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去做一个穷人吧

pinweiyuedu 2012-07-04 14:04:49 ■ 林 达 总第127期 放大 缩小

 

朋友在地方政府公共济贫部。聊起老人医疗计划,他深有感触:在美国最糟的就是做一个中不溜儿,上策是做富人或是做穷人。

奥巴马的医改方案还在等候联邦最高法院裁决。引起“是否违宪”争议的,是对购买医疗保险的强制,违者罚款。被强制人群,就是不上不下的中间阶层。富人当然没这个问题,穷人也没这个问题:他们的医疗早已解决,而且优于中间阶层。这涉及美国的福利制度。

最早,没有政府必须做福利的概念,唯有教会为先的民间慈善。很长时期,美国是州强联邦弱。国民首先是州的公民,所以最早都是州政府的福利。随着联邦政府强起来,罗斯福新政时期的1935年《社会保障法》,成为福利制度里程碑,联邦政府从此走向福利前台。

30年后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又有肯尼迪政府号召消除贫困,推行《新前沿规划》,联邦福利推向高潮。当时黑人民权运动风起云涌,“民权”二字成为一个时代关键词。一系列福利立法都归在了保障民权的名下。

当时的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Charles A. Reich,冲在新时代的前沿。当学生时,他做过《耶鲁法律杂志》主编。1953年,他受雇于联邦最高法院布莱克大法官,为他工作一年。1970年他写了本讴歌60年代反文化青年运动的书:《绿化美国》,十分畅销。在学术上,他提出“新财产权”论,为福利应该是基本公民权利提供依据。他认为,庞大税收已经使得政府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这些财富的再分配,包括福利,就是私权即“财产权”的设立,需要保护。

这样一来,就和美国宪法修正案的第五条、第十四条挂了钩,即任何人“未经正当程序,不得剥夺其生命、自由和财产。”Reich教授把个人取得社会福利认定为私人财产,有“权利”拿,也不得随意取消。在当时社会的疾风暴雨中,观念在急速变化震荡,没人能够避免头脑风暴,学界首当其冲,甚至连极为冷静的联邦最高法院也不能幸免。

1970年,联邦最高法院在戈德堡对凯利(Goldberg v.Kelly)一案中,也确认福利是一项财产权。把福利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可是很快,联邦最高法院几乎立即在丹德利奇诉威廉斯(Dandridge v. Williams)一案中回摆,认为州政府有权根据他们认为合适的尺度去发放福利,并非一定要满足受方需求,只要尽力而为,就既不算是违宪,也没有违反《社会保障法》,即福利只是“特权”而非“权利”,发放福利的政府一方,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斯图尔特大法官还在此案中提到,“公共项目中棘手的经济、社会抑或哲学问题,和法院无关。”

福利毫无疑问牵涉经济,没钱就没福利。但在背后,因涉及趋利的基本人性,也是有哲学和社会问题。

如何处理福利,自由派和保守派、民主党和共和党一直有争论。Reich教授的“新财富论”强调福利的公民权高度,显然和他更关注穷人和弱势群体的自由派立场一脉相承,而保守派更多认为,济贫过度会鼓励懒人、违背了美国个人奋斗精神,更担忧伤害经济,最终包括穷人在内的整个社会都沦为受害者。实际上两边都没错,两党政治家都明白,需要的是两边的平衡。

所以,虽然以保守著称的共和党总统里根曾宣称,既然济贫制度花了大量纳税人的钱,并不能消除贫困,废除也罢,但他当然知道,废除是不可能的任务;而以自由派著称的民主党总统克林顿,却签署了1996年的福利改革立法,大幅削减了公共济贫。再看欧洲国家,福利冲高容易回落难,一提福利改革,政治家先要有民众上街暴动的思想准备。相比之下,美国传统很务实。

但是,难就难在,不论怎么改革,现实中永远无法真正平衡两端,尤其是福利中的公共济贫。所以福利争论是两党的永恒话题。

举个简单例子。看上去,公共济贫中的老人救济,没有“养懒人”问题,应该最容易处理。规定很简单:65岁以上,存款低于2000美元,就可进入老人济贫计划。自住可以保留一套住房,哪怕是一栋豪宅;无住宅可申请老人公寓,月租是收入的1/3。我曾经访问过一个中国老人,自报收入是每月200美元,每月只需为住房支付60多美元,公寓的大花园美极了,有公共交流空间,有公共的基本照顾。政府每月还要补足他约800美元的最低收入。最诱人的就是,医疗无上限。而非济贫对象的享受的政府医疗保险就有上限,不是高枕无忧。怕万一得大病耗尽积蓄的,还需要购买第二、第三保险,也是不小的负担,所以一般人会宁可冒险,不去购买补充保险,但心里并不踏实。最踏实的是穷人,一切政府全包,不仅是医疗,还有生活照顾和锻炼康复的护理。同样,论医疗,青壮年的济贫计划,因为政府全包,也优于中产阶级的自购医疗保险。

可是,要进入济贫计划,不是你得穷吗?未必。

美国是个移民社会。在华人聚集的城市里,就有台湾的前将军、大陆的前高官,只要积蓄放入儿女的账户,立地就可以做“穷人”。虽然在法律上涉嫌欺诈。但只要家庭配合,很难被发现,在移民文化中,一般没有负罪感和心理障碍。

老年济贫还只是福利的一个很小部分。穷人有安稳的晚年,这是社会的责任。所以,既要照料弱势群体,又要防止聚集起来的社会财富被侵蚀,平衡很难。朋友说,地方财政的最大一块,就是切给了他所在的公共济贫部,其次,才是警察局。而公共济贫的钱,包括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拨款,就是纳税人的钱,眼看着,稀里哗啦流水一般,就流出去了。

他的体会是,福利制度真要做好非常难。所以需要有两派、需要有两党、有争执,才会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调整、不断纠错和平衡。虽然,平衡很难。

再回头看,“选择做穷人”没有损失。老人有住房的,损失就是在离世后政府会收去你的住房。朋友解释说,假如你拥有一栋豪宅,而房价扣除政府花在你身上的钱,尚有结余,这结余的钱还是由子女继承。假如房价很低很低,换政府福利,绝对就“值”了。

“所以,”朋友问,“你们的房子值多少钱?”听到我报价那么低,他大笑道:“那就不用为未来的医疗犯愁了。拿定主意,去做一个穷人吧!”

(作者为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专栏作者)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