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2013:中国经济走向正常化

banyuesudi 2013-01-16 21:38:53 总第140期 放大 缩小

 

2013年将被打造为中国“经济走向正常化之年”。对于中国而言,经济正常化的含义是什么?即将离任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指出,中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这句被频繁引用的讲话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过去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正常。中国选取的国家主导型资本主义道路在数十年间带来了高达两位数的年经济增长率,其间没有发生重大金融危机,并实现了每年高达12%的平均工资增幅。但对中国的新一届领导集体而言,推动实现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经济转型的主要力量将难以继续发挥作用。中国政府不能再像过去遭遇经济下行周期时那样,单纯依靠打开货币闸门来刺激经济增长。

7%~8%的增长速度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是否会有所提高——变得更加平衡、更可持续、更加协调?

事实上中国目前已在着手平衡经济结构——包括国内经济领域、对外环节以及区域经济结构。在国内经济领域,如果消费保持9%的年均增速,而投资增速从超过15%降到6%~7%的水平,则消费和投资在整体经济中所占比重将更加“正常”。在对外领域,随着城镇化进程推动内需上升以及投资者把更多资金投向海外,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料将持续下降。中国在区域经济结构上也将更趋平衡,主要原因在于城镇化进程加速,以及内陆地区的经济增速将远超沿海地区。

通过采取进一步的改革措施,也将有助于增强中国经济增长的金融和环境可持续性。旨在强化银行体系的政策措施已在实施当中,但中国的财政系统亟待转型,以在资源分配领域发挥起更大的作用。中国的“五年规划”则显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目标并着眼于控制污染排放,从而为实现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一个政策平台。

在一个正常的市场驱动型经济中,经济协调性发展的含义不在于由政府掌控所有重要的经济活动,而在于强化政府的监管职能,给私营经济部门留出更大的发展空间,以促进创新并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中国如果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正常化,也将变得更容易受到经济周期波动影响。中国无法再仅靠控制利率、汇率等经济领域中的关键价格以及限制资本流动来维持经济形势稳定。既得利益集团将更少植根于共产党与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中国将像西方那样,变得更容易受到私人利益集团以及裙带资本主义的影响。

如果没有政府主导型投资发挥带头作用,中国经济很容易产生凯恩斯式的需求不足风险。企业利润将受利率上升和工资上涨因素的挤压。未来企业的经营效率将比单纯的产能规模更加重要。

经济正常化也将减弱过去在中国被证明为是行之有效的旧经济发展模式的权威性。在旧有模式下,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形成尽可能多的基础设施投资,并确保提供基建所需的必要资源。而当下中国所需的则是一个较为宽松的、能够促进企业家精神的经济管理体系。所有这些都将使人们对现行的治理体系产生质疑,并可能成为影响深远的政治改革的催化剂。

(《金融时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