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公知打架,堕落还是进步?

yangguangshixian 2012-08-08 21:57:17 总第129期 放大 缩小

 

所谓“公知”,也就是公共知识分子(The Public Intellectual),原本是美国法学家波斯纳所著《公共知识分子》一书里提出的,指的是美国当代社会出现的在自己专业范围之外就公众关心的政治、社会和意识形态等热点问题在各种公共媒体和讲坛上发表评论的人。如今在微博上活跃的一些名人,如张鸣、五岳散人、方舟子、吴法天等,其实都是名符其实的公知,只不过他们之间的观点经常对立。

去年,五岳散人和吴法天开了“公知约架”的先例,而现在记者周燕揍了副教授吴法天,也让“约架”从网络风波演变到现实生活,并终于发展成了打架。这些在人们印象中本该以温文尔雅形象示人的知识分子竟然真动手了,这究竟是知识分子的“堕落”,还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一个“途径”?权利、自由、暴力……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

杨锦麟:感到深深的不安

微博如果成为约架的平台,那就意味着从语言暴力迅速发展到实际暴力,这不值得鼓励,也不应该提倡。

“约架”是不是一种文化基因,没在北京城生活工作过,不太敢妄评,但对这种暴力相向,拳打脚踢,我们这些亲身经历过“文革”的人,总有一种下意识的反感和排斥。“文革”初期,从北京城传来的批斗走资派,进而斗老师斗校长打倒一切的风气,很快传播到神州大地几乎每一个角落。接着就是派性发作,一个单位、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徒然分成两派,壁垒分明,同仇敌忾。初期除了大字报、大标语满天飞,街头校园也开始出现两派辩论,辩论声中,字正腔圆,嘶声呐喊,紧握拳头,怒目相视,但仍遵循“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原始规矩。其他城市暂且不论,但我所居住的那座海岛小城,充其量就是比试各自大喇叭的声响和音量,或对阵叫骂而已,好像也没有“约架”这一说。

新加坡《联合早报》驻京记者于泽远认为:“不同政见的群体进行辩论甚至论战都属正常,一个民主、文明的社会应该鼓励和包容这些辩论或论战。本应是文明传播者的知识分子却频频‘约架’,这绝不是一个好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网络语言暴力开始向现实暴力转化。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矛盾日益凸显的现实中,暴力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成为解决分歧的手段,就可能演变成最终手段。”

何其有幸,40多年之后,又赶上“约架”的时光。40多年前,“约架”属于“文斗”范畴,之后不久,“武斗”开始了,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一直持续了一年多,造成的损失和祸害,远远超过了“约架”。

没经过文革派性纠缠文攻武卫经历的人,可能觉得这种约架、互殴很过瘾很新鲜,但这对于中国而言,决不是好兆头,也不应该让这样的街头约架,进而相互攻击成为惯性,比起文革,这多了两个道具,一个是手机,一个是摄像机,任其无限制发展,我深深觉得不安!

侯金亮:“约架”凸显知识分子的堕落

中国这些知识分子们,不仅擅长武斗,还精于文骂。微博“约架”的大体逻辑不过如此:脏话解决不了的问题,咱就用拳头打你的脸、用脚踢你的裤裆。

说到底,这就是一种丛林法则和暴力思维。这些酷爱约架的名人,基本都是舆论领袖,至少都是知识分子,且背后粉丝万万千。竟毫不顾虑自己社会形象、公众形象,像个泼妇一样骂街,像个小流氓一样在公共场合撒野,不管有理还是无理,此种行径都是一种野蛮。

知识分子和舆论领袖们,本应该捍卫社会的底线、守卫社会的良知,塑造文明的价值,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公平、更正义、更阳光、更文明、更包容。熟料,他们竟成社会文明底线的践踏者、破坏者,并以此为乐。

每当出现“约架”,总有很多看客,在一边呐喊助威,甚至有时还上去“踢”上一脚。颇具讽刺的是,那些看客们还振振有词,称看到了“中世纪欧洲古老传统的骑士精神和绅士风度”。俄罗斯诗人普希金、意大利诗人菲利斯·卡罗·卡瓦洛蒂等都被抬出来,证明“决斗”是多么的伟大,是多么的有欧洲遗风。

