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你和你的替身会怎样活在互联网上?

yangguangjujiao 2013-06-01 20:22:10 总第148期 放大 缩小

热播英剧《黑镜》是部极为有趣的剧集,第2季第1集更是创意非凡:一个女人失去了丈夫而痛不欲生,而她的丈夫生前是个社交网络控,他把自己的生活几乎全部分享到网络。为了尽快摆脱丧夫之痛,这个女人购买了一种服务,在网络中让丈夫重生:它了解他们的过去,了解他的说话风格;它陪她聊天,甚至可以模仿他的声音打来天堂的电话……

这部英剧中具有启示的科技处处可见,不过我对人在网络中虚拟重生的技术尤其感兴趣,这已经不是遥远未来的故事,现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经做好了准备:

1、个人大数据:在当今时代,人已经无时无刻不在积累着人生数据,手机、PC、PAD、Glass、腕带甚至照相机都和网络发生着联系,网络默默记录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的观点、爱好、娱乐、足迹、社交、购物清单、照片、声音、视频甚至通过Glass看到的世界都在其中。

2、人工智能:计算机的学习和分析能力已经超乎想象,今年早些时候,Google宣布他们的智能网络可以自主学习得到“猫”的概念,并且可以从照片中正确地指认出猫;而在更早前,IBM的超级电脑沃森也在美国智力竞赛节目《危险边缘》中,实现有史以来首次赢得人机智力问答对决,这背后是语义分析、网络自主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积累。

可以断言,在看得到的时间内,《黑镜》的故事一定会实现。而哪些公司最有可能率先推出虚拟的“你”?这将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国外Google、APPLE、FB暂且不表,谈谈国内现实的吧。

腾讯:和名人聊聊天,和先人对对话

作为国内社交网络的老大,腾讯是记录“人”的对话最多、对社交理解最为深透的,QQ和微信上的海量对话数据是相对私密的,最能够体现个人性格和说话风格,但也是最散乱的,而腾讯在人工智能方面也并不算擅长,不过如果腾讯能开放数据做平台,第三方提供智能分析能力,可能会激发出多姿多彩的应用。

应用举例:

1、和逝去的亲朋好友聊天:如电视剧情,人可以在网络里永生。

2、和明星名人的虚拟替身对话:机器人太白痴,但如果每个人都想和活生生、有个性的人交流,名人咋应付得来,这下可好,每个人都可以和自己仰慕的对象袒露心声了,比如:喜欢创业的,用微信找开复老师、马云老师倾诉一下吧;有表演天赋的,对着庾澄庆老师或者高晓松老师的微信账号一展歌喉吧;婚恋的,就找乐嘉谈谈心吧,志玲姐姐也可以轻声抚慰你的伤口……

新浪:古人吐吐槽、新人得得瑟

同样作为社交媒体的老大,新浪上沉淀的无数评论和记录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爱好、观点立场以及公开场合的文字风格。不过和腾讯一样,新浪适合提供平台,让第三方来做做数据挖掘分析和人机智能。

应用举例:

1、古往今来的名人可以出来吐槽了:记得微博才出来的时候,蛮多以“xx日记”为名的大V,模仿古人的口吻,借古讽今,现在各类虚拟替身真的可以出来吐槽了——天,这将是怎样的乱!

2、得瑟轻松了:到某个地点,拍张照上传,虚拟的你就可以自动得瑟两句了。

淘宝:替身逛逛店、砍砍价

与其他电商平台相比,淘宝在大数据方面明显领先,不但积累了庞大的商品数据,还有宝贵的用户数据(旺旺及论坛)和支付数据(消费数据),其智能挖掘也相当强悍,不过所有这些数据都几乎与消费有关,是一个物化的人,不算是完整的人。

应用举例:

1、帮你选商品:按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消费口味和倾向,在海量商品中挑选你真的想要的。当然现在也有雏形,比如猜你喜欢、同类商品、买过的人还看过或买过啥等,但现在这些实在无法替代本人,尤其是像服装这类非常个性化的商品,这个真需要功夫。

2、帮客户/店主讨价还价:每天无数次反反复复的讨价还价真的很烦,现在就放出你的替身,用你的风格自动PK吧,多省心。

百度:我知道,我帮忙

大数据分析以及语义识别是百度的强项,但社交却是是百度的短板,百度比其他公司更了解网络发生了什么,但对每一个个体的理解不算完善,当然如果有办法关联起网络上无数散落的足迹,那百度将是一个超级大数据平台。

应用举例:

1、百度知道变达人:别搜索了,问问题直接出答案好了。

2、手机助手来帮忙:玩手机的习惯,你面临的难题,助手默默拿出你想要的干货。

豆瓣:谈谈歌,说说爱

豆瓣是用户经营的典范。豆瓣的核心是基于用户兴趣的社交以及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非常有价值的数据,我一直在想,如果有一天豆瓣开始做婚恋了会有多少故事。豆瓣也一直在做数据挖掘,比如推荐的书、电影或者音乐都蛮准确。

应用举例:

1、先评价后看书/电影:用你的Taste先对书、电影、音乐做个评价吧,如果你的替身很不屑,那就不要浪费时间了。

2、追求前先练练手:找到同好,不妨先和Ta的替身先聊聊,找找感觉先,如果成功几率很高,再追求真人吧。

科技已经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便利,打破了人与信息、人与人之间的障碍,但是未来必定将更贴近“你”,按“你”的习惯来服务,帮“你”解决信息爆炸带来的无所适从。当应用日趋同质化之时,谁能珍视用户、谁能善用数据、谁能创造智能,那将开启智能互联网时代。

(摘编自虎嗅网)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