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不一样的铁道部,一样的中国铁路梦

yangguangjujiao 2013-04-18 18:20:45 ■ 刘采萍 总第146期 放大 缩小

 

2013年3月10日,全国两会召开过程中,国务院披露了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铁老大”华丽转身——铁道部被撤销,新成立的巨型央企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即将并入交通部的国家铁路局,将分别接替它过去的经营性和政策性业务。

舆论普遍认为,撤销铁道部主要是出于政企分开的考虑。有趣的是,回顾铁道部的历史,似乎也可以从中国铁路“政”与“企”最早的融合开始……

历史悠久,角色复杂

铁道部的起源,大概可以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设立交通部算起。孙中山曾高度重视铁路发展,受其影响,民国政府成立了中华全国铁路协会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并在1928年执政后,一度设立铁道部统管全国铁路事业。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共中央就意识到铁路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1948年11月,解放军名将滕代远任中国工农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部长。但这时的铁道部,其实应该称作“中央军委铁道部”,主要任务是护路抢修,保障军运安全。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军委铁道部转变为中央人民政府下属机构国家铁道部。到1949年底,铁道部基本接管了中国大陆原有的、标准不一、装备杂乱的各地铁路,并将主要干线修复和连接,形成一个整体。这不仅保证了“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更重要的,是为中国铁路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打下了基础。国人非常熟悉的中国铁路建设者——铁道兵团,实际上还晚于铁道部成立。铁道兵团成立于1954年,1984年1月1日彻底脱离解放军序列,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

铁道部在起源和组成上,与人民解放军的特殊联系,在中国经历文革动荡的那十年具有特别意义。当时,为了保障铁路运输畅通,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67年5月31日决定对铁道部实行军事管制,6月12日又决定对全国铁路实行全面军事管制。这使得铁路建设与运营没有像其他经济部门一样陷于停顿,而是继续保持了一定速度的拓展和延伸。

在铁道部和“大交通部”之间,中国的决策者其实一直面对争论。1970年7月,铁道部、交通部和邮电部的邮政部分,合并成立了新的交通部。但亲历者、铁道部专家王梦恕曾回忆说:“合并办公的时候谁也不管谁,在楼里各干各的,后来交通部在外面建了一个大楼搬出去。”大有貌合神离的意味。1975年1月邓小平复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整顿全国各条战线的入手点之一,就是整顿铁路,从那一年起,铁道部和交通部,又重新分立。

2008年,国务院也有一次影响较大的机构改革,但铁道部终未并入当时新组建的交通运输部,究其原因,与铁道部复杂的任务和角色有关。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铁路不仅本身规模隆起,经济体量惊人,而且对其他产业和部门的基础作用也日益凸显。因此,铁道部担负着经济和公益双重职责。再加上本身体制复杂,既是政府机构,又经营庞大产业,资产总额高达数万亿元,在国家税务总局的纳税企业名单上身份显贵……这一切,决定了对铁道部动手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贡献卓越,骂声不断

即使指责铁道部种种僵化的人,其实也很难否认这个部门取得的众多非凡成就。据媒体报道,到201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8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高铁运营里程达到9356公里,居世界第一位。“集中力量办大事”,仿佛是对中国铁路政企不分体制的另外一种注解。

但是,顶着“铁老大”的帽子,铁道部往往被形容为垄断的典型,甚至是计划经济最后一个堡垒——在垂直、封闭管理体系的保护下,它长期拥有自己的学校、医院等服务设施,甚至还有单独的公检法系统,和整个社会的开放步伐显得不太合拍。当中国的市场化和民主化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铁道部的建设成就,被放在一个更开放更立体的“账本”上进行衡量。服务水平不佳、对公众反馈僵硬、贪腐泛滥,甚至具体到春运、黄牛等问题,都成为社会针对铁道部不断质疑、批评的沉疴积弊。铁道部,不改不行,甚至改慢了,都不行。

1992年,铁道部开始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于第二年成立了广铁集团。1998年以后,铁道部进入改革力度最大的时期,工程、建筑、工业、物资、通信五大总公司开始与铁道部实行结构式分离。2003年开始,铁道部的许多“家当”,逐渐移交国资委及所属企业管理,系统内的中小学、医院等资源,则全部移交地方政府管理……这一切,都为2013年3月10日,“铁老大”在新一届政府机构调整中实现彻底转身,铺垫下了伏笔。

疑虑难消,期待深远

已经不存在了的铁道部,是最近几年媒体上被抨击得最激烈的国家部委之一。高铁建设是否贪多求奢,浪费资源;铁路建设是否嫌贫爱富,损害边远地区和低收入群体权益;铁路服务因垄断而质次价高,何时能得彻底改善;春运等高峰期运力紧张,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一票难求现象何时改变,等等,这些构成了此次铁道部“大手术”前的舆论环境。$nextpage$

然而,指望一次机构分离合并,就能解决所有深层问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根据国务院的方案,过去由铁道部担负的“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等行政职责,将划入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将与公路、水路和民航一起,建立统筹规划与发展的新型格局,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全社会的运输效率。而新组建的国家铁路局,则在交通部管辖下,承担过去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例如负责拟订铁路技术标准,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生产、运输服务质量和铁路工程质量等。而最受关注的央企巨子——中国铁路总公司,将承担原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也成为原铁道部承担的专运、特运、铁路建设以及铁路安全等责任的责任主体。

