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城市的良心

yangguangbaodao 2013-04-18 18:28:30 ■ 王 淼 总第146期 放大 缩小

 

3月22日晚9点多,长沙遭遇暴雨,涂家冲赤黄路变成一片汪洋。21岁的女孩杨丽君落入下水道,被急流卷走。长沙市随后进行了大范围的搜救行动。不幸的是,最终没有出现人们期待的奇迹,多日的搜救无果而终。

当一个丢失的井盖与一条生命发生关联的时候,“城市的良心”受到拷问: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与此同时,我们脚踩的大地,我们头顶的天空,我们赖以呼吸的空气,我们日日出行的交通,其质量是否也在成比例提升?

揭开下水道这块城市的伤疤

清明时节雨纷纷,三湘大地降下倾盆大雨。长沙市区许多地势低洼的路段陆续“沦陷”,劳动路、白沙路等路段变成泽国。为了防止又一次因“井盖罢工”出现伤害事故,长沙市不得不从4月3日开始派出大量环卫工人严防死守,甚至出现了环卫工人将垃圾桶罩在井盖上,然后直接踩到垃圾桶上“镇守”井盖的壮举。

此情此景令人感叹:环卫工人不顾自身安危,冒雨排除危险源为市民安全护航,尽职尽责,值得称颂。但另一方面,如果雨势继续增大,湍急的水流冲倒垃圾桶,环卫工人自身也将身处危险之中。面对城市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管理以“人海战术”来应对已经远远不够。如何建立起科学、合理、规范的城市建设标准,加以严格监督和执行,依靠法治来提高城市的“微管理能力”和抗风险水平,成为当今中国的一个严肃而迫切的课题。

法国作家雨果在小说《悲惨世界》中的名言被人们反复引用:“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在《悲惨世界》写作的年代,巴黎正在经历着一次脱胎换骨式的变革。

19世纪初,巴黎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最肮脏和令人作呕的大都市。街道上遍布着人和牲畜的尸体,由泥水、血水和粪水混合而成的污物横流。巴黎大学的教授冒死前往塞纳河边进行实地调查,最终证实河道中弥漫的臭不可闻的空气已经是毒气,足以致命。

直到拿破仑上台,提出了以全面整治下水道和街道卫生为目标的城市改造计划。此后数十年间,巴黎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现代化下水道系统,其总长达到2300多公里,远远超过地铁的长度。1867年在巴黎召开的世博会上,巴黎下水道系统成为各国政要参观学习的重要设施。据统计,此后数年间,每年都会有超过10万人来巴黎参观下水道,其中不乏各国国家元首。直到今天,巴黎的下水道系统依然为这座城市的安全和舒适提供着根本保障。在密如蛛网的下水道内,四壁整洁,管道通畅,地上没有一点儿脏物,更不会闻到一丁点儿腥臭味,干净程度可与街道媲美。

世界上许多特大城市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参照了巴黎下水道系统的成功经验。伦敦市从1859年开始,用了整整6年时间整治下水道,修建了超过2000公里的排水系统,彻底消除了伦敦最大的致病源头。

事实上,中国并非没有建设排水系统的智慧和经验。许多城市管理方面的专家都推崇中国江西赣州的排水设施。

2012年6月的一场大雨,让广州、南宁、南昌等重要城市都陷入“水漫金山”的尴尬,然而,降水量达到近百毫米的赣州市却没有出现内涝,也没有一辆汽车浸泡在水中。当中国的城市水利专家关注这一现象时发现,赣州市“幸免于难”竟然得益于宋代已经建成的福寿沟。根据史料记载,宋代以前,赣州城也饱受水患之苦。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一位名叫刘彝的官员到此任知州,下大力气规划并修建了赣州城区的街道。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正是这条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至今仍承载着赣州旧城区居民的排污功能。

面对发达国家先进的现代化下水道系统,我们还能勉强以假以时日学习经验来搪塞,那么,回看祖先用才智和责任心打造的纯“中国式”排水系统,拥有先进技术和充裕资金的当代中国人,是否应该感到无地自容?当今中国的城市建设,以炫耀地面以上的高、大、亮为目的,忽视了地面以下的坚固、持久和便利。在一些城市,每逢下雨,老百姓担心的已经不再是必然出现的交通瘫痪,而是如何没有危险地回到家。

揭开下水道这块城市的伤疤,是当今中国行政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难题。而那些因超载垮塌的大桥、频现的地面塌陷、寒冬爆管的供暖线路……数十年一味追求“快”和“省”积累下来的豆腐渣工程、献礼工程和政绩工程问题,出现了集中爆发的局面,逼迫人们不得不对城市建设的躁动进行反思,并且审视和改变“急于求成”、“得过且过”和“权责不清”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现状。

“一天一层楼,一年一片城”

国外的工程建设者一度对中国工程建设的“神速”惊叹不已,许多被奉为“天条”的施工定理都在中国被改写。曾有国外建筑杂志惊讶地称,中国的建设速度是“一天一层楼,一月一座桥,一年一片城”。然而,仔细分析便不难看出,中国许多城市建设并非得益于技术提升带来的快速建设,而是由于“政绩”、“献礼”,或者“偷工减料”人为加速的行为。

在中东的商业中心迪拜,德国建筑承包商用了3年时间,才将一座施工难度并不复杂的立交桥建成。中国建筑公司驻迪拜的经理一开始不以为然,甚至以轻蔑的口吻嘲笑德国人的速度:“如果是在中国,我们干同样的立交桥工期不会超过6个月。”然而,在大桥竣工后,中国公司的经理有机会与德国承包商交流,惊讶地发现德国人在施工前做了大量的地质勘测和分析工作,并且得出结论:在此地建设立交桥,如果工期少于3年,日后必然会出现地质沉降的风险。与此同时,德国人也自信地担保立交桥可以至少使用50年以上。

