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充满变数的伊朗制裁方案

yangguangbaodao 2012-07-04 11:57:13 ■ 王 原 总第126期 放大 缩小

 

美国和欧洲自2010年来不断加紧对伊朗的制裁,但伊朗核项目不断取得进展的各种报道依然层出不穷。国际原子能机构去年11月的一份伊朗核问题报告甚至指出伊朗可能正在进行秘密核武器试验,在“和平发展核能”的掩护下生产核武器,这是该机构近年来最为明确的一次声明。随后,美国和欧盟立即加强了对伊朗石油产品出口的控制,并首次将经济制裁扩展到伊朗央行。

建立稳定制裁同盟的变数

近日,美国参议院民主党人士为向伊朗施压而计划推动新一轮石油与经济制裁,其核心是制裁为伊朗国有石油、坦克公司提供交易服务的海外银行,并填补已有制裁的漏洞。但是参议院民主党与共和党在新制裁方案细节上分歧严重,若要推动新一轮制裁,美国政府需要先解决两党间的争执。

即将在今年11月举行的美国大选也是制裁能否持续下去的变数之一。虽然外界对今年的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是否应归因于伊朗尚存争议,但各国的确担心长期的制裁必将带动油价进一步走高。伊朗经济部长侯赛尼已经表示,如果欧盟坚持在7月1日开始实施伊朗石油禁运条例,那么国际油价将可能升至160美元。虽然这一数字有着向西方施压、威胁的成分,但美国国内普遍担忧高企的油价给美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不然奥巴马不会呼吁各国释放石油储备应对石油供应量的减少。在选举压力下,奥巴马政府将不得不考虑制裁在美国国内引起的反作用。

然而,美国推动对伊制裁的难点更多地是在海外——如何建立一个统一、稳定的制裁同盟。欧盟是美国最坚定的盟友,欧盟外长会议能够在今年年初通过对伊石油制裁方案是因为欧盟对伊朗的石油依赖并不大,英国、法国、德国这三个欧盟的主要大国从伊朗进口的石油仅占其总进口量的1%、3%和1%,且这三大欧盟国家都是伊核谈判的参与国。只是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对伊朗石油进口较多,分别达到其总进口量的14%、13%和13%。希腊经济已濒临崩溃,若希腊不保,英法德也难逃一劫。因此,欧盟坚持制裁伊朗的决心也尚有商量余地。欧盟同意制裁伊朗旨在向伊朗施压,促其重返谈判桌。一旦谈判稍有成效,欧盟很可能考虑略退一步放松制裁,从而为南欧的经济减轻压力。

美国十分赞许日本在制裁伊朗石油出口中所作的配合,因为日本在去年大地震及核事故后虽然面临严峻的能源短缺却仍然坚持大幅削减对伊朗石油的进口。但是,日本在制裁伊朗的问题下一直态度暧昧,虽然已经做出大幅削减,但一直因为担忧影响本国经济而没有表态要停止进口,且与美国一再博弈,最终美国同意日本以减少进口的方式代替完全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事实上,日本经济一直未能走出阴霾,且其新能源技术、能源利用率一直是全球领先,因此日本做出削减决定所面临的压力并不算太大。

相比之下,韩国的态度就更为模糊了。韩国在是否停止进口伊朗石油的问题上进退两难,即便是其最终做出停止进口的决定,那也可以说是无奈之举。韩国有10%的石油进口来自伊朗,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可以完全替代进口需求的石油产地。韩国一直在同欧盟协商,要求欧洲保险公司在7月1日被禁止为伊朗石油运输提供保险服务后,为韩国的石油运输网开一面,视作例外,但最终欧盟未能首肯。

印度12%的石油进口来自伊朗,虽然印度在此轮制裁后开始增加从卡塔尔的进口,但在能源需求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无法完全放弃伊朗。除了能源以外,印度已经在阿富汗北部地区获得采矿特许经营权,而连接该地区与印度的铁路途经伊朗查巴哈尔港,因此印度必须保持与伊朗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印度深知中国不可能放弃伊朗,为在未来的中东地区保持对中国的牵制,印度不能损害印伊关系。

作为伊朗石油十大消费国的土耳其则态度强硬。土耳其曾希望能够得到美国对伊制裁的豁免,但最终没能被列在11个享受豁免权的国家之中。土耳其随即表示其无法停止购买伊朗石油,而5月底伊朗对土耳其电力出口翻倍的决定更为两国的经济联系加了一道保险。

