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从此“汉贼”不两立

pinweiyuedu 2013-03-03 22:42:31 ■ 刘汉鼎 总第142期 放大 缩小

 

一直无法理解,到底是一股什么样的激情,促使网名为@大众民主的青岛前律师尹国明,冒着数九严寒,大老远跑到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排半天队,只为了去打素不相识、无冤无仇的李承鹏一个耳光!

同样也一直没能理解,到底是一股什么样的激情,促使那位叫@胡杨林717的网友,也冒着数九严寒,大老远跑到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排半天队,只为了给素不相识、无冤无仇的李承鹏送上一份“铁证”,证明他两个多月前关于北京不让老百姓随便买菜刀的网帖是错误的!他后来被人指责意欲动刀伤人固然冤枉,但大老远跑去自讨明知的没趣,总是太无厘头了吧?

参与这样事情的后果,他们俩人应该很清楚。特别是亲身经历了半年前朝阳公园南门约架事件、并且挨了一砖头的@胡杨林717应该清楚。他1月13日下午又一次主动进入“敌阵”挑衅,要说是“误入白虎堂”,则只能证明其记吃不记打,一顿胖揍又白挨了。何苦呢?

也包括半年前在朝阳公园南门参与围殴或参观围殴吴法天的另外一方那几十口子人。吴法天纵然嘴贱让人厌恶,你们就至于大礼拜天放弃一切娱乐活动跑去教训他吗?但是不完全包括艾未未打吴法天耳光,和韩德强打反毛老人耳光的事件。前者,艾未未应该说是精心算计,知道当局忌惮国际影响轻易不会再抓他,所以他打人很安全;后者,韩德强是在街头游行中偶然碰到,顺手欺负一个70多岁老头儿,很安全且没花费什么额外成本。如果他当时正在家里,有人告诉他某条街上有个老头儿正在批毛,他不见得会专程打车跑过去干一架的。

尹国明、胡杨林等人这样亢奋的激情,按说只应热恋之中赶赴约会的少男少女才有。你们都中年大叔了,不图钱不图色,怎么会这样来劲?

尹国明从派出所释放几天后,先后发出了两条“长微博”自辩。我硬着头皮读完,总算明白了,这种“非人”的激情,是意识形态激情,是政治参与的激情。

他解释其打人的动机说:“那个耳光不是为我自己打的,而是为那些被李承鹏语言暴力过抹黑过、被他骂成‘爱国贼’的爱国网友和爱国群众打的。”“既然法律拿汉奸没办法,老百姓热爱这个国家,就只能选择出手。”

他解释为什么要选择打耳光这种暴力、违法的方式:“打人是不文明的,但是在汉奸猖獗到人民网这样的官方网站都给他保驾护航的时候,打汉奸就是在维护这个民族的文明底线。”“我不是一个暴力的崇尚者,我也不认为暴力是一个解决分歧的好途径。如果有足够的交流机会,我喜欢理性的交流。……试问,在没有任何表达渠道,并且你一提出不同意见就被扣上五毛帽子的情况下,怎么和平理性地交流?”

许多人为李承鹏在成都签售仪式上被禁言而痛心疾首,但尹国明感叹的是,李承鹏的书毕竟能够出版!他质疑,“今天李承鹏等中国带路党们实际上已经取得舆论主导权……出书可以随便的拿到书号而爱国者如张宏良等出书根本不可能拿到书号”,“即便如此,李承鹏们还在哭诉言论不自由,带路党们还在为爱国网站(显然是指“乌有之乡”等——引者注)被封喝彩叫好。”

事实上,他所倾诉的下列“委屈”,是网络上一群人经常宣泄的共同心声:“我们批判政府和路线,导致网站被封、微博被销号、书籍不能出版、文章没有地方发表;而你们所谓的批判体制,则基本不影响你们在主流媒体发声、不影响你们微博被继续推荐、不影响你们可以顺利拿到书号,而且,人民网、新华社等官方媒体最近明显站在你们那一边。显然,我们批路线让体制内的既得利益集团不高兴,而你们批体制却得到体制内的既得利益集团的明里暗里的支持。从这些事实看,谁才是真正的批评者?”

恰恰对立面也是类似的感觉。无论左右,都感到缺少表达自由,都觉得对方比自己自由,都认为对方是“政府的人”或者被政府纵容的人,都憋火——憋不住的时候,就不免舞刀弄枪起来。

人们常常学说一句台词:“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但在一个和平的年代,绝大部分人温饱无虞的年代,“无需再忍”的决然时刻并不多见。为什么很多人(包括在各类媒体为双方喝彩叫好的人在内)都会感到“忍无可忍”,非要打耳光、抡砖头才能宣泄呢?

公民对于公共事务过于冷漠,固然是社会有病的表现。但如果其参与的狂热超出了人之常情,也同样说明这社会有病。自以为真理在手,必欲灭掉对方而后快,不能灭也争取捶一顿,这种对异己决不宽容的精神,更是病。

文革前期红卫兵“文攻武卫”,中国大地上曾经洋溢着这样的意识形态激情,遍布“两条路线斗争”你死我活的战斗场面。人们因“观点不同”而分裂为“汉贼不两立”的两派,大辩论然后大武斗。其实,双方视若性命的那所谓“观点”,无论哪一派的,今天看来都纯属臭狗屁,哪值得以命相许?尊重对方的存在,给对方一条活路,又能怎么啦?

就算我们今天相争的事物比前人高级、珍贵,但它们就比个体的人的生命、个体的人的尊严分量还重么?而且,你觉得珍贵的东西别人不觉得珍贵,甚至认为有害,不也是常有的吗?

类似这样无可理喻的行为,在数年前的“台湾版文革”中,也反复发生过。一个老汉在陈水扁进入法庭待审时,冷不丁踹了他屁股一脚。几天后,该老汉在上街晨跑时被亲扁的群众认出,围住暴揍了一顿。你说,他踢阿扁的激情,和众人揍他的激情,都是怎么来的呢?他们谁都不是阿扁的亲戚,也都跟这个贪污犯无冤无仇。仅仅就因为“观点不同”,就一定要触及肉体、“打到你知痛”?

文革的基因,不仅仅是一种特定的极左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心理结构、一种行为方式。“文攻武卫”的双方,其灵魂深处,都是“斗争哲学”的老底子。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