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新领导人:在国内外政策之间平衡

banyuesudi 2012-12-05 11:36:28 总第137期 放大 缩小

 

美国爱荷华大学政治学系斯坦利华夏讲座教授唐文方最近在德国之声发表文章称,中国的新一届领导层必须把握好国内外政策重心之间的界限。对此,世界其他国家将予以密切关注。

世界各国都以极大兴趣关注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因为本次大会产生的新一届领导人未来10年将治理的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人口大国。虽然新一届领导人的个人风格和经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未来的执政措施和政策,但在未来10年里有3件事是不以领导人身份而改变的: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将被推上国际政治的中心舞台、中国将成为一个人口稠密的民粹权威主义国家。

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十八大上,执政党为今后10年设定了“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特别是要实现GDP总值和人均GDP双倍增长。这其中未曾言明的雄心是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2011年,中国购买力平价GDP为美国的75%。如果中国今后的年增长率为保守估计的6%,美国以乐观估计的3%增长,那么最晚在2012年中国就将超越美国。

最近几个月,中国经济的确开始放缓。批评者常常将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挂在嘴边,比如国有经济的垄断、坏账和疲软的国内消费,而且政府也确实将2012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期降至7.5%。然而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经济仍有扩张空间,因为中国债务占GDP比重较低、内陆省份仍可提供低价劳动力、通胀率较低,更重要的是中国有着不惜一切代价促进经济增长的政治意愿。

“韬光养晦”的终结

邓小平认为中国应当远离世界焦点,专注国内经济建设。对于他来说国际政治的话语权来自于真正的国家实力而非花言巧语。虽然“韬光养晦”随着中国的崛起而开始逐渐褪色。但新的中国领导人仍需要加大马力发展经济。同时,无论他们是否做好了准备,中国今后必将在国际事务上与西方有更加频密的接触。

新一届的领导人都出生、成长在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之前。与其他许多国家的领导人相比,他们处理对外事务的从容度稍逊一筹,不过判断他们在与西方打交道方面是否有足够的胆识和耐心还为时过早。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继续崛起,新一届领导人无疑将更加积极自信。他们会更加频繁地施展身手,尤其是当他们认为国家主权这一“核心利益”被侵犯的时候,例如当西藏、新疆、南海和钓鱼岛出现问题时。

中国经济实力在增强,美国的“轴心”也转至亚太。在此背景下,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将会继续推进军事现代化,包括发展空军、深水海军以及网络战能力。

民粹威权主义

许多人注意到,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在中国有所增加。有人认为这些事件正削弱着共产党的统治,意味着现政权即将开始崩溃。然而,唐文方指出,许多独立机构民意调查一直显示,大多数中国民众对政府抱支持的态度。

为什么大规模示威和对政府的支持会同时存在?在唐文方看来,执政党所采取的民粹主义策略包容甚至是鼓励了大规模的示威,以此淘汰不受欢迎的地方官员和经济项目。

仔细观察最近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就能发现,大多数示威针对的都是地方经济项目、环境污染、非法土地征用和不受欢迎的地方官员。省级乃至中央政府经常直接干预处理此类问题。他们让抗议的群众相信高层政府能够满足群众的要求。由此一来,示威群众便愿意支持现政权。

在这样一种民粹威权主义之下,执政党获得了公众的支持。不过这种直接的政治动员之下潜藏着政治不稳定。因为如果政府一旦无法及时回应公众的需求,公众蕴含的巨大政治能量就可能迅速爆发。

当中国的新一届领导人即将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时,他们也要在国内事务上寻找平衡,因为在未来的10年里,正是这种固有的政治不稳定让他们得时刻保持警惕。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