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从汪精卫到钓鱼岛

yangguangbaodao 2012-08-16 18:18:02 ■ 方绍伟 总第130期 放大 缩小

 

1940年4月,汪精卫与日本华南派遣军最高指挥官安藤利吉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2012年7月24日表示,日本政府已经正式着手收购钓鱼岛手续,争取在2013年4月将钓鱼岛国有化。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也再次强调,钓鱼岛属于“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范围,他已获得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确认。美国一直没有在钓鱼岛最终主权问题上持特定立场,美国仍希望中日双方能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

“钓鱼岛国有化”问题引起了中国公众的愤怒。众所周知,钓鱼岛在地质上是台湾北部山脉延伸入海后的突出部分。1879年,日本吞并中国琉球群岛时就盯上了钓鱼岛。“甲午海战”后,日本于1895年强行占领钓鱼岛,迫使中国在《马关条约》上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1943年,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强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却乘乱将钓鱼岛交给美国托管至1971年。1978年,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产权从古贺善次转到栗原国起名下,“岛主”一直与日本政府有租赁契约。

正当中日政府与公众就“钓鱼岛国有化”问题而情绪高涨时,中国知名学者茅于轼先生,在“新浪微博”上发表了“人权高于主权”(原意是“人民利益超越国家利益”)和“爱国真有那么重要吗”的言论,一下激怒了一些中国网民,有网民甚至把茅于轼比之于汉奸汪精卫。原来,早在2008年7月21日,茅先生就发布过一篇先前写好的博文,题目叫“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政治家的利益”,文章认为汪精卫“是真正的英雄”。本文的目的是要提出,茅先生的看法违背基本的逻辑,“汪精卫是真正的英雄”、“人权高于主权”和“爱国真有那么重要吗”都是错误的观点。

虚假的逻辑出发点

茅先生是这么说的:“真正从百姓的利益看,好死不如赖活。活着是一切讨论的前提。几千年以来极少有人对此提出问题,因为受统治者的蒙蔽太深,没有觉悟以人民自己的利益来判断是非,或者错误地以为国家的利益就是百姓的利益,不加区分。……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要重新评价汪精卫。文章我没有看到,对汪精卫我也没有任何研究,但是引起我的思考。从人民的角度看汉奸和从国家的角度看很可能是不同的,有时候可能是绝然相反的。卖国求荣的汉奸当然不耻于人类。但是也可能有一些汉奸并不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而是为了减轻人民的痛苦,作为抵挡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欺压的缓冲器。这样的汉奸非但没有错,而且是真正的英雄。他自己下地狱,为的是减轻老百姓的痛苦。反过来看,有些英雄拿几十万人民的性命做抵押,坚决不投降。只是为了报效皇帝老子。从人民利益的立场看这些人不值得效法。用这样的眼光看问题,几千年的历史就要改写。”

让我们先以“同情的理解”为原则来解读茅先生的意思。茅先生想说的是:人民的利益优先,有些人称英雄,是为了报效皇帝老子而牺牲人民的利益,汪精卫是为了减轻人民的痛苦而自己下地狱,所以汪精卫才是“真正的英雄”。

这个“汉奸逻辑”不符合一般的直感,可它乍一看却很有道理,因为关键的破绽很隐蔽。这个关键的破绽就是:它先用“人民的利益优先”作铺垫,接着把“人民的利益”凝固为一种“单一的利益”,然后再把“人民的利益”与“政客的利益”、“皇帝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对立起来,最后,“以为国家的利益就是百姓的利益”就变成了“受统治者的蒙蔽太深”,而“为了减轻人民的痛苦”的汉奸就自然是“英雄”了。

我也赞同“人民的利益优先”,但我认为这是一个虚假的逻辑出发点。因为,要害是怎么理解“人民的利益”,而恰恰在这里,茅先生犯了一个简单的逻辑错误:他以为“减轻痛苦”就是唯一的“人民利益”,他在强调国家利益不等于百姓利益时把两者的重叠部分取消了。

