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长假能否拉动中国经济

yangguangjujiao 2012-11-04 23:04:53 ■ 徐 冰 总第135期 放大 缩小

 

拥堵的长假与丰厚的旅游收入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十一黄金周,若说什么给人印象最深刻,肯定非“堵”莫属。

让人感到震撼的场景之一,出现在高速公路上。在浙江,9月30日0时至12时,高速公路全路网入口62.63万车次,出口65.23万车次。其中小型客车出口车次53.32万辆,比近日平均流量增长100%以上,比2011年国庆长假首日增长56.09%。在上海,9月29日上午8时至10月5日上午8时,主要高速公路道口进、出沪客车数分别为83.59万辆次、116.56万辆次,分别同比增长41.27%、71.41%。如此之大的车流量,使得许多高速公路变成了停车场、垃圾场乃至厕所。微博上的照片生动地反映了拥堵的状况,人们在高速公路上踢起了毽子,很多人的中秋节也只能在高速公路上度过。

在旅游景点,华山成为了焦点。10月2日,华山景区东线游客“井喷”,当日涌入游客多达4.1万人,华山立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人山”。也正是在这一天,来自内蒙古的游客董立文及妻子王娇在华山东门停车场被人用刀捅伤,但行凶者是否是景区的保安至今也未能查明。

这样的拥堵场面,在这个黄金周的各地频繁地出现。根据全国假日办10月9日公布的数据,今年中秋节国庆节8天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4.25亿人次,比2011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0.9%,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3.3%。过夜游客9694万人次,比2011年“十一”黄金周增长36.0%,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9.0%。交通运输部的信息则显示,长假8天中,全国收费公路交通流量累计为2.39亿辆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8.2%,其中七座及以下小客车交通流量为1.89亿辆次,占总交通流量的79.1%,比去年同期增长54.6%。

巨量的人流、车流引发的严重拥堵自然给黄金周抹上了不愉快的阴影,但是,在“堵”的背后,却是巨额的经济收入。全国假日办发布的数据显示,长假8天共实现旅游收入2105亿元,比2011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4.4%,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6.3%;游客人均花费支出495元。在所实现的2105亿元旅游收入中,民航客运收入81.6亿元;铁路客运收入33.2亿元;39个重点旅游城市实现旅游收入786亿元;其他旅游城市和景区实现旅游收入1204亿元。纳入全国假日旅游统计预报体系的119个旅游景区(点),这个中秋节国庆节假日期间共接待3425万人次,门票收入17.7亿元。

如此傲人的业绩,让人很难想象中国宏观经济其实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也使得各界对于中国经济减速的担忧大为缓解。此前,由于外部经济状况持续不振,中国的经济增长出现了减速趋势,中国2012年上半年的GDP放缓至7.8%,且并未显现明显的触底迹象。这对于习惯于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各界产生巨大冲击。但中国刚刚过去的这个黄金周似乎将这样的担忧彻底扭转。美银美林发表最新研究称,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令市场焦虑,但中秋国庆黄金周截至目前的强劲旅游业数据显示,担忧中国经济“硬着陆”属过虑。美银美林中国经济学家陆挺等在报告中写道,“相信中国正深陷危机‘股票价格跳水、经济增长下降’的人,将会被如此强劲的旅游业数字所震惊。”他认为,黄金周的旅游业数据比唱空中国经济者所关注的用电量和制造业产出数据“可能更为真实”。

长假能否拉动消费

美银美林集团的这个报告被各种新闻媒体屡屡引用,极大地诱发了对于中国长假经济的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长假之前,中国出人意料地出台了长假期间小型客车免费通行的政策,这个政策被人们简单而形象地概括为“高速免费”。相比于此前个别地方仅在春节假期有限时段的免费优惠,此次国庆长假8天的免费通行,显得极为“慷慨”。

果然,“慷慨”的政策立刻得到了热烈的回应。许多网站不约而同地推出了各自的民意调查,调查结果竟然也极为一致,绝大多数的受访者完全赞同免费政策。尽管也有许多人担心因免费而导致交通大拥堵,但这样在事后被证明为清醒的判断,在当时并不为多数人所关心。

免费其实就是为了撬动人们出行。而在“高速免费”的同时,中国还出台了景区降价的措施。9月2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首批国庆长假期间降价景区名单,全国80家景区门票降价,其中13家景区免费,这些景区平均降价幅度37%。有趣的是,人们很快发觉这些降价的景点并不“经典”,其中很多都名不见经传。这样的降价当然立即引起了强烈的舆论反弹,以至于发改委的相关人士赶紧出面解释,声称第二批降价景区的名单将在长假前几天公布,并称肯定“有一定的含金量”。

“含金量”究竟有多少自然人言人殊,但第二批降价景区的名单的确很快就公布了。而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以外,广东省以及云南省也发布了当地的降价措施。广东省规定,在每年“五一”、“十一”和春节期间,对购买全票的游客实行门票价格20%以上的优惠;云南省则规定,今年中秋、国庆期间,按照15%~35%的幅度降低门票价格。

对于此番较大面积的景区降价,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环境处副处长吴波表示,此举意在改变过去门票只涨不降的局面,能够形成一种以点带面、以小带大的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景区降低门票价格。

