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城镇化需要“性格”

yangguangjujiao 2013-04-02 12:33:29 总第145期 放大 缩小

 

新一轮的城镇化必将成为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大事件。但先前我们所经历的城镇化困局会不会再度重演?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造城运动,城镇化也不是简单的推土机政治,这一轮城镇化被称之为“新型城镇化”。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新型城镇化”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很多代表委员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特色危机。

从过往的城镇化“经验”来看,“千城一面”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中国城市的“新特色”,从大广场到大商务区,从大马路到大科技园,甚至连“城市精神”都开始雷同起来。中国的城市越来越没特色,城市的内涵文化也开始肤浅甚至消失,这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在城镇化的初期,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可遵循,可学的样板主要是苏联,也因此难免会有邯郸学步、模仿复制的成分,加之当时信息闭塞,英、美、日、德等国家的先进经验又因各种原因无法引进。于是全国各城市都学一种模式,一个城市规划可以全国来用,这样不仅轻松便利,而且还无比正确。这也为后来的城市规划埋下了隐患。

但是,当我们的城镇化经历了“蹒跚学步”开始“大步伐推进”,如果还不能克服城市特色危机,未来的城镇乃至城市又当如何宜居?

土耳其诗人希格梅有句名言:“人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不能忘却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每座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防范城市风貌趋同的问题。

城镇化的价值绝非仅仅为市场注入红利,它也应当是一个续写和重构新文明的路径。如何超越陈旧的城市发展观,形成一种使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中国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不可回避的生死问题。

从城市特色危机及城市风貌出发,还必须进一步思考,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城市?

□ 本刊编辑部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