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海外代购:灰色产业链还能走多久

yangguangjujiao 2013-01-06 23:08:56 总第139期 放大 缩小

  坊间盛传的“澳大利亚将于2012年12月开始限制奶粉出口”的消息一经透露,无论是国内淘宝网上的代购店主,还是海外以代购发货为主业的供应商,都立刻成为惊弓之鸟。2012年9月,新西兰政府宣布原产于新西兰的奶粉将禁止通过邮递的方式外销后,就已经给国内代购的供应链套上了第一个紧箍咒,使得新西兰奶粉的发货渠道大大受到影响。于是,精明的商人立即尝试利用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自由贸易关系,通过澳大利亚的渠道发货,总算是解了燃眉之急。然而,此次澳大利亚也宣布将加强奶粉出口的控制,真正是卡住了奶粉代购产业链的“脖子”,一场关于奶粉的“战争”进入了更加白热化的博弈过程。

  代购业务规模有望突破千亿

  如果说奶粉仅仅是年轻父母们操心的问题,那么,包括保健品、护肤品、服装、小家电,甚至奢侈品在内的各种生活用品,则几乎是所有人群都会关心的领域。可以说,代购对许多家庭,尤其是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80后和90后们来说,已经是主要的购物方式之一了。

  尽管由于统计口径不一的原因,至今无法对代购行业有一个准确的评估,但是根据海关总署2011年的数据,中国的海外代购交易规模已经达到480亿元人民币,而且仍在以每年超过100%的速度快速增长。据此,就算是保守估计,2012年国内代购行业的整体规模也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国内流通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形象地说,北京知名商场新光天地年营业额不过五六十亿元,而现有代购业务的规模,相当于每年挤垮几十个新光天地规模的大型购物中心,其人气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对于代购给进口监管带来的风险和造成的关税损失,中国政府并非没有认真研究和出台对策:早在2010年,海关总署连续出台《关于调整进出境个人邮递物品管理措施有关事宜》和《关于进境旅客携带个人自用进境物品征税的规定》。在这两份权威文件中,针对海外代购环节的邮寄和私人携带,其关税免征税额标准中,个人邮寄从过去的500元降低为50元,个人自用进境物品限定为5000元。此后,包括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在内的各地海关部门都在执行层面加强了监管和查处,也曾多次曝出归国人员在海关入境时由于携带物品价值过高而被要求补缴关税的事件。

  进入2012年,面对国内代购行业逆势上升,发展依然如火如荼的现状,海关总署再次于4月15日发布第15号公告,进一步细化“行邮税征税物品目录”,同时修改境外快递清关渠道,以此举推高海外代购的运营成本,降低代购行业的整体性价比。

  除了海关和工商领域在进出口环节的重拳出击外,国内司法部门也针对代购终端进行了“杀鸡儆猴”式的打击。2012年9月初,北京市二中院一审以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淘宝店主、前空姐李某有期徒刑11年,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而其获罪的主要原因就是“多次大量携带从韩国免税店购买的化妆品入境而未申报,由此偷逃海关进口环节税113万余元”。此案一经公布,立即引发海外代购行业“地震”,社会舆论中的各种声音也是沸沸扬扬。当然,无论支持与反对,“空姐案”的最大意义在于将代购这个国内流通领域增速最快的行业从幕后推到了前台,并且用“血淋淋”的司法案例告诉广大代购行业从业者,海外代购这一灰色行业在赚取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将面临相当大的法律风险。

  从“人肉背包”到成熟产业

  无论是以奶粉为代表的食品,还是以奢侈品为代表的生活用品,代购的产业链可以说经过“人肉背包”、快递邮寄的初级阶段后,已经逐渐进入到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的高级模式。

  从传统上看,最初的代购其实并非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国内消费者通过旅居海外的亲朋好友采购一些诸如保健品、奶粉之类的特定商品,满足追求更高品质和更多功能的生活所需。

  渐渐地,随着国内消费者海外消费需求的增大,开始出现以李某为代表的代购“个体户”,利用交通和物流的便利,大量集中采购海外商品,“手拿肩扛”地贩运到国内销售,赚取零售价和关税差异带来的利润。这类群体大多数依附于淘宝等网络平台,尽管单兵作战的能力有限,但其数量之巨,至今依然是海外代购的主力军。

  除了国内经营销售终端的“淘宝店主”之外,充当海外代购供应商角色的则多是在海外学习和生活的华人群体。其通常的操作流程相对简单:接到国内的订单后,联系当地的专柜进货,然后通过EMS等快递邮寄回国。这些“供货商”往往都有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往往是兼职从事“采购发货”的业务。

  看中了代购行业的高利润和低准入门槛,近一两年来,以传统外贸公司和新兴网络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机构,开始以规模化、信息化的手段进入代购行业。

  笔者曾经调研过的一家国内贸易公司公开在微博平台上招募海外奶粉代购的供货商。当笔者与其联系并表示愿意提供货源时,该贸易公司开出的采购数量令人吃惊,往往个体代购的采购量在每月几十箱已经是不错的业绩,而这家公司开口就是论吨要,并且直接表示发货到香港即可,之后的运输与清关任务将由他们全部负责。笔者粗略估计了一下,其每月数吨的奶粉需求相当于数千桶900克装的标准奶粉,其国内渠道销售规模不可谓不大。

