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172年太久,只争朝夕?

yangguangjingpin 2012-09-27 20:56:45 刘亚伟 总第133期 放大 缩小

 

自1840年在鸦片战争被英国打败后,满清的人就开始思考如何才能不再受外国人的欺负,后来确定了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方针,开始了“自强运动”。1894年跟日本发生冲突,满清的海军在甲午海战中大败,皇室求和,签署了《马关条约》,丢了台湾。更多的仁人志士说,改革不能换汤不换药,必须全盘西化,推进宪政,连光绪皇帝都被说动了,搞了“戊戌变法”。慈禧太后杀了推进改革的几个领头人之后,还要收拾光绪,但呆在北京的西方列强不同意。老太太于是动用义和团打击洋人失控,引起八国列强报复,丢了首都,自己逃到了西安,把改良派越来越推向革命和暴动的一边。在这期间,热血青年纷纷到海外寻求富国强兵的本领,赴欧美,去日本。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邓小平这些后来都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命运的人都是先出国再海归闹革命的,他们在国外学到的东西变成了他们改变中国的武器。

孙中山和他领导的同盟会于1911年推翻了满清政府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他很快被袁世凯排挤出局,他到广州“二次革命”,并请来俄罗斯人做顾问。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没有能够维护中国的主权,引发“五四运动”,而“五四运动”并没有把“德先生”和“赛先生”请进家门,而是让一大批中国的救国精英认定,西方的自由民主并不能改造中国,莫斯科和马列主义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的问题。1925年,蒋介石在共产党的支持下北伐,横扫东南如卷席,1927年进入上海后因不满共产党的做法,在英美财团的支持下清党,并建立南京政府。

四年之后,日本制造“9·18事变”,东北沦陷,给试图建立统一、和平和繁荣的中华民国的蒋介石带来巨大的挑战。蒋介石错误地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一面剿共,一面发展经济,一面寻求国际社会对中国收复领土的支持。1936年12月,不满当时抗日政策的张学良绑架了蒋介石,并与中共一道迫使蒋介石承诺国共合作,一道抗日。1937年,日本得寸进尺,发动“卢沟桥事变”,试图征服全中国,中国进入8年的浴血抗战。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局势,也改变了中日对峙的局面,并将国民政府变成了战后重建世界格局的主要领导国之一。为了及早结束对日作战,美国总统小罗斯福“引狼入室”,斯大林以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作战换取在中国的经济利益,而苏联红军在东北的干预也改变了国共军事上的态势。

日本投降之后,国共在治国大业上南辕北辙,美国试图斡旋不果,一面间接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一面等待国共较量尘埃落定。厌倦战争的中国人民期望和平、自由和发展。失去合法性和人民支持的蒋介石兵败如山倒,逃到台湾偏安一隅。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不仅使得中国失去收复台湾的机会,也让中国进入一个新的闭关锁国的循环。直到1978年12月16日,邓小平和美国卡特总统决定中美邦交关系正常化,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纪元。

今天,日本等国对中国的挑衅又让中国面临新的挑战。有172年的从弱国无外交到大国有战略的外交经验,有即将离开的一代领导人的智慧和马上就要走上领导岗位的新的一代领导人的果断,中国改革开放的船不会因为外部因素的干扰偏航甚至搁浅。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