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的“世界末日”?

banyuesudi 2012-12-05 11:37:48 总第137期 放大 缩小

 

十八大报告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这意味着环保将在中国的政策制定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对此,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最近发表文章进行了分析。

文章写道,中国自然环境面临的挑战可能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了。但是,有些具体的问题令人震惊,依然值得详细描述:中国在过去30年是世界工厂,光鲜的另一面却是河流、田野和城市环境的极端恶化。世界银行推测,环境污染每年给中国带来的损失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5.8%。现在,癌症是中国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据统计,差不多25%的死亡源自癌症。

中国的大城市阴霾重重。环保官员已经关闭了大批污染工厂,但是,迅速增长的私人汽车则带来了新挑战。同样,环保部也知道,危险级别的重金属污染了中国1/10的农田(长期接触将导致人体器官和神经损伤等问题)。但是,如何治理这些污染还不得而知。

如果中国能够专注于治理现有的问题,那该多好啊!可是中国还面临着其他问题。中国拥有世界上20%的人口,却只有7%的淡水资源。随着另一波的多达3.5亿人的城市化进程,随着西部干旱地区大都市的蓬勃发展,缺水问题可能将变得更加严重。目前的水利工程措施,譬如南水北调工程,考虑到对环境的破坏,带来的结果将是好坏参半。中国的农业基地——华北平原,其地下储水层在迅速枯竭。在过去的50年间,中国有243个湖泊消失了。

随着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国在2000年到2010年间对煤炭的消费量增长了3倍。中国80%的电力来自于煤炭。带来酸雨效应的二氧化硫的排放有85%也来自于煤炭。煤炭还是温室气体排放的罪魁祸首。中央政府正在努力发展可持续性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和核能。这些能源的开发带来了更多的能源资源,却没有减少中国经济对煤炭的需求。另外,中国扩展西部煤炭基地的计划似乎注定要遇到水资源匮乏的挑战(火力发电站的运转高度依赖水的消耗)。汇丰银行9月份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没有水,就没有电”。

为了发展更多的能源,中国在11月初宣布向页岩气开发提供补贴。根据国际能源局,中国理论可开发页岩气储量是美国的150%。尽管储量喜人,页岩气的开采到目前为止还是乏善可陈,因为中国的页岩气主要位于山区或者地质学上难以开发的地区。如果页岩气获得发展,那将给中国带来一种更加清洁的能源。但是,与此同时也可能进一步恶化水匮乏问题,或者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污染。

当然,还有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中国从2010年以来就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同时也是世界上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科学家们推算,各种极端天气,譬如2011年夏天的长期干旱,2008年的暴风雪等,将使得中国粮食生产每年减产10%。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近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全球最有可能被上涨的海水淹没的城市地区之一。

《当十亿中国人跳起来》的作者纳森·沃茨谈到中国时说,环境就是一切。环境是一面“棱镜”,通过它可以看到恶化的经济状况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但是,在中国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这样一种假想:那就是,中国会通过某种方式度过难关;这些环境问题是严重的,但是毕竟发展缓慢。因此,环境问题从来没有成为中国的头等紧要大事。中国政府的态度一向是先发展,后治理。或者,人们幻想着,技术的进步将会从地下找到更多的水源,或者可以把碳排放掩埋在地表下而不是释放在空气中。

马军是《中国水危机》一书的作者,也是中国最为著名的环保积极分子之一。他说,中国的许多环境问题持续存在或者变得恶化的原因不是因为“缺乏技术,而是因为缺少动力”。中国拥有可以运用的工具和策略来迅速行动,解决问题,但是因为缺乏一个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来推动变革。

但是,近年来,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中国富裕地区的人们对环境恶化不再选择置之不理,或者边走边瞧的态度。他们开始走向街头,提出抗议。从厦门,到大连,再到宁波,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

在不久前的十八大会议期间,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告诉记者,凡是重大项目建设,都必须进行社会风险评估。看起来,北京终于明白了:环境问题可能带来政治后果。

(栏目编译/王原)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