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和美国副国务卿谈公共外交

pinweiyuedu 2012-06-04 19:25:40 王 冲 总第125期 放大 缩小

 

最近,作为凤凰网的主持人,我和美国主管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务的副国务卿塔拉·索南沙因(Tara Sonenshine)聊了一个小时,忍不住想把其中的一些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美国官员善于面对媒体,也喜欢通过媒体传播自己的理念。无论是国务院、国防部、商业部的官员,还是参众两院的议员,访华行程的最后都要和中美双方的媒体见见面,唠唠嗑儿。有时候是开个小型记者会,有时候搞个不准透露消息来源的“吹风会”,也有时候找媒体做专访。

面对媒体,说什么,不说什么,美国官员更是驾轻就熟。就拿这次和索南沙因副国务卿的对话来说,我本来想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南海问题等一股脑地全端出来看看她的态度。但把访问提纲发给美国驻华使馆后,得到的答复是,副国务卿主管公共外交,建议围绕这个话题谈,南海问题不是她的职权范围之内,因此不能回答。

得到这个答复时,我郁闷了一阵儿,不过,没关系,任何问题都可以绕着圈儿问问。访谈开始前,我和她进行简单的交流,我说,“有些事,比如南中国海中菲对峙,我要是不问问呢,就有些失职。这样吧,我从公共外交的角度问,请您提建议,怎么样?”副国务卿自己做过多年的记者、编辑、制片人,很坦然地说,“随便,你可以问一切问题。”

于是,就中菲问题我们有了下列对话:

问:中国与菲律宾之间发生南海争端,菲律宾人游行,高喊中国人“滚出去”,我的问题是,从外交角度上看,中国应该如何提升在菲律宾人眼中的形象?

答:这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的专业就是冲突管理。你知道,冲突是人类相处模式之一,无论何处,从理论上来看此事,都会有人处于争端之中。这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当争端导致暴力或冲突时,事物就转变为坏的或不自然的。因此最关键的是如何对待普通争端,解决它,以和平的方式去处理它。公共外交可以做的就是创造一个健康的、基础的、富有弹性的机制。当危机或不同见解发生时,你有一个能够依赖的信赖机制。任何两个社会的冲突,都会以“你进我退”或“我进你退”的方式解决,当争端升级时,你能够有这个弹性机制将冲突级别降低。因此,国家需要的是一个相互信任、自信的“安全网”。当国家间出现争端时,我们能够有据可依。

你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问题和答案之间似乎有关系,又似乎没关系,这就是各国职业外交官的标准做法,美国人也不例外。这种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回答,大家都喜欢。

说起南海问题不够直率,但谈到自己所负责的公共外交,索南沙因副国务卿还是展现了多年积累的专业技能。我一直认为,公共外交是让其他国家的人喜欢你的国家,并且传递你国家的价值观。这是公共外交的最高目标。

索南沙因女士的回答,让我对公共外交有了更深的理解。她说,用“理解”比“喜欢”更为恰当。你有你个人的生活故事,你的个人经历、叙述模式、观点、经验,洞察力以及你对你个人以及你们文化的理解。公共外交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文化阐释、相互理解的工具,我并不认为我们能够对所有事情达成共识,我们甚至不会喜欢同一种事物。但是,如果我倾听了你的故事,我倾听了你的经历,如果我理解了你的背景,你的文化,以及你的参考体系,那么我们之间就会进行交流对话,个人的,或者是虚拟的,至少我能够从你的行为方式中学到一些知识。因此我认为“理解”比“喜欢”更加重要。

这话是实话。国家间的交往,肯定不是政府官员的会晤可以搞定的,肯定需要政府与公众间、公众与公众间的密切交往。在这个交往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相互交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理解。

喜欢与不喜欢,更像是情感表达方式,在国与国的交往中,过分的感情因素是靠不住的。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是中国的老大哥,但哥儿俩很快便分道扬镳,甚至在珍宝岛兵戎相见;中国和朝鲜是共同浴血奋战的同志加兄弟的友谊,但中朝之间的怀疑和误解一点儿也不比其他国家少;中越在共同抗美的蜜月过后,很快便产生了隔阂。君子和而不同,是各国之间交往所需遵守的守则。

理解,需要沟通,2011年,中国共有16万留学生到美国学习,成为美国第一大留学生源国家。同时,通过“十万强”计划,我们也尝试着让美国人来到中国。增进感情,方能理想沟通。

索南沙因说,她接见了10名在中国学习的美国高中生,他们只有十五六岁,远离家乡一年,对于这些年轻学生来说,这将会成为改变生活的一次体验。他们绝不会再用以前的方式来看待世界。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