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农民工街头露宿被冻死

banyuesudi 2013-01-16 21:40:46 总第140期 放大 缩小

 

忧虑:

人民日报:两起露宿者“偶然死亡”的背后,确有非偶然因素,如缺乏及时、有效率的救助。救助工作也有无奈:虽然郑州救助站早已启动冬季流浪人员救助预案,但仍有部分露宿人员不愿接受救助。有人建议,是否能将闲置场所利用起来,让农民工临时栖身?

环球时报:郑州市中州大道与农业路交叉口处的立交桥下安装防护栏,以防止农民工进入露宿。对于这个举措,有市民质疑,因桥下农民工意外死亡就禁止露宿,方式简单粗暴,典型的治标不治本,剥夺了农民工最后的栖身场所;也有市民认为,让露宿街头的农民工安然过冬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政府紧急救助的思路虽然简单,至少有效:让桥下没法睡人并建有安置点,起码先保证了同样的悲剧不会再次重演。

见解:

工人日报:让农民工不再露宿街头,政府除了要拿出更多的善意和诚意,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至少要让农民工明白让其搬离天桥的用意。社会要加强救助机构的宣传,让一些误以为“被收容”的露宿者真正了解政府是来“帮”他们而不是“绑”他们,同时除了完善救助站设施之外,还可以适当建一些诸如“一元公寓”等性质的临时救助场所。

新华社:“由于群体庞大、流动性强,进城农民工的管理的确有困难。”郑州大学社会学教授张明锁说,“但是无论如何,政府都有保障每一个公民生存安全的义务。政府应尽快出台政策,最好能以社区为单位,协调慈善、社会力量和政府的办公资源,将农民工安置在辖区内的闲置场所,以免再发生类似事件。”

中国新闻周刊:农民工露宿街头没能得到及时救助,是因为《救助管理办法》并没有将农民工列为救助对象。农民工之所以目前还是社会救助的盲区,是因为城乡低保和社会保障体系是按户籍制度体系来管辖的,各地政府社保体系只管辖本辖区居民。社科院研究员唐钧称该项法规在立法过程中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广泛听取不同意见。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