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伊核启示录

yangguangjujiao 2012-06-04 19:01:45 本刊特约记者 易萱 张月 总第125期 放大 缩小

 

采访专家:

华黎明 中国前驻伊朗大使

董漫远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李绍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洪 源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萨米·阿尔法基(Sami Alfaraj) 科威特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科威特政府安全顾问

布鲁诺·戴和特(Bruno Tertrais) 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盘点世界的火药桶,中东永远榜上有名;盘点中东的火药桶,伊朗永远名列前茅。在过去的一年里,中东奉献了一场让全世界应接不暇的政治连续剧:卡扎菲殒命,利比亚用鲜血和枪炮迎来了改朝换代;巴沙尔惨淡经营,叙利亚在岌岌可危的情境下奇迹般地稳住了政权;他们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如今镜头锁定了伊朗。

伊朗与P5+1(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加德国)的新一轮核谈判5月23日在巴格达举行。

自1979年巴列维王朝轰然倒台,美伊交恶,伊朗就从未远离风暴中心。在谴责与谩骂的口水战、制裁与反制裁的经济战中纠结了30多年的伊核问题,迄今仍未能从混乱中找到出口。

为什么是伊朗?

人们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是伊朗?为什么是这个国家,站在了漩涡的中心?

打开地图,答案不言而喻。从欧洲到亚洲,从欧洲到非洲,从亚洲到非洲,各画一条线,形成了一个三角地带,伊朗就位于三角的中心。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它是东西半球文明的交汇点,是枢纽中的“枢纽”。

正如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所说:“(伊朗)北面是高加索、西面是阿拉伯世界,南面是波斯湾印度洋,东面是南亚次大陆。在历史上,历来大国希望得到全球的主导权就必须掌握这块宝贵的战略要地。”

伊朗坐拥世界11%的石油储量,仅次于沙特,还拥有占全球17%的天然气储量。在掌握庞大油气资源的同时,伊朗还扼守世界石油的生命线——霍尔木兹海峡,该海峡作为波斯湾石油通往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要道,每天通过的石油量约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1/5。

但是,仅仅一个“油”字并不能解释伊朗的重要性,因为上帝并非独宠伊朗,拥有丰富油气资源的国家比比皆是,中东诸国皆能上榜。因此不得不提到伊朗的另外一个关键字:“铀”。

20世纪50年代,伊朗开始了核能源开发活动,并在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虽然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证明伊朗在进行核武器的研制,但伊朗在铀浓缩技术上的进展(伊朗已于2010年开始生产纯度为20%的浓度铀),已经让包括美国、以色列在内的西方如坐针毡。

伊朗究竟有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意图?外界莫衷一是。

伊朗最高精神领袖霍梅尼多次将原子弹和任何种类的核武器,指控为“恶魔的工具”,甚至突出强调了伊斯兰教法明令禁止核武器的使用。美国防部长帕内塔根据最新情报认为伊朗并未决定制造核武器,但与此相反的是,以色列和美国的鹰派坚持认为德黑兰的铀浓缩计划正在朝着制造原子弹的方向迈进。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洪源说:“从有核国家的历程上看,伊朗确实在走一条拥核国家走过的道路,从逻辑上和实践上都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是建立在和平和军用核活动的相似性上的,军用核活动和民用核活动的相似度是很高的,“所以伊朗所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亦可被认为是军事方面的核活动。”

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布鲁诺·戴和特认为,伊朗所宣称的“和平利用核能”并不符合经济学原理,因为伊朗天然气储量足够用于该国未来几十年的电力生产。但德黑兰却不惜耗费巨资实施一个据称是给核电厂生产燃料的铀浓缩计划,这显然不合逻辑。“没有哪个国家会为了一个核电厂制造一处铀浓缩设施,这还不如在市场上买燃料合算。”

科威特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萨米·阿尔法基也持类似的观点,“有些人认为德黑兰只想拥有研制核武器的权利,并不会逾越这条红线。这或许是一厢情愿,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在探索核武器的道路上走得那么远,投资那么多,却甘心不越过那条红线。”

如果未来伊朗越过红线,闯过了“核门槛”,会给地区甚至全球造成何种影响?$nextpage$

“一旦伊朗拥有核武器,它就可能支持真主党、巴勒斯坦或者其他的激进组织,就可能对以色列的国家安全造成影响。如果以色列国无宁日的话,会造成大批以色列居民搬离国土,以色列的衰落也就成为必然。”洪源说,“它说话的分量和对中东的掌控力,就会空前提升。中东将会成为波斯人的跑马场。这是美国和以色列不愿看到的。”