  当然,经营任何生意都是有风险的,从事代购这种“灰色”甚至是违法的生意同样要面临各种风险。例如,海关通关时,代购的货物经常会遇到被偷货、调货和乱收税的情况。同时,许多邮寄的物品也无法完全保价邮寄,包裹丢失时,发货方也很难得到全额赔偿,只能自认倒霉。

  但是客观上讲,海外代购经过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产业链,其中的买方、代购方、物流、平台方和卖方业已成为跨境商品及服务交易模式中的产业主体。

  “物美价廉”是消费心理的定律

  现存的海外代购模式,在逃税与质量监控上无疑是不合法的。然而代购现象的出现与蓬勃发展,其背后一定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尤其是在高压打击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蔓延滋生,不能不令人深思。

  首先从消费能力看,代购能够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国内消费者购买能力的持续增长。仍然以奶粉为例,尽管代购的进口奶粉肯定比正规渠道销售的进口奶粉便宜,但是相比国内奶粉,代购来的进口奶粉依然处在较高的价格水平上。面对同类产品时,消费者趋向于选择价高的商品,首先说明其消费能力是可以承担得起的。

  客观上看,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国人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其直接结果就是在孕育出一个相当大基数的中产阶层的同时,也培养出了一个倾向于相对安全和高品质商品的消费群体。当国内的奶粉等商品屡屡出现质量问题,遭遇信任危机时,这个新兴的中高层消费群体自然而然地选择令其放心和舒适的商品,即使将付出更高昂的成本也心甘情愿。这一点,说明“物美”是新时期中产阶层消费者的首要考虑因素。

  与此同时,同类商品的价格差则是推动消费者对代购这种方式趋之若鹜的催化剂。以箱包和化妆品为例,同样档次和品牌的商品,仅避交关税带来的利润增值就可以比正规渠道进货多出15%~50%左右的价格空间,再加上部分品牌在境外原产地的价格优势和国内稀缺的额外增值,最高可达100%的差价无疑为代购业提供了强大的生存空间。

  据笔者观察,近年来与代购行业的规模快速成长成反比的是其利润水平在持续下降。一名巴黎的代购店主向笔者介绍:“事实上,代购的利润在近几年已经严重缩水,随着进入这个行业的竞争者急剧增加,利润已经不如想象的那样高。许多‘大路货’的代购利润基本上只有原价的10%到15%左右,而主要拼物流的食品和保健品利润更低,甚至有人愿意为了5%的利润做单。”当然,让出来的利润一部分向物流、网络平台等交易参与方分流,另外,也有相当部分成为了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价廉”在任何时候都是吸引消费者的利器。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方讨论代购存在的根源何在时,关税都是一个首当其冲的方面,甚至某种程度上,正是由于关税,带来了商品在境内外零售价的差异。少则一成、多则一半的关税差异给国内消费者带来的无疑是通过代购实现“合理避税”的消费行为取向。

  另一个助推代购行业“欣欣向荣”的发动机则是中国物流行业的大发展。一方面,代购运输量的增加为物流行业,尤其是快递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促使多家快递行业内的新贵高速发展。反之,快递行业资本积累的增加,使其在运输硬件和服务网络上都有很大提升,进一步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的范围上支撑代购行业的规模和效益。可以说,代购和快递成为了代购产业链中的“双子星”,两者真正实现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建立公开合理的税收体系

  才是治本之道

  大禹治水,其善在疏,而不在堵。

  代购行业的规模发展到今天,“一棒子打死”的做法已然难以奏效,这也是至今国内代购行业依然处于法律缺失和集体默认的主要原因。代购行业规范化不仅是海关、工商、司法等各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更是代购店主、物流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呼声。

  2012年以来,政府部门对于代购行业“治标”的举措陆续出台,除了上文中的法规和案例外,中国政府甚至联合海外代购的主要来源国政府共同打击代购行业存在的违法现象,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政府也积极配合中国政府做好相关的监管与处罚工作。

  然而,站在产品来源国政府的角度,代购的商品大多已经在当地完税,给外国政府带来的税收损失可以忽略不计,而商品的生产企业则因为销量增加而默许甚至鼓励代购行为的存在。新西兰奶粉的禁令在实施仅两个月后,已经于近期开始松动,部分代购业主也重新开始少量试水奶粉出口。尤其是部分有实力的代购企业直接拿到了新西兰政府颁发的奶粉出口资格,本来灰色的代购行为摇身一变,成了合法的进出口商业行为。可见,仅仅通过海关、司法等强力部门的打击是很难彻底解决代购行业弊端的。

  抓住代购行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切实提高国内商品质量和信誉,建立公开合理的税收体系,才是解决代购行业“非法”因素的“治本之道”。一方面,国内商品质量的监管体系必须得到加强,工商、质检、监察甚至反腐败等各个部门建立起真正有力的长效机制是让消费者放心的根本。另一方面,解决国内商品生产和流通环节重复征税、高额征税带来的加价问题,建立起合理的税收体系,降低同类同品质商品在境内外的价差,是引导消费者放弃海外代购、回归国内消费的正道。其实,说到底,这两方面改变的根本依然是满足消费者对于“物美价廉”的基本需要和最终追求。

  从长期看,代购行业的未来应该是在政策的引导下向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方向发展,无论是政府、消费者,还是代购行业从业者,都应该从这种新兴的消费模式中受益,促进进出口和内需的共同增长。

  (作者为特约撰稿人)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