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领导人换届,外交政策不变

banyuesudi 2013-04-02 12:28:01 总第145期 放大 缩小

 

中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层进行权力移交,新领导人上任。不过,如果为此凝神屏息,期待新一届中国领导人上任后改变中国近期那令周边国家不安的强硬外交政策,那么就要大失所望了。

在此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对在边界争端问题上传递“危险信号”的国家提出警告:中国将对于侵犯争议领土的国家给予“果断”回应。

这意味着,北京将继续其“被动果断”的外交政策。这是中国在处理南海和东海等海事争端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的一项策略。这一政策使北京可以采取明显的攻击性举动以使局势变得对其有利——同时还能坚称所有问题都是由对方引发的。

从北京的角度看,这一策略可以圆满回应中国国内要求外交政策强硬起来以与中国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呼声,同时又能不违背其一贯主张的和平发展原则。但是这种应对措施并不会一直有效,很多周边国家已经放弃了对于中国和平崛起的希冀。中日之间长期以来关于一些小岛主权问题的僵局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2012年9月,日本政府从一个私人主权人处购得了东中国海的三个争端岛屿——日本政府称其为尖阁列岛,中国政府称其为钓鱼岛。日本称,政府购买该岛屿为的是避免一向持强硬路线的东京都知事得到该岛,并在岛上大兴工事。北京则将日本此举解读为对两国搁置领土争议框架协议的背离。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报复行动,使得东中国海局势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中国的报复性举措被官方媒体称为“组合拳”,包括口头上的——中国领导人将日本的购岛行为斥为“闹剧”,并宣誓“寸土不让”;也包括经济制裁、大规模反日示威,以及在东中国海开展的海事演习。

但最关键的一步,还是北京方面宣布了这些岛屿周围的领土基线。此举在法律意义上将争议领土置于中国的主权范围内。此宣言一经公布,中国就开始定期派遣执法船只巡航争议岛屿周围海域,直接挑战过去40年里日本对该区域的实际控制权。中国官员宣称,这是新的常态。

而且中国并不就此停步,其派遣了一架侦察机直飞争议岛屿,日本则派出战斗机回应。日本政府称,中国海军和空军已经强化了侦察任务,并在东中国海开展军事演练,甚至将武器导航雷达瞄准日本的军事设施。中国政府对此予以否认。在采取上述举动的同时,中国官员不断强调,是日本引发了所有冲突,应对一切负责。

目前,有北京分析人士称,“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没有回头路可走,数十年来中日间维持东中国海平静的默契已被打破。

2012年4月,中国就南中国海的黄岩岛问题也曾同样对菲律宾重拳出击。当时马尼拉方面用军舰对付一艘中国捕鱼船。中国部署执法船强化对该区域的主权宣示;扩大了每年禁渔令涵盖的范围,将该岛周边水域包含在其中;隔离了从菲律宾进口的热带水果,暂停赴菲律宾旅游项目;圈起潟湖口驱赶其他渔民。通过持续开展定期的执法巡逻,禁止菲律宾渔民进入该水域,中国成功构建了对其有利的新局势。

2012年6月,类似情况在中越领土争议中同样出现过。中国通过了新的海洋法,该法涵盖了中越有争议的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新法发布不久,中国升级了三沙市的行政级别,在岛上修建了军事要塞,同时中央政府投入了100亿人民币(合16亿美元)推动三沙市不断建设发展。据称,三沙市官员正在筹划建设更多的港口,开放赌博业,同时设置免税购物区。

新任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对于中国近期在海洋领土争端问题上所采取的态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对中国政府就日本购买钓鱼岛一事所发表的宣言起着核心作用。2012年中期,习受命负责领导海洋安全问题工作小组,此后在2012年9月负责“应对钓鱼岛危机办公室”工作。在11月当选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和国家军委主席后,他的理念直接决定了中国的对外应对策略。那就是,反复强调“和平发展”的重要性,但同时对于伤害到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安全或发展前景”的行为采取零容忍。

上述评论并非意指中国一心要制造麻烦争端。中国目前的重心仍然是维持经济发展速度,维护国内稳定,杜绝不安定因素引发问题。尽管如此,中国政府也并不打算磨平“被动果断”的外交政策的棱角。正如外交部副部长傅莹所说:面对侵犯时,中国民众“希望中国更加强硬”。如果任何人轻视中国,也许这轻视可能只是非常轻微,中国民众也希望政府立刻做出回应。

(CNN)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