萨米·阿尔法基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伊朗造出核弹将会显著加大核冲突的危险,引爆地区核军事竞赛的同时,有核武器撑腰的伊朗政权绝不会甘心不秀一下核肌肉就缴械投降,坐失江山。国际社会将被迫选择对德黑兰采取进一步的容忍或不惜高昂代价与之一战。如同1914年萨拉热窝一声清脆的枪响揭开了20世纪人类灾难的序幕,伊朗核弹升腾的蘑菇云将会是21世纪挥之不去的梦魇。”

油+铀,这也就是伊朗核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伊朗之所以成为西方众矢之的的原因,也是伊朗的重要性和危险性所在。

美伊关系何去何从

32年前,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亲美的巴列维王朝垮台。其后伊朗扣留了美国数十名人质,为了营救人质,美国对伊朗发动了名为“沙漠铁锤”的海陆空联合救援行动,却以失败告终。

“实施作战也好,中止作战也好,都是出于我的决定,一切责任都由我负责。”救援行动失败后,时任美国总统的卡特沮丧地说。经此一役,在后来的30多年里,伊朗就成了美国欲拔之而后快的眼中钉肉中刺。

“9·11”之后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消灭了伊朗的两个死敌:塔利班和萨达姆。“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伊朗的地区影响力明显上升,所以在国际上有‘伊朗崛起’的说法,实际上是‘被崛起’,因为伊朗的实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而是由于它周围的敌对力量下沉,所以把伊朗的力量凸显了出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说。

伊朗的崛起,特别是所谓的什叶派板块的隐然出现,使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严重失衡,明显的威胁到美国在中东的利益。

自去年底,美国率先提出对伊实施新一轮制裁方案,作为回应,2011年12月27日伊朗方面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伊朗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再次绷紧,更让国际社会担心伊朗局势有升级到武力争端的危险。

美伊关系直接影响着伊朗核问题有无可能在和平手段下解决。可预见的未来,伊朗局势是会有所缓和还是剑拔弩张?这成为全球舆论关注的焦点。

华黎明认为美伊分歧是形成最近伊朗局势紧张的最核心因素。但在他看来,紧张局势已有显著缓和之势。他解释:“美国方面的最初意愿是伊朗彻底放弃自己的浓缩铀计划。当然伊朗非常不愿意放弃核能发展。”他在接受采访时同时指出4月份,美伊双方对于紧张局势都做出了妥协退步的相互暗示。

“美国的暗示是4月底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的第二次核安全峰会期间,奥巴马会见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时托其给伊朗领袖哈梅内伊传达一个口讯‘只要伊朗承诺不发展核武器,美国愿意接受伊朗和平发展核能的要求’。”华黎明说。而他认为,之后伊朗方面愿意让国际原子能机构到伊朗进行视察,在5月重启和谈,正是伊朗对于美国妥协态度的积极回应。

但现阶段伊朗愿意与相关六国,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重新开始对话,是否可以保证未来一段时间内,美伊关系的相对平稳呢?李绍先对于美伊关系的前景估计较为保守。在最近的美国-伊朗关系中两方都表现得非常克制,伊朗是硬中带软,美国是软中带硬。李绍先认为以色列是介于美国和伊朗关系之间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不能掌控未来以色列是否会单方面对伊朗动武,所以奥巴马的思路还是以石油禁运这个号称“最严厉的制裁”为主,辅之以军事高压,迫使伊朗谈判,并在谈判中做出实质性的让步。“但严厉制裁是一步‘险棋’,伊朗很可能在过度刺激之下使得和谈流产。”他补充道。因此,李绍先预测整个2012年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确实存在。“美伊之间的危机可能会一再发酵。我用‘发酵’这个词,表现动武可能是‘发酵’引起危机。”

华黎明对于未来的局势却表现出较为乐观的态度。在谈及伊朗局势的未来时,他相信在可以预见到的将来,伊朗核问题以武力方式解决的可能性不大。 “虽然很多人认为战争不可避免,但我不这么认为。”他说,“伊朗问题最核心相关的三方:伊朗、美国和以色列,都没有表现武力解决的意愿。”

伊朗在未遭到攻击的情况下,不会选择主动出击,因为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上来看,伊朗选择和美国作战无疑是个不明智的决定。

“美国方面短期来看,从奥巴马竞选连任的角度来说,一旦出现军事冲突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任何人都难以把握选战中的舆论,这对奥巴马是个很大的威胁。所以,奥巴马采取的对伊军事施压、石油禁运等等措施,就是希望在伊朗问题上最好不要有战争。”

另外,放眼长期,他也相信美国政府很明确地希望和平解决伊朗问题。“美国之前经历的两场战争已经将其国内经济拖得精疲力竭。对于政府来说,解决美国国内的经济问题才是当务之急。至少在阿富汗战争没有结束之前,美国绝对不希望再挑起战争了。”

以色列是外界认为最有战争意愿的,因为伊朗问题似乎关系到整个犹太民族的生死存亡。2005年内贾德曾经扬言:“伊朗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这使以色列政府比较紧张。

“但以我对以色列国内舆论的一些了解,现在和伊朗动武并不是以色列国内舆论的一致意见,而且以色列和美国的犹太人团体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形成合意。”华黎明解释,“伊朗问题并不是现在以色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他分析,内塔尼亚胡高调宣称要攻打伊朗的目的主要为转移视线。因为伊朗问题突出后,巴勒斯坦问题已经不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了。“整个国际社会的舆论焦点被成功的转移,这才是以色列最大的收获。”

制裁:催化剂还是缓和剂?

