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黄岩岛事件中菲律宾华人的尴尬处境

yangguangbaodao 2012-06-04 19:09:11 龙 武 总第125期 放大 缩小

 

中菲黄岩岛对峙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紧张的局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地缓解。国内媒体对此的新闻铺天盖地,各种分析也是连篇累牍,其中不乏要求武力解决的声音。但对身处事件争端漩涡,甚至是险境中的菲律宾华人,则关注的并不多。

菲律宾华人现状

中国人移民菲律宾的历史相当悠久。从时间上来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过程上来说,则是一种接力式的。这种移民时间的先后,形成了菲律宾华人社会的三个群体。最早期的明清移民,多融入和同化到菲律宾本地族群中,形成了华菲混血的社会集团。晚清以来的中国移民,则保持着旧有的华人传统,构成了现今华人社会的主体。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移民,则是目前菲律宾社会中最主要的华侨群体。

西班牙殖民时期,在华人移民群体中,妇女特别缺乏,华人不得不娶当地土著妇女为妻。这样就形成了独特的华菲混血的社会集团。如今,绝大多数华菲混血群体已经完全融入到了菲律宾本地族群当中。一位曾在菲律宾生活数十年的福建华侨告诉笔者,菲律宾人中,这种华菲混血可能达到20%~30%。菲律宾国父黎刹,现任总统阿基诺都是典型的华菲混血人。除了身上流有中国血统外,华菲混血人和菲律宾人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他们没有华人的认同,而是以菲律宾土著自居。由于长期以来,西班牙殖民者对混血儿集团实行教化政策,强制信仰天主教,不断灌输歧视华人的政策。因此,华菲混血儿集团在认同菲律宾的同时,还接受了歧视中国的思想。部分处于社会精英阶层的华菲混血儿,英语或西班牙语是日常生活语言,接受了西方的生活习俗。西化程度越深的华菲混血精英,就越排斥华人。菲律宾历史上屡次的排华运动,都是以华菲混血儿群体为马前卒。

目前,菲律宾华人的主体,大多数是晚清以来的中国移民。这部分人自视为纯粹的华人群体。目前,菲律宾华人以在菲律宾出身的第三代、第四代为主,会讲中文和祖籍地方言的青年人正逐渐减少,而对菲律宾的国家认同则日益增强。

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一样,菲律宾也存在着所谓的华人经济控制神话。学界普遍认为,华人经济约占菲律宾国民经济总量的50%左右,也有人估计高达80%。目前,菲律宾的银行、交通、烟草、医药、零售等行业,基本上都是华人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在2011年福布斯全球华人富豪排行榜上,菲律宾华商施至成和陈永裁分别以58亿美元和23亿美元入榜。二人也一直占据着菲律宾富豪榜前两名。与大多数贫困的菲律宾民众相比,华人是较为富有的阶层。这样也造成了针对华人的敲诈、勒索、绑架事件层出不穷。从今年1月至3月,短短的三个月内,媒体报道的被劫杀、枪击的华人,就有十多人。大多数案件最后都无法破案,不了了之。同时,菲律宾华人社会自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政治参与度不高,融入当地社会程度较低,华人社团数目高达千余,相互之间竞争激烈等。

冲突中的尴尬处境

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华人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心态,一方面基于强烈的民族感情和尊严,希望中国能够迅速强大,收复国土,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强力的外交和军事手段,影响到中菲关系,最终会波及到华人群体,自身权益受到损害。

自黄岩岛对峙以来,南海问题以及可能的中菲冲突,成为了菲华人社会的主要话题和华文媒体报道的焦点。对中菲黄岩岛对峙的原因,华界有着共同的认识,都认为这是美国重返亚洲和菲律宾政府采取亲美政策的结果,其目的在于打压中国的崛起。《菲律宾商报》3月23日的评论《中菲南海之争》就呼吁阿基诺总统“要冷静分析现实,不要受美国利用,应为我国的同胞和生命财产为重”。5月4日,王文汉在《菲律宾商报》上,又发表《美国的包围政策》一文,指出美国煽动菲律宾的目的有三:一是与中国争亚洲利益;二是以煽动中国在南海动武,乘机售卖军火;三是一旦中国动武,美国要重燃中国威胁论。

虽然黄岩岛问题成为了华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对于黄岩岛的归属问题,由于民族感情和现实考量,华社和华文媒体并没有明确表态。菲律宾官方却一再要求华人社会对此进行表态和效忠,这让其陷入了只能保持沉默的尴尬境地。菲华联谊总会会长李荣美指出:“在多数菲律宾人眼中,华人永远是异族,是外来的族类,而南海争端使得夹在中间的华人社会左右为难。”为此,他呼吁华社,特别是华总会不应该公开召开全菲华社团体来讨论“南海事件”,而要保持沉默态度,拒绝公开表态。同时,华文报社还要尽量少转载国外的“反菲”文章,少发表支持中国的言论。

