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外媒热议中国长假

yangguangjujiao 2012-11-04 23:07:58 总第135期 放大 缩小

 

“十一”长假已经过去,但围绕长假的话题意犹未尽。那么,对于这个饱受国人非议的假期,国外的媒体是怎么看的?相较于中国假期交通的拥堵,国外的假期又是怎样的景象?

不轻松,但仍能读出中国经济的光明前途

其一,“恐怖”人潮让世界印象深。

美国《洛杉矶时报》形容它“恐怖”,因为拥挤人潮带来的是让人糟心的垃圾成堆、餐馆宰客,以及停车场般的高速公路。“当13亿中国人在同一时间进入假期,一些小混乱是可以预期的。”英国《每日电讯报》用这番话形容“8600万中国人挤上高速公路,后者迅速变身巨大停车场”的景象。很多国际媒体对中国今年黄金周的第一印象,便是政府“慷慨取消收费”后,中国各省高速公路出现拥堵。

由于几乎“举国”选择“黄金周”出行,导致交通拥堵。中国交通部称,9月30日双节第一天,全国高速公路通行近850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3%。

最近几年,中国一直在扩建高速公路,但仍然无法满足这样的假期需求。今年8月,政府通过了免费方案,希望能缓和节假期间的交通压力。双节8天时间,约有一半中国人——总计约7.4亿人次,要通过公路、铁路、民航等出行,创下同期出行新纪录。中国交通管理部门因此承受巨大压力。

“假期中的长城就像个饱满的寿司,到处是游客。”当日本TBS电视台用这种戏谑的语气报道八达岭长城上的人潮时,长城上人头攒动的画面也传遍了西方。《奥地利时报》说,长城,这一中国最知名建筑正面临最严峻考验,中秋节当日估计有超过8万游客踏足长城。日本时事通讯社说,从长城到大海,从河流到沙漠,中国各处名胜古迹都被人潮占据,看上去中国人在搞“国民大迁移”。

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文章说,“当所有中国人一起度假,恐怖故事纷纷上演”,比如一碗炒面卖165元人民币,三亚的沙滩一天能扫出50吨垃圾。文章还说,北京故宫10月2日共吸引18.2万人观光,人数之多前所未有。文章援引紫禁城里42岁河南游客郭先生的话说,“除了人头,我们什么都没看到”。

其二,不能要钱不要命。

美国《侨报》日前刊出评论说,“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国多个景区接待游客量都创出新高,均承受了前所未有的高客流量压力,景区不能“要钱不要命”。

文章摘编如下:

山东省知名景区10月2日普遍出现游客“井喷”现象,泰山、崂山等5A级景区接待游客量纷纷创出新高。但尽管各景区均承受了前所未有的高客流量压力,但是未见有景区主动发布安全预警,以分流游客。

显然,每个景区的承受力都是有限的,景区游客超过极限会出现哪些问题?华山景区就给出了答案。这样的场景不仅让游客快乐游变成了“倒霉游”,而且,还潜伏很多不安全因素。很多景区之所以在“超载”情况下不预警、不限客,大概是因为被贪婪的收入欲望冲昏了头脑。必须对游客超过极限的景区加强监管或预警或分流,必要时对“超载”景区采取严惩处罚。政府和民众都要意识到,即使景区不怕“撑死”,游客也怕“死”,因为人的生命权远远比旅游权更重要。

景区安全第一需要通过制定景区核载量、监控客流量、惩罚“超载”来保障。绝不能拿游客的伤亡当警钟,而要靠科学的管理来预警。

其三,显示消费者对经济有信心。

更多国际媒体把这个长假看做指引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路标,有人说它释放的信号很复杂,也有人从长假中读出中国经济的光明前途。尽管黄金周期间零售销售额增速放缓,但仍有媒体认为,这是中国经济“软着陆”的有效体现。美国CNBC网站说,起码中国消费者展现出了对国家经济的信心,这与官方经济数据显示的颇为不同。在国境之外,中国人对购物的热衷甚至被韩国媒体形容为“久旱中等来的甘露”。

据中国国家旅游局统计,这4天中全国各地的119个主要景点共吸引了1820万人次游客,同比增长23.4%。这些旅游景点的销售额达到9.57亿元,同比增长了24.8%。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网站报道说,一年一度的中国黄金周以大规模交通拥堵为标志,然而好的一面是,堵塞的道路暗示着这个经济体至少在短时间内可以避免硬着陆。交通堵塞讲述了官方数据不能表达的含义:尽管GDP增速放缓、股价下滑,中国消费者仍在假日集中消费,显示了人们对经济仍然充满信心。

那么,消费者乐观情绪的背后是什么?据美国美林银行经济学家分析,首先,直接影响消费者钱包的就业状况仍然势头强劲。美林银行经济学家陆挺(Ting Lu)和胡拉里(Larry Hu)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尽管我们预计2012年下半年失业率会增长,但我们认为如果中国政府采取必要措施支持经济增长,就不会出现大规模裁员的现象。中国消费者对中国经济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强劲的旅游数据能够支撑软着陆的观点,消费向休闲方面转变也是这个经济体中新的需求。”