明明是野蛮的毫无尺度的“约架”,非要美化一番,并上升到“决斗”的文明,让人感叹看客们的水平,竟如此之高。最让人隐忧的是,那些沉醉于“约架”的知识分子们,还真把自己当成欧洲骑士了,浑身上下散发着“绅士风度”。

欧洲的绅士们,为真理、为荣誉、为爱情而战,要么失血,要么丢掉尊严。而中国的这些知识分子们仅仅是看着谁不顺眼,就上去吐口水,扔板砖,看到对方五毒不侵,口水淹不死,板砖砸不死,然后就“约架”,到公园去踢裤裆玩。这种“文明”能和欧洲绅士相提并论?

“约架”只会让社会的文明底线更低,距文明更远。正如耶林在《为权利而斗争》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国民必须为法和真理而角逐、斗争、流血。这一事实把国民与真理和法律紧密联结,这与分娩时以生命为赌注的这一事实把母与子内在地结为一体完全一致。”可惜,中国这些所谓知识分子和舆论领袖们,除了擅长互掐、窝里斗,不知道自己的使命到底是什么。

一剑封喉:“约架”是民主进程的途径

首先声明,“约架”指的是双方约定并根据一定规则的公开辩论,与暴力无关。“约架”是社会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反映。

其次,“约架”是指在全国范围内的包括传统纸媒的所有媒体上展开的全民讨论。只有在所有的媒体上放手讨论问题,人们才有地方说理去,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地化解社会矛盾,消解人们的怨气,去除社会的戾气。

第三,“约架”是指全民参与,不是指一两个民主人士与个别五毛党的单挑。左派人士可以参加,右派人士也可以参加。社会各界人士都要允许人们直接参与时事辩论。

古希腊苏格拉底们在街头、学校和广场上与人辩论民主也是采取这种形式。人人参与就是人人得到民主理念和实践的教育和锻炼,这是造就一个公民社会的有效手段和必然途径。

公开的“约架”也是民间民主自治的一部分。在中国社会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比如说侗族地区,还事实存在着这种形式的民主自治成分,他们称为“讲款”。与其在底下暗斗,不如摆在台面辩驳。如果说央视提供一个辩论平台,全国直播,我想燕云们也并不想也不会给吴法天两个鸡蛋上脸吧?

此外,我们还要开放更多的辩论场地供人们自由辩论。比如说开放全国所有的广场供人们辩论,就像英国的海德广场一样。开放全国的电视台频道让有识之士一起来辩论。

真理越辩越明。展开辩论时,事前制定好双方认可的辩论规则,还有每次出场的人数和辩论时间的长度。例如左派人士选出一人上台,比如说吴法天或司马南或胡锡进,民主人士也选一个人上台,比如说燕云或韩寒或其他人。台上辩论,台下委托有关独立机构搞舆情调查,看谁的支持率高,并及时公布。这种公开的“约架”其实就是民主自治的形式了。

所以,我们不但不要抵毁公开“约架”,相反,我们还要支持公开“约架”。支持“约架”就是支持民主。

有人担心在辩论中会出现暴力,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们在组织辩论时应尽量避免暴力。先网上,等时机成熟了,再网下。先纸媒,等大家都心平气和了,再电视直播。

暴力分为硬暴力和软暴力,如果说肢体碰撞属于硬暴力,那么口诛笔伐的谩骂则属于软暴力。打一枪要你的命是硬暴力,打小孩一巴掌也是硬暴力,但轻重程度不同。骂两句国骂是软暴力,搞大批判、开斗争会、喊口号打倒某某某也是软暴力,严重程度显然不能相比,对一个人的伤害截然不同。我们反对法律外任何形式的暴力。

一个社会暴力的严重程度以及暴力行为的多少反映了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如果说中国社会真的实现了一个公开平等的辩论平台,那么我们离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就会越来越近了。

(编辑组稿/堇钰)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