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扑朔迷离的真相

yangguangshixian 2013-01-06 23:13:40 总第139期 放大 缩小

  南方都市报官方微博称:“食药监部门只管餐饮的食品安全。经贸部门管理全省酒类商品的生产流通以及批发许可证的核发和年检。‘没出事前,食药监、质监、工商、酒类管理局都管,出了事,大家都说不管。’”

  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表示:塑化剂DEHP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由于幼儿正处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期,DEHP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更大。国际癌症研究所根据DEHP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PP),已将其列为人类可疑的促癌剂。

  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提醒广大女性:由于塑化剂具有雌激素作用,如果残存在女性体内,就会对一些器官产生荷尔蒙作用。塑化剂等环境类激素进入女童体内,相当于过量的雌激素诱导第二性征的提前出现,就是形成性早熟。

  又被妖魔化了?

  塑化剂:我本善良

  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授徐克成介绍,塑化剂是个广义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塑胶、混凝土、石膏、输液设备、塑料容器等等。塑化剂不是食品添加剂,含有塑化剂的食品是人为添加进去的。塑化剂是不能用于食品当中,而且对于塑料中的增塑剂也有一个标准,用了增塑剂的包装材料或者容器不能用于包装脂肪性的食品,也不能用于婴幼儿的食品包装。

  然而,很多不正规厂家在生产塑胶用品、装潢材料、洗发水或是化妆品等,也就是所谓的“地摊货”的时候,为了降低成本、盲目追求利益,并未严格按照规定添加或使用邻苯二甲酸酯,所以其生产出的产品很可能含有过量的邻苯二甲酸酯。或者操作不达标导致邻苯二甲酸酯不能稳定存在。

  酒鬼酒塑化剂事件曝光后,其股票自2012年11月19日起临时停牌。酒鬼酒在11月22日晚的复牌公告中对塑化剂事件进行了情况说明。在其简短的公告中,用了1/3的篇幅引述了媒体报道的“日饮一斤无害”的说法:“以媒体报道的酒鬼酒中DBP含量为1.08MG/kg计算,按照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每天饮用1斤,其中的DBP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酒鬼酒还表示,公司的产品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将继续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同时,公司就此次事件对广大消费者及投资者深表歉意。”

  酒鬼酒提到的两个国家标准分别是蒸馏酒及配制酒标准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这两个标准均未对塑化剂含量做出要求。

  专家:别搞得那么玄乎!

  实验结果显示,进入体内的DEHP和DIN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可以被人体排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其具有蓄积性。动物试验发现,绝大部分DEHP在24~48小时内会随人体排泄物排出体外。48小时内停止摄入含有DEHP之产品,体内DEHP浓度便会快速下降。动物试验还发现,DINP在体内亦会被迅速代谢。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储晓刚表示,塑化剂中最常见的DEHP,美国FDA的安全标准是60公斤的人每天2.4毫克。超过中国国标两倍的白酒中每升含4.5毫克。即每天喝1斤这样的酒仍在安全线内。况且塑化剂有很多种,不是所有的都有毒,而大部分的毒性非常低,公众应注意防护,但不至于到谈“塑”色变的恐慌状态。“塑料使用至今这么多年,或多或少在环境里面会有一点。比如在做酒的原料中,可能会有。如果是产生污染了,那浓度就比较高了。”储晓刚说,“食品安全问题现在有点说得太玄乎了,好像有点问题就不得了,就要死人或怎么样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再等一下,等测出结果来,看看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水平,是不是超过了限量的水平。”

  “虽然目前这种物质对人体的影响不明确,在致癌方面,现在还没有确凿的医学证据,在动物试验中可以发现致癌反应,但对人的影响还没有发现。”朱毅表示。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表示,据其了解,白酒行业塑化剂超标现象由来已久,甚至有的企业产品超标10多倍。酒业协会曾就此专门开会讨论,但因白酒行业检验的国家标准里没有塑化剂检验这一项,所以并没有形成相关规定。董金狮认为,就像三鹿奶粉出现问题以前,三聚氰胺已经存在很久一样,不检测并不等于安全。

  对于白酒含有塑化剂,董金狮认为包括多种原因。但不排除企业人为因素,因为添加塑化剂可增加白酒的粘稠度,让酒显得更有质量。此外,自来水管道、瓶盖等包装也可能是白酒含塑化剂的原因。白酒等食品含塑化剂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可能是相关管理部门没有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或严重性,也不排除白酒企业公关使这一问题被淡化。

  又是行业潜规则?