其次,房价在过去一年几乎不变,一系列的紧缩措施无助于缓解房地产的紧张情绪,而房价会恢复则是投资者的共识。今年到目前为止,中国股市平均下跌15%,但中国投资者习惯于巨大的市场波动,他们的平均股市投资低于家庭银行存款的20%。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网站报道说,中国政府一直试图增加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以实现经济的再平衡,并减少国家对出口的依赖。在2009年的经济危机中,由于其供应市场的崩溃,中国出口自1983年以来首次下跌16%。$nextpage$

香港瑞东金融市场公司首席策略师兼研究部主管帕帕特表示,旅游数据指向了一个具有弹性的中国消费市场,能够促进中国经济的再平衡。“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中国人的工资较过去的一年半平均增长超过20%。如果其中的一部分用来消费,那正是政府乐于看到的,即对出口依赖的降低。”

今年游客人数激增21%,远远超过去年8.84%的增长率。更为重要的是,尽管政府降低了门票价格,但主要景点的门票收入仍增长25%,超过去年10.57%的增长率。瑞士信贷认为,在前几个月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公众寻求休闲和旅游消费的愿望依然强烈。非制造业领域提供了新的赢利和经济增长机遇。

双节长假,中国消费者在购物和餐饮上共花费80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经济学家说,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挑战是,让消费者的钱袋子在未来几个月仍然敞开。但分析人士认为不太可能。穆迪经济学家陈志雄(音)表示:“这股热潮并不真正代表未来的消费模式。”他认为,表现抢眼的旅游业数据是景点门票打折等一次性政策带来的,不代表居民消费行为的根本转变。这引发人们的担忧,担心国内消费并不足以拯救中国经济。

假日拥堵是世界难题

据《欧洲时报》10月4日的报道,该报记者对中国国庆节黄金周交通严重拥堵遭民众抱怨的问题发表评论称,交通拥堵问题在全世界都是难题,发达国家也不例外。

中国的网站、微博上充斥着人们的抱怨之声。对节假日国内高速公路免费的政策质疑声四起,有人甚至忘了这一政策的良好初衷。其实,且不说高速免费政策对交通拥堵的“贡献”有多大,就算没有这一政策,交通就能一路畅行吗?恐怕也并不可能。

实际上,节假日交通拥堵,是个在全世界都无解的问题。就算在发达国家,节假日交通拥堵、高速路变成停车场也并非什么稀罕事。就算是被誉为世界上公路基础设施最完善的法国,也不可避免地年年都出现大规模高速路拥堵。如何解决节假日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法国政府的难题,至今也没见彻底有解决之道。

法国司机对法国尤其是巴黎路况的印象是:小堵天天有,大堵不断流。但驾车人似乎习以为常,很少抱怨。住在郊区的驾车者都往往选择把车停在城铁快线的停车场,然后乘坐公共交通到市内上班或赴约。

报道评论称,对于中国假期拥堵的现状,国人的心态也许应该更平和一些。节假日交通拥堵的问题,全世界发展中和发达国家都无法回避,应首先视为“不可避免”,再寻解决之道。中国高速路节假日免费政策,对政府和民众来说都是第一次,且初衷是让利于民,同时疏畅交通,过分抱怨,似乎不够公允。

(编辑组稿/毕晓宁)

 

【链接】

中国假日制度的历史演变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的假日制度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演变。

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

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形成了目前中国法定假日的基本格局:规定每年有4个节假日:(1)元旦(放假1天)、(2)春节(放假3天)、(3)五一劳动节(放假1天)、(4)十一国庆节(放假2天),共7天规定为全民法定假日。另外,从1949年建国到1995年的40多年里,中国一直实行的是每天8小时、每周48小时的工时制度,即星期天公休一天。所以,全国每年的法定休息时间为59天。

1967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国务院在1967年1月30日发出通知,说是为了适应革命形势,根据群众要求,春节不再放假。此后持续十几年。

第二阶段:1978年~2007年

改革开放以后,1978年~1998年的20年间,春节等节假日恢复正常。

1995年《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规定:使中国“公休假日”延长至两天,也就是每周五天工作后休息两天。这样,中国的法定公休日就由原来的52天变成了104天。

1999年(正值建国50周年)国务院修正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五一劳动节放假一天的旧例延长为放假三天(增加两天),将国庆节放假两天延长为三天(增加1天),法定节假日总量由7天延长至10天。因此,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法定公休日和节假日,全年总计为114天。

黄金周的由来

2000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旅游局等九部委《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的若干意见》(国办46号文件),把三个七天连放的假日正式确立黄金周假日制度。

新假日制度的形成

2006年10月,蔡继明教授(民进中央常委、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受民进中央委托成立了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经过3个多月的研究,课题组形成了“中国假日制度改革的方案”。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取消五一、保留十一黄金周,增加清明、端午、中秋几个节日为法定休息日。至此,中国的假日制度演变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