但这样的观点显然是一种“官方语言”,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牛海鹏的解读则更为直接。他认为,除了规范价格市场外,发改委根本上还是希望通过减价措施来充分拉动黄金周旅游经济。“这就好比商家在节假日搞的减价促销,这一次,政府欲通过减价,去除影响消费者‘十一’出行消费的高价格因素,从而达到提高销量,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

实际上,发改委的这位副处长已经表达得很明白,他在上述“官方语言”的同时明确地提到,这项惠民政策,就是要通过降低门票价格,降低百姓的出行成本,吸引更多的人出游,促进旅游消费,拉动内需和经济增长。

可以说,通过长假这样的集中消费从而拉动经济,此次国庆黄金周表现得尤为明显。此前,同样的意图虽然也表现在各个黄金周之中,但就急迫性来说,都比不上这一次。显然,中国经济持续减速深刻地触动了决策层面,尽管普通公众也许察觉不到经济减速所造成的明显影响,但宏观经济数据之于宏观经济决策,已经发生了作用。

长假经济的含金量

黄金周长假制度始于1999年。当年,为了庆祝建国50周年大庆,国务院修改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从1999年国庆节起,每年的春节、“五一”和国庆节都放假三天。但在实际安排上,往往采取“上移下借”两个周末的形式,使得三天的小长假,成为连续七天的大长假。如此安排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刺激消费,促进国内旅游,拉动经济。

效果当然也立即显现。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的年度统计公报,2000年春节、“五一”和“十一”三个长假期的拉动作用突出。全年全国出游744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国内旅游收入3176亿元,增长12.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53亿元,比上年增长9.7%。2001年,全年国内出游783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国内旅游收入3522亿元,增长10.9%。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2002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877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国内旅游收入3878亿元,增长10.1%。2003年由于受“非典”影响,国内旅游人数达8.7亿人次,下降0.9%;旅游总收入3442亿元,下降11.2%。

2008年,国家改革长假制度,取消了“五一”黄金周长假,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假日,当年国内出游人数达17.1亿人次,增长6.3%;国内旅游收入8749亿元,增长12.6%。到了2011年,全年国内出游人数到达了26.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2%;国内旅游收入19306亿元,增长23.6%。

从这些简单罗列的数据能够看出,除了2003年出现了“非典”,其他年份的出游人次和旅游收入,都呈现逐年较大幅度的递增。由于休假制度的限制,中国人出行休假大多依赖几个黄金周以及清明等三个小长假,因此,全年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大体是靠这几个集中的休假时段实现的。

那么是否可以说,长假造就的长假经济,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拉动效应?从“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指标看,1999年是31135亿元,增长6.8%,与上年的增长率持平;2000年34153亿元,增长9.7%;2001年37595亿元,增长10.1%;2002年突破4万亿元,达到40911亿元,增长8.8%……2010年156998亿元,增长18.3%;2012年183919亿元,增长17.1%。

也就是说,当年的旅游收入对应当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很难找出明显的直接关联。除了极为特殊的年份,这些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的高速增长,消费以及旅游均与经济的高增长保持同步。与其说旅游促进了消费从而也拉动了经济增长,不如说它们是一种同进共退的关系。

而从常理上来说,有长假期间的消费高峰,就有非长假期间的消费低谷。削峰填谷,长假所带来的经济刺激,很难说对于全年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效应。华融证券相关研究人员的数据似乎也佐证了这样的判断。根据他们的研究,2005年五一黄金周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0亿元,占当月全社会消费零售额的44%,占全年社会消费零售额的3.6%。同年,“十一”黄金周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0亿元。到了2011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的零售额已经达到6962亿元,占当月和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例分别为50.6%和3.8%。2005年到2011年间,“十一”黄金周零售额增长158%,而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0%。因此他们认为,短期内节假日有利于提振消费,但从长期来看,由于黄金周零售额占全年比重较低,其对总体消费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

长假经济不决定长假存废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能对长假经济寄予过多的期望,长假经济可以短时拉动相关产业的增长,但对于长期的经济贡献,作用并不明显。或者说,长假经济对于救急式的经济拉动有所帮助,而救急却显然无法代替长期的经济平稳增长。

今年国庆长假推出“高速免费”和景区降价,就是这种救急式的刺激经济,其背景,是当前的经济增长出现了持续的减速,而国际经济环境一时半会也难以见到起色。各界对于中国经济的担心,就是投资、消费、出口这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几乎都出现了明显的问题。

虽然长假经济对于拉动经济作用不甚明显,但也不能否认长假经济存在的价值。实际上,这是与中国的休假制度密切相连的。2008年之所以取消“五一”长假,是因在这一年实行了带薪休假。但是,从目前的运行来看,带薪休假没有达到当初预想的目的。带薪休假在中国很多行业,实际名存实亡。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休假的需求,只能寄托在长假。2008年取消“五一”长假的时候,不同意见就强烈存在。今年国庆长假出现的大拥堵,以及应对经济减速所展现的长假经济效应,使得恢复“五一”长假的呼声再次高涨。

说到底,中国经济的成就已经造就了消费的能力,关键是如何将这种消费能力释放出来,以及,如何释放才能真正有助于经济发展。

(作者为财经评论员)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