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习近平访美: 当“美式风格”遇到“习式风格”

yangguangjujiao 2012-09-05 12:19:42 ■ 曲一鸣 总第131期 放大 缩小

 

2月14日,中美两国国家领导人跨越大洋在华盛顿来了一场情人节的“蜜会”,拉开了习近平访美的序幕。在此之前,白宫释放的信号明确表明,不会期待这次访问有何“实质性的突破”,会用“美国的风格”接待这位来自中国的国家副主席。所谓的“美国风格”一定离不开对于中国人权、人民币汇率、叙利亚立场等问题的“批判”。但是,当“美国风格”遇到“习式风格”时,前者显然甘拜了下风。

魅力外交的新高度

习近平的美国行,5天,103个小时,27场正式活动,高密集的行程安排,官方与民间各个场合的穿插进行,将一个自信从容、真诚友好、机智善谋、有情有义的中国领导人形象展现在了美国政界以及民众面前。从与奥巴马白宫会谈,一直面带笑容聆听对方的讲话,到在国会山与美国政要交流时的坦诚布公、幽默灵活;从两个小镇的温情故事,到一路上讲话时的旁征博引;从与中美州长会谈时,率先品尝巧克力,到与马斯卡廷老友会面时的无拘无束:习近平的此行将个人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魅力外交和公共外交在中国的外交实践中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习近平访美之前,中外媒体纷纷对于此行进行定调,中国的媒体将其命名为“怀旧之旅”、“探索之旅”、“政治之旅”、“亲民之旅”;美国的不少媒体则将此次访问定位为了“结识之旅”(a get-to-know-you tour)。习近平在抵达华盛顿时给出了答案,这是一场“增进共识之旅,拓展合作之旅,加强友谊之旅”。由此,可以推断此次行程的使命大致有三:一是实地摸底,了解中美之间存在的问题;二是减少中美间的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合作;三是增进中美间的战略互信,减少美国对华的战略误判。

习近平此次美国访问的第一场活动并不是与奥巴马举行会谈,而是会见了对中美关系做出贡献的“美国老朋友”,包括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奥尔布赖特,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布热津斯基、伯杰,前劳工部长赵小兰等。这次会谈的历史背景是中美关系史上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事件——尼克松访华及中美《上海公报》发表四十周年。秉承历史,畅想未来,习近平提出了建设好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四点看法:要镜鉴历史,登高望远,互尊互信,互利共赢。与这些当年开启中美关系大门的促进者、中美建交的见证人和参与者以及当下依然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奔走努力的老朋友见面,体现了中国人重情重义的一面,是习近平此次访问的一个成功开端。

访问的第一天,习近平高强度高密集地会见美国政要,与总统奥巴马、副总统拜登、国务卿希拉里、防长帕内塔等人举行会谈,“华盛顿欢迎习”被看作是“14日的大事件”。虽然没有鸣放代表最高规格的21响礼炮,但是奥巴马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与习近平会晤被视为美国对于此次访问的最高礼遇,按照惯例美国总统通常只会在椭圆形办公室接待亲密盟友和伙伴。英国路透社评价,这是“最亲密的同盟及伙伴级待遇”。在延长了预期的85分钟会谈内,奥巴马不出所料地按照美国的方式“出牌”,敦促中国应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在国际经济体系中遵守相同的规则行事,包括保证贸易平衡。习近平则一边面带微笑地聆听,一边答复将通过对话而不是贸易保护主义加强中美关系。这种当面互相指正问题的沟通方式,是中美领导人互访沟通机制化的成果。“友善交往”且“直接纠错”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主导中美关系的主流。

在与国会领袖会面的过程中,习近平罕见地赢得了这些以“刁难见长”的政客们的掌声。当参议员麦凯恩向习近平就中国的人权、叙利亚问题发问时,习机智地回避了针锋相对,用一句笑谈“麦凯恩议员,你的直言不讳在中国也很出名”缓和了尴尬紧张的气氛。随后,坦诚布公地指出“我们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不过美国过去也有过很多问题”。就中美的经贸合作问题,习近平指出两国间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应该“更加平衡”;就人权方面的指责,习近平回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谈及中美两国合作,习表示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午餐会上,习近平用两段小镇的故事打动了在场的美国听众,“鼓岭”和“马斯卡廷”两座默默无闻的小城,因为中美两国交往的纽带而变得举世瞩目。习近平的个人魅力在这次发言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温情的小城故事赋予了原本冷色调的国际关系人性化的色彩。这种说故事讲道理的发言方式,和奥巴马的演讲风格——串联他人故事,转述为自己言语,有异曲同工之处。