最后,俄罗斯和中国两个“非盟友”是美国塑造制裁同盟的最大难题。俄罗斯并不依赖伊朗石油,但坚持反对制裁,因为俄罗斯要用伊朗牵制美国,打一张“伊朗牌”。中国无论是出于政治还是经济原因都不可能停止进口伊朗石油。虽然考虑到中美关系的敏感性和重要性,中国已经开始将石油来源多元化,增加了从沙特、安哥拉等地的进口量,但完全取代伊朗供应是不现实的。美国也努力在中国与沙特之间牵线,沙特也表示愿意弥补因伊朗石油禁运而导致的各国石油供应问题,可是仍有一个技术问题不可避免。伊朗原油与沙特原油含硫量不同,利用沙特原油作为替代品则需要炼油设备的调整,这其中的时间和成本代价需要考量,中国也不会这么做。伊朗是中东地区大国,对中国有重要的战略利益,良好的中伊关系有利于中国在长远的未来牵制美国。从经济角度看,伊朗是中国的石油供应大国,停止进口伊朗石油将威胁中国的能源安全,并推高油价。

经济受创不足以阻碍伊朗核研究

最近一轮的经济制裁的确已经让伊朗经济受到不小损失,其石油出口量也大幅下降。伊朗货币急剧贬值,国内物价快速上涨,通货膨胀率高达20%,给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伊朗的商界担心该国还将面临更多制裁,因为美国和欧盟已经明确表示伊朗核僵局若一直得不到解决,美欧将推出更多的制裁措施。

不过,面对受创的经济,伊朗仍然强硬。侯赛尼日前表示,伊朗已经忍受了长达33年的制裁,而且事实证明伊朗的经济实力能抵挡住这些制裁。此话并非强装颜面。虽然此轮制裁导致石油出口量下降,但得益于近年高涨的石油价格,其石油出口收入并未受到严重影响。石油价格近十年来的涨幅足以抵消其出口量减少带来的损失。此轮制裁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预测2012年至2013年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收入将达到1040亿美元,比2010—2011年增长约230亿美元。制裁开始后,美国《华尔街日报》曾预计制裁将使伊朗的收入损失一半。也就是说,2012年至2013年伊朗仍能从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中赚取约520亿美元,这几乎与2005年至2006年该国54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相当。

更重要的是,即便制裁使伊朗面临崩溃,伊核问题也不太可能向美国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伊朗更有可能孤注一掷,而非屈膝投降。伊朗将把所有的经济问题归结到制裁的头上,而美国显然也不希望与一个经济即将崩溃的伊朗进行谈判——这将失去谈判的意义。

伊核谈判,又一轮循环?

从表面上看来,对伊朗的制裁在核问题上至少取得了两个成效。首先,美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伊朗核项目进程。美国的制裁,包括联合国此前对伊朗所谓的军民两用核项目的禁令,已经阻碍了伊朗核技术的发展。伊朗近年来由于无法获得更先进的技术以及更高质量的原材料而仍然沿用老旧核离心机。今年年初,伊朗宣布研制出新一代离心机,但就在一个月前,伊朗采纳了俄罗斯的建议停止了离心机设施的建设,并封存了相关生产设备。

其次,把伊朗拉回了谈判桌。这至少说明伊朗的态度有所改变。在去年1月的伊核谈判中,伊朗甚至拒绝谈论任何有关核项目的话题。直到后来“5+1”六国宣称以承认伊朗进行浓缩铀项目的权力为谈判的前提后,伊朗才同意重回谈判桌。随后,在今年4月的重启的伊核谈判前夕,伊朗最终放弃坚持让“5+1”六国承认其浓缩铀权力。可以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制裁的确给伊朗施加了不少压力,一些美国官员也以伊朗领导人态度已经转变为由肯定了加强制裁的效果。

然而,让伊朗重回谈判桌离解决伊核问题还很远。美国此轮制裁标志着对伊“施压加劝说”政策的中止,无论制裁最后的经济、外交成果如何,奥巴马政府至少对民众和盟友有了个交代:伊朗愿意谈判了。可是接下来又将如何?伊朗问题已历经多轮谈判,最后还是绕回原点,或者可以说是一直在做“制裁—谈判—制裁……”循环的螺旋式上升——伊朗的核准备越来越充分,却一直保持着对制裁的承受力。游走在美欧与中俄之间的伊朗问题,仍将旷日持久地困扰着世界。

(作者为本刊特约记者)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