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采访手记:亲身感受十八大的开放与自信

pinweiyuedu 2012-12-05 12:25:00 ■ 贺 琼 总第137期 放大 缩小

 

阳光杂志社董事局主席、出版人秦清运(左)与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李刚(右)合影

从11月7日开始,本刊记者亲赴首都北京,采访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盛况,历时一个星期,参加了大会盛大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参与了部分代表团热烈的小组讨论会议,亲身感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两千多名党代表的激情、豪迈,参加了五场由大会新闻中心召开的各部委领导人现场答问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亲历了北京市委宣传部组织的“走进北京城”现场采访观光活动,第一时间、零距离见到了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政治局常委,聆听了新当选的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中外记者而传播到全世界的重要讲话。

一个星期的采访活动忙碌又充实,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亲历这样的盛会,感想不少,感慨颇多。

外国同行 靓丽风景

十八大是全党、全国人民乃至整个世界都十分关注的人类进步史上的大事,什么样的会议能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党的十八大到底有多热?世界媒体的关注度是个很好的旁证:十八大新闻中心共受理境外记者报名采访人数1704人,比十七大时1146人多约50%。中外记者报名采访总人数达2732人,创历次全国党代会记者人数之最。现场采访十八大的记者人数与代表人数几乎持平。

不论是在人民大会堂,还是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亦或是在各省代表团的驻地,外国记者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十八大俨然演变为联合国大会。外国同行们的敬业精神、吃苦精神、专业素养以及包容、善解人意的态度令我们肃然起敬。他们或扛着笨重的摄影器材,或捧着轻巧的笔记本电脑,或揣着速记的采访本,处处是他们忙碌且专注的身影。只要人民大会堂有会议,清晨的京城寒风凛冽,外国记者们顶着刺骨的寒风早早地守候在人民大会堂前,依顺序排队进入;记者招待会上,举手提问的外国记者格外引人注目,最容易吸引主持人的目光,他们也是最容易提到问题的。有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美女记者叫安迪,她在十八大第二场记者会上用中文提问再用英文给自己翻译,博得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的鼓励。在回答问题前,张平特地夸赞了这位用双语提问的女记者,引得大家笑声一片。十八大第三场记者会上,安迪再一次用流利的中文提问,还引用中国古诗词,她的好问被网友戏称为“提问姐”。

在中日关系敏感时期,本刊记者特别留意到日本记者数量的增多,他们在各代表团的小组讨论会上穿梭,现场直播,忙得不亦乐乎。14日是十八大闭幕会,根据会议安排,记者们要到11点左右才能中途进场,早上9点钟,中外记者早已挤满了等候大厅,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人民网的一些大牌明星主持人也和大家一起耐心等候,在排长队缓慢进场的途中,韩国联合通讯社的美女记者金荣娇和我们一样被挤在过道上,她微笑着说,这也值得呀,能亲历中共的换届大会,能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带回韩国,她此行收获不小!

掌声雷动 令人振奋

进入雄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代表们自豪、自信的心情,甚至能零距离感觉到代表们按捺不住的、加快了的心跳。8日的开幕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现场赢得了党代表们38次热烈的掌声!每当已年近古稀的胡锦涛总书记说到一些关键词、感人处,他的声音特别高昂,总能唤起党代表们雷鸣般的掌声,从这些掌声中折射出了民声和民意。这是十八大党代表发自内心的鼓掌,是代表56个民族、13亿人民群众的心声。毕竟十八大是一次政治会议,更是党的盛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聆听最高领导人作出的激动人心的报告,听到现场此起彼伏的掌声,记者们的心也跟着激荡、跟着感动,为祖国骄傲,为人民庆幸。阵阵掌声的背后,是传递出的民意、民情和民心。

14日闭幕会后,本刊记者在人民大会堂门前逮住一位刚刚走出来的党代表,他是河北承德滦平县周台子村的党委书记范振喜,他是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三次亲临人民大会堂参加盛会,他激动的心情依然难以平静,他说,这一届党代会,大家的精气神更足了,信心更大了。他兴奋地说,十八大回答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报告自信坚定,亲民为民、科学理性、继往开来,回去后他一定会向村民们好好传达报告精神,告诉村民们,大家的好日子来了!

领导班子 亲和务实

本刊记者亲身感受到新一届领导人亲和务实、以人为本的作风,在这样高规格严肃的大会上,一些关键词、敏感词,比如: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大大方方地提出来,不护短、不遮掩、不忌讳,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坦荡胸怀以及愿意接受人民监督的决心。

11月15日上午,是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首次见面的时间,原本大会通知的见面时间是上午11点左右,上午9点钟不到,尽管严格限制了人数,人民大会堂一楼东大厅早已挤满了中外记者,各种摄影、摄像器材已架好,记者们严阵以待,翘首以盼,只等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中午11点50分,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七位新当选的政治局常委健步步入大厅,他们西装革履,精神焕发,挥手向记者们致意。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真诚地说:“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好!让大家久等了,很高兴同各位记者朋友见面。这些天来,各位记者朋友们对这次大会作了大量报道,向世界各国传递了许多‘中国声音’。大家很敬业、很专业、很辛苦,在此,我代表十八大大会秘书处,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他与记者的距离,拉近了他与人民的距离,其亲切、平和、务实的作风赢得中外记者的交口称赞。全场鸦雀无声,记者们静听习近平的讲话,生怕漏过了一个关键词。习近平的讲话时间不长,言简意赅,可圈可点,让人印象深刻,他讲到,“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他对于人民的评价是这样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习近平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没有空话、套话,态度诚恳,语言朴实,展现出了务实亲民之风。走出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久久在我耳边回响,我们赞赏这样的领导人,首先把人民放在首位,放下身段,只谈责任、不谈权力。新班子带来“新气象”,我们对这一届领导人充满了信心。

美丽中国 幸福起航

要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什么最拨动人心、引起热议、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首推“美丽中国”四个字,这是我们听到的最柔软、悦耳、最富有诗意的词汇,这与空谈理论、空谈政治完全不同,党的十八大,也因为“美丽中国”而吹来一股清新的风、诗意荡漾。

“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概念,报告中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的提法令人倍感温暖,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贴近实际,越来越尊重人民的感受了。什么是“美丽中国”?全国人民热议开了:洁净的空气、清澈的河水、茂密的森林、无垠的草原,看得见春花的绚烂、听得见夏雨的诉说,感受到秋月的清朗,触摸得到冬雪的精灵。“美丽中国”,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字眼,即使在平时偶尔谈起“美丽中国”,人们也不会有过多的关注。但是,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在字字珠玑的十八大报告中,通过总书记之口说出这一词汇,“美丽中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蕴藏着多层寓意,发人深思、令人惊喜。“美丽中国”让党代会报告一改以往工作报告用词严谨、中性、缺乏感情色彩的传统风格,运用如此柔软、悦耳、富有诗意的词汇,使胡锦涛同志的工作报告充满亲切感,更加贴近基层、贴近普通群众,迅速拉近了党代会与民众之间的距离。

十八大闭幕了,新的里程开始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接手了一个更强大,但面对的挑战也更复杂的中国。我们欣喜地看到,伴随着十八大的闭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也意味着一场“硬仗”正式开打。本刊记者作为党的十八大的亲历者,和全国人民一样,对未来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正如诗人席勒所说,有愿望才会幸福,愿13亿中国人民都幸福快乐!。

(作者为本刊记者)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