者”具备专业知识,是经验丰富的投机者,而中国往往只是跟风买进。

当闲钱拿在手上注定会贬值,而投资不一定贬值时,一窝蜂排队买基金、炒地产、买黄金的现象就难免出现。也许大妈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黄金首饰,而是有保障的未来。

其实 “中国大妈”代表了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深深明白“小富由俭”的道理,牢记着物价疯涨、人民币贬值的教训,那一张轻飘飘的纸币并不能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所以紧攥一点给他们安全感的物质总是特别必要,而黄金便首当其冲,今天他们可以用支付得起的人民币换取这样的安全感,何乐而不为?除了呼吁理性投资外,政府还应该想想怎样打消老百姓心里的惶恐。

中国人的投资饥渴

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人的这次黄金投资是与世界金价下跌之势的大胆对赌,而且完全出于民间对黄金价值和市场规律的朴素认识。应当说中国的“散户”们承担了一定风险,因为这次金价大跌的背后被普遍认为有操盘手,而中国大部分买主花的都是自己的“血汗钱”。

如果这次中国“散户”投资者真的赢了,只能说明中国这个大尺度经济“买什么什么贵”的铁律第一次在“做市”的意义上赢了。中国的民间资本确实很多,突然“集中”投向一个方向,已经有了影响全球一些关键性市场的力量。是不是这么回事,还需未来一些日子金价的后续表现来验证。“散户”们充当主力,从长远看安全系数总是不高。事实上,中国各领域的“散户”都在单打独斗,社会对他们提供的可信赖投资服务少之又少。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老百姓的投资渠道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这些年多数人投资赚了钱的唯一领域就是买房,而股市几乎成了散户“九死一生”的大陷阱。中国人的储蓄率很高,眼看着通胀使钱贬值,很想有风险小的正当投资。但在限制购房成为普遍政策以后,老百姓已经看不到还有别的投资渠道。所以金价一跌,人们趋之若鹜。

中国在大兴城镇化建设,重点基础设施也在不断立项,而且经济升级任务大,文化产业急需追赶发达国家。这些都需要钱,而很多钱就散落在民间。需要给民间的“小本投资”愿望同国家大的建设规划提供更多对接机会和渠道,这应成为中国金融业一个有别于西方的特殊探索方向。

对中国这个热衷储蓄、通胀又很难彻底抑制的国度来说,站在国家的高度上关心“小本投资”具有极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这涉及民众的核心利益,是影响民间信心的一个关键环节。

中国经济完全有空间容纳民间分散资本的大规模参与。中国的金融业以往基本是对西方金融业的模仿,今后应针对本国实际逐渐迈步,趟出一些中国特色。首先我们应当有这样的意识和勇气。

资产保值恐慌

据证券时报报道,中国人“疯抢黄金”至少透露三点信息:一是中国部分老百姓手中确实拥有不少闲钱余钱,具有相当购买力和较强投资欲望;二是物价不停上涨,老百姓感觉手中闲置资金“烫手”,其价值在物价持续上涨之下面临持续贬值;三是在国际金价经历大跌背景下,普通民众此时投资黄金不免有些盲目,也非最好时机,然而内地民众却大肆“鲸吞实物黄金”,折射出资产保值增值投资通道的逼仄,以及民众迫切希望投资理财抑制资产大幅缩水的慌不择路。

在物价持续上涨背景下,中国老百姓手头闲散资金急需找到一条保值增值通道。然而至少是在目前,这条通道还真是难找。存银行,等于是放任其缩水,显然今年存1万元,到了明年,即便取出1万多一点现金,其价值已经抵不上当初本钱;投资股市,劳形伤神不说,十有八九亏损让人“谈股色变”;银行理财产品据说能够帮助投资者跑赢CPI,但频频出现的违约、不诚信乃至诈骗事件,令不少投资者对其敬而远之;受限购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刚性需求有所下降、买房者谨慎出手等因素影响,当下房地产利润已今非昔比,投资房地产市场已不被人们看好。此外,在实业投资方面,伴随国有资本不断发展壮大,民间实体投资渠道也不断收窄。

走投无路之下,民间资金别无选择地选择黄金。尽管价格有上涨下跌的周期,但毕竟黄金属于硬通货,是“世界通用货币”,在存储缩水、投资无望的大前提下,购买黄金是实现资产保值预期的唯一选择。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在物价不稳定、面临通货膨胀威胁的时候,购买黄金是人们投资理财的必然选择。

内地民众疯抢黄金,凸显出物价持续走高下人们对于资产保值的恐慌。这种恐慌不利于“中国梦”的实现,不利于民众安居乐业生存无忧。况且黄金存储总量是一定的,哪怕全部售罄也不能消除所有人的恐慌。根本消除恐慌,必须运用宏观调控“看得见的手”,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使民众手中余钱即使只是存放于银行,也不必担心缩水贬值。

(编辑组稿/毕晓宁)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