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

banyuesudi 2012-09-05 12:11:31 总第131期 放大 缩小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最近针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表了一篇评论,借用乾隆皇帝超长的执政生涯来提醒中国人今后可能要面临退休年龄推迟的现实。文章说,生活在18世纪的乾隆皇帝曾为自己退位后的生活煞费苦心。他命人在紫禁城里造了一座精美的寓所——倦勤斋,取“耄期倦于勤”之意。

当代中国的很多老年人也同样辛勤工作过,同样感到疲倦。但与乾隆相比,他们的退休生活就不那么滋润了。2009年,政府养老保险覆盖率不足30%。对于大多数农村居民来说,他们年迈后唯一的依靠就是自家的土地和亲人。

不过,从2009年开始,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开始迅速扩大。最近,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数字显示,全国6.22亿人参加了养老保险,覆盖了超过55%的成年人。新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在两年内就覆盖了2.4亿人,这一数字比美国社保制度覆盖的人口还多。国家审计署称,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到位。

这是历史性的进步。可是“基本”一词也的确说明了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以及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差距还非常大。在一些农村县城,每人每月的基本养老金甚至只有55元。

因此,中国倒不会像欧洲那样面临保险福利过高的问题。可是中国有中国的困扰。在城市地区,职工要按规定向个人养老保险帐户缴纳保险费,以此补充社会统筹。农村参保人员被鼓励这么做。据估计,个人缴费额迄今总计共有2.5万亿元,但事实上个人帐户里的资金已经所剩无几。

大陆的养老金个人帐户与香港、新加坡不同,其养老保险基金并未被妥善隔离,也没有以参保人员的名义进行金融投资。相反,地方政府把养老保险基金挪用到其他领域,例如支付政府帐单、做房地产投机或是支付眼下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从国企下岗的那部分人员如今的养老金。

虽然存在养老保险基金遭挪用的现象,但中国并不缺乏储蓄和投资。去年,中国投资总额占GDP的49%,其中有3%被用于投资海外资产。整个国家都在未雨绸缪。可是,这些投资资产却并不属于参保人员个人。他们只能祈祷退休后能有幸从地方政府那里拿到应得的养老金,至于地方政府的钱从哪里来就不重要了。此外,跨省移居的人还要担心养老保险无法异地支取。

一种明智的改革措施是让中央政府接管整个养老保险体系。这样就可以填补空帐、整合四分五裂的保险系统,并让养老保险更具流动性。就保险结构来说,长期的目标是让参保人员对自己的个人帐户享有更大的自主权,能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投资产品。不过问题是,大陆缺乏香港和新加坡那样成熟透明的金融体系,大陆股票市场一片混乱,很难说这是养老金投资的理想场所。因此,改革必须是渐进的。

下一步,中国政府可以把一部分海外资产纳入到国家社保基金里去,从而填补空帐并使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更加多元化,同时也可以避免过分依赖不成熟的金融市场。还有一种方法像瑞典一样把空帐转为所谓的“国民帐户”。在这种模式下,个人缴纳的费用决定了个人福利。该模式的计算方式公开透明,反映了退休者的预期寿命和国家经济的支付能力。政府支付的养老金来自当期税额和中央养老基金。不过此后随着金融系统的成熟,大陆的养老保险体系应当逐步褪去其中国特色,像香港模式一样增加资本主义色彩。

不论中国如何为其养老保险体系筹资,政府的负担总是越来越重的,因为国家老龄化程度正在加深。到2035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近30%(现在这一数字为13%)。国家无法负担这么多人的退休养老金。现在,男性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职工为50岁。在今后10年,无论男女退休年龄应当一律推迟至65岁。在推迟退休年龄方面,中国人可以从古代皇帝身上获得灵感。乾隆皇帝1796年退位时已经执政了60年,其后又继续控制朝政3年之久。结果是,他其实从未在倦勤斋里过过夜。

(栏目编译/王原)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