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贵州男童闷死垃圾箱

banyuesudi 2012-12-05 11:40:09 总第137期 放大 缩小

 

见解

新华视点:可怜的孩子在寒冷的夜晚瑟瑟发抖,仅仅为了一丝温暖却让自己飘向了天国。请相关部门先不要忙于寻找客观原因和推卸责任,应全面排查各个角落,保证流浪儿童有温暖的住处和免于饥饿。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有这个能力,更有这个责任。

人民日报:一段时间以来和孩子有关的负面新闻不只贵州毕节一件。贫富差距与地区差距、客观存在的法律真空、“城挤、乡弱、村空”导致的农村凋敝……这种错综复杂的现实困境正下移到最脆弱、最容易受伤的儿童身上,威胁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亏欠孩子,就是对这个国家的不负责任。纵有再沉重的包袱、再复杂的矛盾、再纠葛的利益,也决不能让伤害落在孩子们的身上。这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底线。

琮钧:问题根本在于政府责任缺失。解决流浪儿童问题,虽需要孩子父母照顾及社会成员间救济,但政府更应有完善的救助困难家庭的体制与机制,在为流浪人群提供基本生活条件授人以鱼的救急之后,更要授人以渔,保障他们有一个稳定的就业和收入,这是责任。

忧虑

央视评论员:贵州五名流浪儿童的悲剧能否避免重演?各地公共服务者应认真思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言犹在耳,这是温暖的期盼,更是严厉的要求。任何时候,城市基层管理与服务者对流浪儿童都不能漠视、不能见怪不怪、不能任由游荡、不能一哄了之。一个孩子,就是公共服务的一项任务。

陆超群:据观察,绝大多数孩子不会主动到救助站求助。因为救助站规范管束过多,形同“监狱”。这其实是因为当前救助体制对孩子的需求回应不够。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可能有心灵创伤、学习障碍,在家庭缺乏关心。救助体系要做的,不仅仅是“送孩子回家”,更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帮助他们重新建立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系。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