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新闻中,特区的保守与开放

yangguangjujiao 2012-09-19 19:44:56 ■ 李鸿文 总第132期 放大 缩小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时,深圳举办“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评选活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入选深圳“十大观念”。当时,人们一个共同的疑惑在于:深圳是否还拥有产生观念的能力?在下一个年代,深圳还能贡献哪些观念?

一晃两年又过去了,当初的疑惑,现在更加疑惑。当我又一次翻阅了《深圳十大观念》一书,又一次感受到深圳创业者当初的激情与梦想。作为一位深圳人,在为此感到骄傲与自豪的同时,也感受到些许的失落:现在的深圳,是否还有勇气对外宣称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是思想解放的标兵,是否还像当年那样敢想、敢试、敢为天下先?在9月3日写作本文时,我特意浏览了当天各门户网站上有关深圳的新闻,而有关深圳的答案,或许可以从新闻的切口来寻找。

南科大案例

第一条新闻关于南方科技大学,此前一天该校举行揭牌成立大会。这所2007年启动筹建的大学,历经5年才获批正式建立。南科大校长朱清时表示,“改革创新是南科大的立校之本。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南科大必将以更大的气魄、胆识和力度推进各项创新,完成南科大作为国家高教综合改革试验校的重大使命。”同时,媒体在报道这条新闻时,照例用“难掩喜悦和激动之情”来形容朱清时校长的心情。

也许,出现在大会上的朱校长必须“喜悦和激动”,但是,只要关心和了解南科大建校艰辛,就不会认为这份“喜悦与激动”是从内心里流淌而出。今天的南科大,与当初筹校时朱校长设想的南科大已不可同日而语,从“自主招生、自授文凭”、“去行政化”,到接受教育部的“招安”,接受深圳市安排的党委副书记和副校长,朱校长在坚硬的现实面前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颅,不得不妥协与圆通。

两年前曾去过南科大,我见到的朱校长难掩落寞与憔悴。当时的南科大为建校事宜与教育部正处于一种暧昧状态,这个时候的朱校长心力交瘁,是多么需要来自深圳方面的大力支持。也许支持是有的,但支持的力度显然不够,以致在某个时刻朱校长不得不通过媒体,而且还只是深圳市之外的媒体,来寻求社会的支持。

从南科大成立的案例,某种程度上可以观察到深圳的开放与保守。筹办一所不同于现行教育制度的现代大学,是开放,说明深圳这座城市站在了一个高度;可后来的妥协及被收编,又说明这座城市已失去了当年的锐气与朝气。

“创新”只是用新名词包装利益诉求

再看3日这天见报的第二条新闻。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正在审议的《深圳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拟设“城管警察”。报道说,为解决暴力抗法问题,深圳政协委员杨立勋此前提交设立“城管警察”的提案,理由是在纽约、伦敦等世界先进城市,城市管理执法统一由警察行使,是一种国际惯例。

一提到“与国际接轨”,似乎就具备某种开放性与前沿性。但是,按中国城市管理协会会长罗亚蒙的话说,这个所谓的“惯例”完全是信口开河,混淆了警察与城管的分工:“全世界任何一个城市,城管权和警察权都是分离的。城管提供公共服务,禁止暴力;涉及人身强制的,由警察出面。在中国如此,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如果说设立“城管警察”具有正当性,那么,其正当性不是体现在城管权上,而是体现在依法行使警察权,既保护公民不受暴力执法侵害,也保护城管不受暴力抗法侵害。可深圳市的本意却是扩大城管执法权。在城管执法备受诟病的当下,城管再扩权,并不是一个让人安心的信号。

说到深圳城管,又想起其另一项“创新”:城管业务外包。按理,城管业务外包是世界先进城市的潮流,比如花草林木及市政建设等业务,完全可以在科学预决算的前提下移交给社会企业来管理。可深圳的城管外包是什么呢?那些有油水的业务牢牢抓在手中不放,而将不该外包的执法权外包出去,以致外包给黑社会成员,导致发生命案。

“城管警察”、“城管业务外包”,说起来都是新鲜的好东西,说起来都是“创新”,可最终都是为了自己执法方便,用新名词来包装权力部门的利益诉求。

“高贵的缄默”

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所以,在出现公众关注的重大事件时,媒体不能缺席。也是在9月3日这一天,全国的媒体都在报道广州市越秀区区委常委方大国殴打南航空姐一事,甚至远隔万水千山的海外媒体也将此事放在头版。可是,与广州毗邻的深圳媒体却保持“高贵的缄默”,不发一言、不置一词。深圳媒体也许有难言之隐,公众也能理解其承受的压力,但这不是深圳媒体自甘沉沦的理由。想当年,袁庚为了给媒体批评公权甚至批评自己撑腰,引用了“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后来广为流传,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新闻人,当时的深圳媒体也勇立潮头,敢破禁区。而30年过后的深圳媒体,既缺少袁庚这样的远见者撑腰,自己也丧失了冲破禁区的勇气或者说是能力,偏安于一种以温驯换舒适的状态,苟且过活。

新闻因被文字记录而具有意义,有时,不被记录的新闻比记录更具有价值。这些日子,深圳一家为外来工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小小草信息咨询中心”(又称小小草工友家园)正历经劫难。首先是来自当地镇、区不同的政府部门轮番检查,然后房东突然态度强硬地要收回房子,当地派出所及消防大队也选择性执法开出罚单逼迫停业。这一事件与此前深圳在媒体上营造出的“支持民间组织、放开民间组织登记门槛”的形象,存在巨大反差。为何深圳能高调引进李连杰的“壹基金”,却不容一个外来工自己的维权组织?深圳的执政者清楚是为什么,公众更是心知肚明。

读新闻,以及读那些诡异的“不新闻”,看深圳的开放与保守:在开放中保守、在保守中开放,或许,一半是开放、一半是保守,再或许,外表是开放、内心是保守。雾里看花,作为深圳人,我也没看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真正的开放,一定能让人看得清。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