这种沉默不仅仅因为华人自身的尴尬处境,还是基于以往的惨痛教训。上世纪60年代,菲律宾奉行反华反共政策,成立了专门的反共情报处。菲律宾政府抓捕华侨中的亲中人士,就是依照华文报刊的言论,进行按图索骥。为此,驻菲前大使刘建超,多次告诫华社侨领,现菲律宾政府和议会中,许多官员都懂中文,可以直接阅读华文报刊,不需要翻译。因此,菲律宾政府一直密切监视着华报的动向,华文报刊一定要格外小心,要谨言慎行。

在保持沉默的同时,菲律宾华人社会对于排华运动再次爆发的担忧却大大增强。4月2日《菲律宾商报》的评论《华社应居安思危》指出:“菲律宾是华裔与华侨的第二故乡,中菲爆发冲突,届时我们何去何从?将是个困难的大问题。且美国必然和从前对付中国的手法一样,利用本国华侨与主流国的关系,以华裔与华侨对主流国的忠贞问题,乘机再次煽动排华事件。因此,华裔们更应有所警惕,有所准备,以免临危手足失措。”5月9日,菲华文报纸《世界日报》以《华社关切南海争端》为题,报道了菲律宾华界对于“反华运动”演变成“排华运动”的深切担忧。文章认为中菲长期对峙的局面,有可能造成事端失控。部分华社领导更担忧经济条件不断恶化的底层菲律宾民众会盲从民族激进分子的唆使,最终酿成大规模的排华骚乱,而这将严重损害100多万名华人华侨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部分华社领导主动拜会了中国驻菲大使马克卿,提出就黄岩岛问题交换意见,表达了对排华风险的担忧。马克卿则表示中国大使馆将会一如既往保护菲律宾华人的安全和合法权益。然而,部分华社人士并没有充分的信心。1998年的印度尼西亚反华骚乱历历在目,给东南亚华人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和深刻的记忆。对于5月11日的反华大游行,菲律宾华文经总会副秘书长庄荣华曾担忧:“若有政客煽风点火,难保反华游行不会蔓延到华人区,华人应该谨慎小心。”不仅菲律宾华文媒体表达了排华的担忧,东南亚其他国家华人媒体也存在同样忧虑。5月9日,马来西亚《星岛日报》也指出这种类型的反华游行,可能像以往一样导致风暴延烧至华人聚集区。

也有国内观察家认为,许多菲律宾人有华人血统,包括现今总统阿基诺在内,加上多数人信奉天主教,个性温和,即使产生仇华心理,应该不至于引发全面性的排华行动。《菲律宾商报》专栏作家卜克就认为“反中”不等于“排华”,菲律宾华人可能遭到“池鱼之殃”只是杞人忧天。他指出菲律宾偏激的民族主义情绪已不存在,而当年“排华”对象的华侨已经成为了菲律宾公民,针对华侨工商业的零售商菲化律、劳工菲化等歧视性立法也失去了作用。

更多的菲律宾华人则是企盼菲律宾政府能够改弦更张,改变目前的对华政策,希望中菲两国能够本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和平解决南海争端。5月12日,《菲律宾商报》社论指出:“为了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总统可以在国防上靠美国,但不可被美国利用与中国为敌,反需与中国接近。经济靠中国,有中国的经建援助,我们才能解决贫穷问题,而总统的民间声望才有希望提高。”这反映了大多数菲律宾华人的心声,但目前似乎看不到任何的进展。菲律宾总统阿基诺曾三次向国会提名华人李永年出任驻华大使,但三次均未通过。5月16日,又任命李永年为中国特使,赶赴中国斡旋菲律宾香蕉出口问题。同时,阿基诺打算提名另外一名华商蔡其仁出任新驻华大使。但蔡其仁仍然要面临国会的阻拦,而对华政策的改变和中菲对峙局势的缓和也并非是靠任命华裔大使所能做到的。

撤侨和护侨问题应首先考虑

2009年3月,菲律宾通过所谓的“领海基线法案”时,造成中菲关系一度紧张,曾有传言中国要进行撤侨。为此,中国外交部不得不出面澄清这只是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谣言。此次,中菲黄岩岛对峙,有可能造成中菲之间爆发冲突或战争。那么,在菲的百余万华人华侨如何应付?

从法律上讲,华人新移民多具有中国国籍,自然在撤侨范围之内。然而,人数高达上百万的菲律宾华人,大部分已加入菲律宾国籍。由于中国并不承认双重国籍,对于具有菲律宾公民身份的华人,只能采取道义上的责任。一旦开战,这些华人将无处可撤。在菲律宾的反华骚乱中,可能遭到底层菲律宾人的激烈报复,菲律宾华人的生命和财产将受到严重的损害。在这点上,目前华人社团已经相当忧虑,部分华界人士通过华商联总会呈文中国政府,要求中国政府应该以居住在菲律宾的华人为最高考虑,以和平方式来解决南海问题,以免华人受累受害。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