“中国快车”不会轻易放慢自己的速度,中国崛起的机遇与挑战,在2013年全国两会之后,将全面考验新一届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改革智慧。铁道部虽然已经走入历史,但其曾经面临的问题,以及它本身制造的问题,都不会像摘掉一块标志牌那么简单消失。体制上的、观念上的、资源上的,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调整,可能会更深刻地、更长远地影响未来社会图景。改变往往带来触动,带来痛楚,甚至带来危险,对于中国铁路的利益与安全,目前,关切和忧虑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敢于发声,更切中问题核心了。

疑虑难消。但是,中国铁路必须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基础交通对国民而言的权利保障功能,以及继续提升经济动能等,这些目标都未改变。因此,中国铁路总公司也好,国家铁路局、交通部也好,都必须在民生答卷上继续认真作答。我们不必伤感也不必惆怅,就道一声“走好,铁道部;加油,中国铁路”好了。

(作者为本刊特约记者)

 

【链接】

历任铁道部长盘点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军委铁道部改归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领导,11月,改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滕代远出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1904年出生于湖南麻阳县,苗族人,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

滕代远强调路风建设,将战争年代下连队的传统带到铁路工作中。他对机关干部们说:“基层的意见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我们领导机关的问题,更可照出我们自身的缺陷。”由于身体原因,滕代远于1958年下半年开始病休。此后的6年多时间,基本由吕正操来主持铁道部工作。

1965年1月,吕正操正式接任铁道部部长。吕正操生于1904年,辽宁海城县人,开国上将,曾任张学良的副官,解放战争期间任东北野战军副司令。这位铁道部长不喜欢事事过问,乱插手,而是主张分工负责,团结协作。

他常对几位副部长说:“部长不能什么事都管,该谁管的就由谁管。”他开玩笑地自称是“九三学社”:上午9点上班,下午3点下班。不过,“大事他也抓得紧”。

“文革”中,铁路事业受到重创。为保障铁路运输畅通,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67年5月31日决定对铁道部实行军事管制。任命苏静为铁道部军管会主任主持工作。5个月后,铁道部工作由副主任杨杰负责。

但军事管制未能阻挡“文革”对铁路的危害。1970年7月,铁道部、交通部和邮电部邮政部分合并成立新的交通部时,铁路部门形势仍然严峻。

1975年1月,邓小平任国务院副总理,着手全面整顿工作。他把突破口放在了薄弱的铁路系统。这一年,铁道、交通两部重新分立,“整顿”成为第三任铁道部长万里的主政关键词。

万里1916年出生于山东(改革开放后任国务院副总理、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75年1月18日,万里走马上任铁道部部长。上任10天后,邓小平就召见万里听取情况汇报。万里指出了当时铁路系统存在的严重问题。邓小平提出解决办法,还征求了万里的意见。

万里的接任者是担任过第一机械工业部长的段君毅。他生于1910年,河南范县人。段君毅任职期间,不断强化“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的观念,全路重大事故的发生次数大幅度下降。其后的两任部长是郭维城和刘建章。

1982年4月,陈璞如出任铁道部长。他1918年出生于山东博兴,曾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在铁道部长的任上,他支持在广深线改造工程中自筹资金、自主经营的改革措施,成功地走出了被称为“广深模式”的新路子;他先后撤销了8个铁路局,完成了北京、上海等6个铁路局的并局工作,保证了铁路主要干线的畅通。

但谈及铁路改革,很多人会想到丁关根,他是第八任铁道部长。1929年,丁关根出生于江苏。大学毕业后,进入铁路交通系统工作。1985年,丁关根成为铁道部长。从他开始,铁道部长褪去军人背景,多是铁路专业人士出身。

1986年,丁关根提出铁路系统内部“大包干”的方针,将原本收归于铁道部的财务、劳资、人事等权力直接下放到各地路局,试行铁路行业的经济责任“大包干”。根据此项方案,铁路不再将全部运营收入上缴中央,而以承包责任制的方式每年上缴5%的营业收入,其余收入归铁路系统。这得到上层领导的肯定。

1988年1月24日,昆明开往上海的80次特快旅客列车运行到贵昆线且午至邓家村站间,发生颠覆事故,造成88人死亡,62人重伤。事故发生后,丁关根向国务院请辞了铁道部长一职。

丁关根请辞后,“大包干”再无人提及,原本下放地方路局的权限也以安全生产为由统一收归铁道部。曾有评价说:丁关根后的两任部长李森茂和韩杼滨都提到了改革,却没有具体方案。

10年后,铁路再次迎来改革机遇,这次的重任压在了傅志寰的肩上。

1938年出生在哈尔滨的傅志寰,父亲是火车司机。1955年,他报考大学蒸汽机车专业,后因成绩优异被送往苏联深造。学成归国后一直在铁路系统工作,直到1998年提任铁道部长。

傅志寰素有“书生部长”之称,其对铁路技术和体制的改革颇为积极。如今,人们说起傅志寰对铁路的最大贡献时,多会谈到“网运分离”。

但傅志寰的“网运分离”的方案交由国务院审议,最终被否定。铁路改革因此搁置了下来。2003年,傅志寰调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接替他的是刘志军。

刘志军倒下,盛光祖火线救援,此时已在海关总署署长任上三年的他,回到了曾工作过32年的铁路系统。64岁的盛光祖是江苏人,他曾任济南铁路局局长。

作为老铁路,他一上任就烧了三把火:第一把火抓安全,展开全路安全大检查;第二把火是给职工加工资;第三把火调整干部队伍。在整治铁道系统的同时,他也面临诸多考验。

在2013年“两会”上,盛光祖说:“作为最后一任铁道部长,我没有遗憾。”

(《济南日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