马斯卡廷的怀旧之旅是习近平此次美国行最可圈可点的地方。这座位于艾奥瓦州广袤平原上的宁静小城,因为这位重量级人物的到来一下子热闹了起来。45分钟的会面,跨越了27年的距离,“情谊”二字是奈何也无法割舍的。这次会面的意义远远超越了叙旧,而是昭示世界,中美两国人民在27年前就深深地种下了友谊之花。27年前,习近平进行的是“农业研究之旅”(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tour),没有显赫的身份,寄人篱下,与对方的情谊是纯粹的友谊;27年后,习的美国之行主调虽然是政治,这种情谊却依然显得真挚而自然,“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无拘无束的对话,互诉当年的趣事,短短的45分钟,书写了中国公共外交史上的佳话。针对这次马斯卡廷之行,有人引用了公共外交的一条基本规律:“只有感动内心,才能震撼世界”。这句话的内涵是只有将交往对象的内心打动,才能够实现既定的外交目标。而习近平此次打动的对象不仅仅是马斯卡廷的17位老友,亦不仅仅是美国民众,打动的还有在大洋彼岸密切关注他此行的中国民众。人们看到了这位国家领导人强烈的人文情怀,宽广无垠的国际视野。一个在27年前就主动与美国接触的领导人,应该是一个高瞻远瞩者,应该会带领着中国走向更加开放的道路。

“巧克力外交”的甜蜜瞬间

习近平访美的最后一站是洛杉矶。在洛杉矶的访问是在拜登全程陪同下进行的,加上去年拜登访华时的相处,两人在一起共度过了约20个小时。如此长时间和一个外国领导人相处,连拜登也表示这在美国外交史属于罕见。习近平独特的人格魅力、平易近人、真挚坦诚的性格也许会成为未来中国外交别具清新的特色。在“天使之城”,习近平的访问重心是文化交流、经贸往来、地方合作。

在经贸往来方面,习近平在抵达洛杉矶机场之后即驱车前往洛杉矶港,参观了中海运码头。洛杉矶港每年60%的货物来自中国,商品总价值达1200亿美元,习近平的此次参观无疑将会为双方合作带来巨大的拉动效应。同时,访问洛杉矶是应洛杉矶市长及加州州长的热情邀约及多次请求,这背后当然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诉求:加州的高铁项目资金方面遇到了瓶颈,当局希望能够引进中国的投资,让高铁的修建能顺利进行。

在文化交流方面突出了两个“亮点”:一是与好莱坞梦工厂畅谈中美的电影合作,二是现场观看洛杉矶湖人队的比赛。好莱坞大片与NBA篮球,是盛行世界的美国文化核心元素,是美国文化软实力的突出表现。软实力(soft power)是美国权力观中的显学,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在其2004年的著作《软实力:世界政治的成功之道》(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系统地将其进行了阐述。软实力是与硬实力(hard power)——即经济与军事实力相对的概念,是“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你的目标从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Soft power is the ability to attract or repel other actors to “want what you want”)。奈认为软实力有三个来源: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从文化层面,美国的梦工厂和NBA征服了世界亿万观众,与大屏幕与篮球同行的是美国的价值观念:对于奋斗精神的倡导,对于英雄情操的崇尚,对于健康时尚的追求,对于自由民主的颂扬。中国早在2007年就提出软实力建设,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在“软实力”思想的指导下,近年来,中国致力于推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力图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国家形象。在软实力传播的技术层面,中国可以向美国取经,借鉴一下好莱坞的炫技以及NBA的营销模式,但是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灵,是一个国家的特质,中国的软实力构建需要立足于市民社会的培养,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弘扬。

在地方合作方面,习近平与拜登共同出席了中美州长座谈会,在会上营造了“巧克力外交”的甜蜜瞬间。在中国各省长、省委书记以及美国各州长出席的正式外交场合,本应该正襟危坐,场面严肃,但是习近平突然脱稿讲话,提到了夏威夷的巧克力并现场将巧克力传给了在座的各州省长们。肃穆的气氛在品尝巧克力的甜蜜中被打破,成就了中美外交史上罕见的一幕。

(作者为本刊特约记者)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