  一位晶报读者爆料称,作为行业潜规则,添加塑化剂DBP能使低档酒摇身变成高档酒,让3年的白酒“酿”得如30年那样“好看好味”。

  酒协声明表示,在2011年台湾地区塑化剂事件发生后,酒协对全国白酒产品塑化剂残留含量做了大量调研。目前,中国白酒规模以上企业的白酒产品中塑化剂含量远远低于国外相关食品标准中对塑化剂含量指标的规定。2011年6月,酒协与全国重点白酒企业、国家相关检测、科研机构进行沟通并布置调研任务,要求全面查清白酒中的塑化剂产生来源。塑料制品(设备)在白酒产品生产过程中,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使用近40年,未出现因塑化剂致病案例。

  白酒中塑化剂问题有无解决办法?酒协建议,加强白酒生产环节监管力度,从白酒生产源头抓起,禁止在白酒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使用塑料制品,防患于未然;此外,要求卫生部门进行白酒塑化剂残留量安全风险评估,待评估后,制定出白酒产品塑化剂安全标准。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类似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在该事件集中爆发并产生严重后果之后,国家随即加大了对其的检测力度并制定了相关标准。但在媒体曝光之前,这一问题并未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注意。

  白酒中塑化剂成分是否有明确的检测标准?什么样的程度会威胁到人体安全?尽管塑化剂在空气、土壤和饮水中广泛存在,不可能苛求白酒完全不含有塑化剂,但是白酒内含有多少塑化剂,不能成为白酒行业“潜规则”。消费者对商品有知情权,有关权威部门应尽快解答公众的疑问。由于没有对白酒塑化剂的检测标准,业界对于是否按照卫生部规定执行还有异议。

  检测标准的缺失更导致检测方法的不确定性,“同一个样本,用同一台设备,采取同样的检测方法,但是检测出来的峰值差距非常大”。正如事件发生后,酒鬼方面的第一反应,便是“检测机构不权威”。

  比检测结果更随机的是各酒企的应对。本次事件发生后,有酒企回应“已经不用普通塑料做瓶盖”,还有酒企自年初就将“和酿酒接触的塑料部分全部换完”。实际上,早在2011年7月,中酒协已提醒白酒企业提防塑化剂,这份“加强行业自律的通知”引来了行业内部八仙过海的对应方式,再加之缺乏统一有效的检测手段和白酒塑化剂标准的缺失,正如相关人士所言“行业内部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媒体就曝光了”。

  商务部表示,目前白酒行业安全追溯体系正在试点。如果本次食品安全风波可以推进食品安全建设,未尝不是公众的福祉。当然,进步的前提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尽早将行业内部的“自纠自查”升级成为白纸黑字的规章制度,并对酒企样品的塑化剂含量进行权威检测。

  这是个阴谋?

  2012年11月29日,网友“水晶皇”在其新浪博客上称,自己前往香港茅台专卖店,花1780港币购买了一瓶53度、200毫升的飞天茅台,并送往香港某机构进行检测,以探究茅台中是否含有塑化剂。随后在微博上公布了检测报告,结果显示塑化剂DEHP超标1.4倍。

  酒协秘书长马勇在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水晶皇”是在针对资本市场有预谋的进行打击。“否则,他7日就拿到了那个检测报告,为什么却在周日才将这个报告公布,然后第二天就造成了股市的大跌?”对此,贵州茅台董事长袁仁国公开表示,塑化剂导致的股票大跌很可能是个阴谋。

  对于“水晶皇”的行为,多数网友表示支持,但也有网友对其动机表示怀疑,认为是在刻意制造利空(股市用语,指能够促使股价下跌的信息)。因为“水晶皇”曾在博客中表示,如检测结果没问题,会考虑再买入茅台。还有网友担心检测结果被操纵。对此,“水晶皇”在博客上回应称:“这件事是我个人的行为,与任何机构无关。”

  “水晶皇”的真实身份仍是一个谜。近日,有消息称,“水晶皇”是广发证券攀枝花营业部的工作人员,对此,该营业部负责人表示否认。根据网友曝光的聊天记录,“水晶皇”自称是“墨承投资理财管理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经搜索发现,网络上仅有一家公司名为“上海墨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但是在上海市工商局和国家工商总局网站上均未发现该公司的注册信息。

  一位不愿具名的市场分析人士表示,“水晶皇”将茅台送检的行为,虽然不能证实其做空获利,但也为做空者提供了机会。而这样的行为在香港并不违法。

  有网友怀疑称,“水晶皇”很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机构。

  人类可以自动排毒?