难道说“增加痛苦”也可以是一种“人民的利益”吗?这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拿痛苦与快乐相比,人民当然会选择快乐,可如果拿痛苦与背叛或耻辱相比,那么,人民完全可能选择痛苦而不选择背叛或耻辱,因为背叛或耻辱完全可能是更大的痛苦,这对一个视面子、尊严、民族荣耀感如生命的中国人来说就更是如此。对于一个“不要脸”的民族来说茅先生的逻辑也能勉强成立,但对中国人来说,茅先生的逻辑肯定讲不通。

个体与整体混为一谈

茅先生说“领土不完整,少了一块,于我何干呢?”近现代史上,的确有不少中国人这么想、这么做,结果日本人得寸进尺,到最后中国几乎亡国。关键就在于,汪精卫自己投降也许是大丈夫,但他代表中国投降就是汉奸,他“减轻人民痛苦”的信念越坚定,他给人民带来的精神痛苦就越大。茅先生把个人意义和集体意义的“委曲求全”混为一谈,个人的“好死不如赖活”也许有“能屈能伸”的含义,可全民族的“好死不如赖活”却可能有三个大问题:一是很难确定和判断什么叫“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二是不能排除投降后被灭族灭种的风险,三是与敌合作可能过分鼓励了集体的“投降主义”文化。

汪精卫想曲线救国,也确实救了不少敌占区的人民,可他的背叛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远远超过他给人民所减轻的痛苦。更具体地说,有些因为他而减轻了痛苦的中国人,可能宁可选择“宁死不屈”;而那些他的投降涉及不到的中国人,则可能因为他而增加了耻辱的痛苦。可见,茅先生的最大错误,是把“物质利益”当成了人民的唯一利益,完全忽视了人民的“精神利益”,完全无视背叛或耻辱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完全不顾“好死不如赖活”的个体投降不同于“好死不如赖活”的整体投降。

按照这个简单的道理,“人民的利益”与“政客的利益”、“皇帝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可以是重叠和统一的,他们之间在主权利益上统一,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其他利益的对立就消失了,他们在其他利益上的对立也决不自动导致他们在主权利益上的对立。有些自称英雄的人为了报效皇帝老子而牺牲人民的利益,这种情况肯定存在;但敌人来了,我们政体要是没宪改,大家就可以临危投敌让步以减少物质损失,这样的思维,这样的“人权高于主权”,就等于否定了人权需要主权来保障,就等于否定了主权至少也是那些受敌损害者的人权的一部分,就等于永远把“改政体”当成了所有国民的头等大事,以至于投敌让步也在所不惜。确实有人认同这个“投敌让步逻辑”,但茅先生的问题是以为,一些人的逻辑就是大多数中国人的逻辑,或应该让这些人的逻辑变成大多数中国人的逻辑。

可见,茅先生所谓的“几千年的历史就要改写”,其实只是他对汉奸的分析出了“四个大漏洞”的结果,可问题是:精神利益可以高于物质利益,个体投降不同于集体投降,外部争主权不对立于内部争民主,一些人的逻辑不是也无法成为大多数中国人的逻辑。

贬低百姓对主权利益的关切

茅先生还说:“钓鱼岛是一个无人荒岛,没有GDP没有税收。地球上有没有它不会对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百姓造成丝毫影响。但是政治家和外交家们发现这是一个好机会,无事生非,动用百姓的税款,制造事端,煞有架势地忙忙碌碌。其实是为了自己的职业利益。他们就是吃这口饭的。哪天他们真正关心百姓了,世界才能太平。”茅先生主张“让政治家退出,请专家拟定开发方案”。

可是,钓鱼岛周边的捕鱼权以及其他潜在资源都有GDP,对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都有影响,更具有GDP之上的主权意义,各方忙忙碌碌怎么能叫“无事生非”呢?哪个政治家愿意背“丧权辱国”的罪名呢?又有多少“公知”愿意支持“丧权辱国”呢?是应该骂政客不关心百姓的物质利益,但怎么能借此贬低百姓对主权利益的关切呢?“让政治家退出,请专家拟定开发方案”又怎么可能行得通呢?

(作者为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专栏作者)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