回顾新中国建设60多年的历程,急于求成的心理曾经给经济发展带来过巨大的伤害。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大跃进”不仅没有促使“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反而使中国陷入建国后最艰难、最困苦的时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基于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增,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然而,浮躁的心态也随之渐渐抬头:大量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投资迅速膨胀,特别是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代表的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大跃进式”的发展思路重新抬头。温州动车事故的一盆冷水无情地浇在一味追求发展速度的人们头顶,急于求成带来的设计不足、质量下降和投资过大等问题随之凸显。

中国从来不缺乏发展的动力,我们缺乏的,是发展方式的理性和均衡性。在当今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下,“拍脑袋”的建设思路和操之过急的实践方式,无疑是一种不科学和不可持续发展的死路。吸取建国60多年来经济发展中的最大教训,摆脱以“快”为简单衡量标准的固有思路,在实现城市硬件水平建设日新月异的同时,结合环境保护、社区建设、区域功能等多维度协同发展,才是中国城市全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拒绝“得过且过”的怠慢态度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将就一下,不影响使用”。正是这句“不影响使用”,带来的却是设计不合理、质量不过关、使用不方便和最后的推倒重来。

暴雨来袭,这种最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却将“得过且过”建设起来的地下城市系统冲击得千疮百孔,也让城市规划“重地表,轻地下”的弊病在暴雨中暴露无遗。难怪连新华社都发表评论说:“高楼林立、光鲜亮丽的城市地上建设,‘繁荣’和‘政绩’一览无余,能引起更多关注。而排水管网等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隐蔽工程,却很难让有关部门用心。”

天降大雨,令中国多个城市瞬间窘态百出,狼狈不堪。就在此次“井盖吃人”事件中,一个细节引人注目:根据长沙警方推测,杨丽君出事时井盖或因地下水暴涨被冲开。而据围观者称,“这里的井盖经常被冲开”。在这里,“经常”被冲走的井盖显然没有引起长沙市政部门的重视,一个事关行人生命安全和公共设施使用保管的大事,居然在政府部门的眼皮底下一次次被错过,其服务意识可见一斑。

根据管理学理论,个人往往会选择做被上级考核的事情。中国的官员长期以来接受的就是“GDP考核”的要求,甚至许多官员自嘲式地提出:“GDP是套在头上的紧箍咒”。于是,许多城市发展和建设都以耀眼的修桥铺路、建高楼大厦为主,忽视了下水道、垃圾场、河道等等不那么风光的基础设施维护。如果官员们都以“我之后,哪怕洪水滔天”的心态主动回避费力不讨好的下水道工程,只求捱过升迁考核的关键时刻,那么,中国的城市很难摆脱“下雨必然屋漏”的困局。

好在,纵观全国,并非所有地方政府在“井盖”管理上都无所作为。近期,北京市市政市容委主任陈永在“市民对话一把手”的广播节目中表示,北京市从2003年开始陆续开始更换“五防”井盖,不仅可以防偷盗,还具有防坠落、防位移等功能。从2010年起,北京市排水集团陆续在污水井盖下面加了网子,即便井盖被水冲走,也不会发生人员坠井事故。同时,陈永表示,按照北京市有关规定,丢失的井盖要求在4小时之内必须补上。

拒绝“得过且过”的怠慢态度,更新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和应急机制,是真正使城市风险管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根本途径。

以“城市的理念”规划和建设

小小的井盖牵扯了诸多部门。根据央视的调查,一个井盖从安装到管理、维修和养护,涉及市政、供电、煤气、自来水、热力、广电、联建、网通、移动、电信、交警、公交、园林等15家责任产权单位。职责范围不明确,导致很多时候出事了找不到问责的部门。

另一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井盖”问题责权不清的现状。根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各类井盖设施超过100万个,目前已经有超过60%的井盖安装了防护网。但是,依然有超过14万个井盖查不出“主人”是谁,一旦发生事故,责任更加难以说清。

客观上说,站在今天这个时间点,向前追溯究竟从哪一任官员开始,城市建设的重心开始出现失衡已经没有现实意义,重要的是“亡羊补牢”。根据《人民日报》报道,2008年至2010年间,全国62%的城市发生过城市内涝,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中国的城市依然朝着面积更大、建设更快、人口更多的方向前进,巨大的城市发展压力和空前的“大城市病”日益显著,尤其是诸如城市排水防涝等历史欠账已经到了必须要还的时期。

可喜的是,2013年4月1日,中国政府网对外发布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同时明确各地要切实落实城市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加强排水防涝工作行政负责制,并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体系。

《通知》中两个突出的要点让人眼前一亮:

一是首次明确了城市排水防涝建设的时间表,即2013年汛期前,全国各地排查隐患点,采取临时应急措施,有效解决当前影响较大的严重积水内涝问题,避免因暴雨内涝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2014年年底前,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二是首次将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推进了对地方官员考核维度的多元化和考核内容的深入化。此外,《通知》的发布,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思路转变,即从过去把城市看成“放大的农村”,到真正以“城市的理念”来看待城市规划和建设。

在《通知》中,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环保部以及气象、交通、公安、消防等多个部门都被定义在排水防涝相关部门的范围内,并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了明确,提出多部门共同发力,从保障资金投入、提升法规标准、确保责任落实以及彰显奖惩机制的绩效考核制度等多个渠道着手,建成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城市规划和建设做得好,做得扎实,将会是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现实的教训也在提醒我们,盲目追求高楼大厦的繁华,片面强调速度,将会给城市积累起难以偿还的基础设施欠账,在面对天灾人祸时难以从容应对。

(作者为特约撰稿人)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