  北京大学教授李可基在茅台集团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卫生部对于塑化剂的限量是粗线条的,对人体是否有危害都是在用老鼠做试验,但是可以判定的是,吃3毫克塑化剂是安全的,每天喝二两酒的话,含量才0.33毫克,李可基称胶囊的包衣里都含有致癌物质,生活中到处都含有致癌物质,我们人类就是生活在有毒的环境中。

  李可基针对茅台塑化剂事件称,第一,目前卫生部门制定的安全标准只是一个衡量的标准,是一个限量,所以是粗线条的,某些方面是有科学局限性的。不同的食品对一些标准的含量应该是有区别的;第二,塑化剂的影响没有在人身上得到验证。他讲到,目前所做的塑化剂实验都是来自老鼠,同比放大到人的身上的。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各种致癌物的包裹当中,食品中所含的致癌物并不等于毒害;第三,塑化剂是相对安全的物质。目前欧盟和美国都没有指定相关标准。在一些药品当中也会主动添加包衣剂。

  李可基还称三聚氰胺对成人其实没有危害。“要相信人经过这么多年的进化,我们是有一定的排毒、解毒能力的。”

  随后李教授对其言论进行道歉,但仍坚持其观点,并否认收取代言费。

  “国家标准”在哪里?

  据时代周报报道,2012年11月24日,在一个财富高层论坛上,泸州老窖总裁张良拿着一份国家检测报告,高调宣布泸州老窖的白酒没有质量问题,“泸州老窖所有酒都是检测合格的,绝对没有塑化剂。”但他并未透露所谓的“国家检测报告”的具体来源。不过,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国标缺失以及中酒协在塑化剂问题上讳莫如深的态度,加剧了消费者的质疑和不满。

  在塑化剂超标被曝光之前,白酒业质检是如何进行的?一些白酒企业在质量检测方面是否有着“特殊待遇”?有哪些机构负责进行检测?

  江苏一家酒企的高层人士坦言:“目前,白酒业的质监管理存在着执法上的真空地带。多头管理,有时候就等于没人管。所以,具体质监管理上存在着交叉和模糊的领域。”

  按照标准的适用范围,中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级别。具体到白酒业的质量标准,则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两类。

  国家标准由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定。具体到白酒行业,2008年,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GB/T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于当年11月1日实施;行业标准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适用。2008年4月,中国酒业协会委托国家相关检测机构用的检测方法是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该标准由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委发布,于2009年6月1日开始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质检系统还是中国酒业协会用的两套标准,都不是为白酒“量身定做”。白酒的塑化剂检测一直在用食品参照物的标杆。“这两套标准都有效,具有同等效力。”厉曙光教授表示。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君石坦言:“这两套标准都具有国家强制性,其间矛盾显而易见,企业苦不堪言。因为不是一个部门制定的,互相不通气,在安全指标这一共同指标上,比如,同一食品测定铅含量,若按这个标准是合格,按那个标准就不合格了。”

  一位接近国家质检总局的人士则透露,“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已经启动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标准限定标准的制定,很可能在2013年出台,而DBP最大残留量的限值有可能掐在0.6mg/kg。”但目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尚未公布进展情况。

  在董金狮看来,“质检部门抽检合格的产品,并不代表市场流通的产品就一定合格。如果质监局去实际的流通市场上抽查,合格率可能没那么高。”

  尽管白酒企业不具备免检资质,但为了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一些白酒企业仍会花费巨资去搞各种各样的质量证明。“部分二三线品牌的白酒企业,由于近两年的市场需求猛增,产能释放较大,管理也变得粗放,质量问题因此埋下隐患。”业内人士分析。

  “一些成长性品牌,在质检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白酒企业占据了当地很大的税收收入,地方政府一般都会选择扶持白酒企业发展,相关部门也会有所照顾。”该人士介绍,一些小的白酒企业甚至会存在先生产产品、然后再由质检部门出具证书的可能。

  “如果一套标准出台后,超过50%的样品不合格,那这套标准还有何意义?在整个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企业只参加起草,并不参与评审和最后的卫生部行政审查。”陈君石表示。

  (编辑组稿/毕晓宁)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