美国暂时不会选择战争这一选项,并不代表永远不会打开这个“潘多拉盒子”。美国在何种情况下会决定对伊朗动武?“对伊朗的打击取决于伊朗核技术发展的进度,是否到了就要组装核弹头的危机时刻。另外就是看进一步的制裁有没有效果。”詹姆斯·马丁反扩散研究中心专家迈尔斯·庞珀说。

也就是说,制裁是否有效成为美国决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手段的重要变量。回顾历史,伊朗曾经历过联合国安理会的四轮制裁。从2006年底联合国通过的第1737号决议要求“伊朗立即停止所有与铀浓缩、重水反应堆有关的活动。”开始,伊朗一直面临着物资、技术和设备实行禁运等多方面的限制和制裁。伴随2007年的第1747号决议、2008年的第1803号决议和2010年的第1929号决议的相继颁布,联合国对于要求伊朗暂停铀浓缩等活动的呼声越来越大,限制也逐步升级。

2011年底,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欧盟宣布对伊朗实行新一轮单边制裁,并把矛头直接对准伊朗央行和伊朗的经济命脉石油工业,导致伊朗与西方关系持续紧张。

如今,随着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加剧,亚洲大国与伊朗做生意的难度越来越大。据路透社报道,今年伊朗的第一和第二大石油买家中国、印度和日本计划将从伊朗进口的石油量削减至少10%。同时,欧盟已决定从今年7月1日起禁止成员国从伊朗进口石油。

可是,面临如此严苛的制裁,伊朗方面似乎还表现得“淡定自若”。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5月17日表示,“西方对伊朗实施制裁的时日不多了”,而且制裁并未产生任何效果。他说,伊朗绝不会停止追求核发展的步伐。

历史上一次次来自联合国的制裁令被伊朗无视,难以贯彻。伴随着制裁条款的升级,伊朗核问题丝毫未有缓解之意。伊朗方面甚至表示,西方国家采取制裁这种“高压战略”危及伊核问题谈判进程。而如今对伊制裁范围一再扩张,让人不免担心,国际制裁究竟会对解决伊朗核问题发挥多少作用?看似严苛的制裁对于伊朗核问题升级是催化剂还是缓和剂?

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董漫远认为制裁手段在解决伊朗问题方面是没有作用的。西方意在施压伊朗的制裁往往成为伊朗伊斯兰政权的最佳“统治减压”借口。$nextpage$

董漫远解释:“制裁并不能更迭伊朗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政权。制裁给伊朗造成了困难,统治阶层完全可以把伊朗本国经济困难的责任推到美国等西方国家身上。政府可以宣称因为制裁老百姓生活水平没有提高,而非因为政府的领导不正确。”这样一来,政府反而容易调动起伊朗的民族主义情绪、反美情绪,反而有利于巩固统治当局的执政地位。

李绍先也与董漫远持相似观点,同样认为制裁伊朗徒劳无功。“制裁手段已经延用了很久了,而且现在还在向极端的方向推进。但是根据二三十年的经验来看制裁恐怕是解决不了问题,伊朗这样的国家不会简单地被制裁所打垮。”但李绍先同时预测,从今年伊朗问题的发展上看,大概率的事件是制裁与反制裁的博弈可能贯穿于全年,当然在其中会夹杂着“擦枪走火”的危险。

战略专家洪源则认为制裁手段对于某些小国更容易产生效果,对于伊朗这样的地区大国则效果微弱。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专家一致认为没有效果的制裁,在国外专家看来却是已经产生了巨大效果。科威特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萨米·阿尔法基认为制裁产生的效果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伊朗的货币里亚尔贬值,人们对金币趋之若鹜争相购买。(2011年11月,1美元可以兑换1.2万元里亚尔,目前一美元可兑换1.9万元到2万元里亚尔。)二是金融制裁使伊朗融资困难加大,投资因此减少。“德黑兰明白其抚慰人心的能力以及将制裁的影响力对外投射的能力正在减弱。与伊朗谈判的希望不过是泡影,对伊继续进行制裁是最合理的选择。”

而在洪源看来,英美一味采取制裁并不明智。“制裁是把‘双刃剑’,对于伊朗是负面的,对于美英国家自身发展亦没有多少好处。”他说。限制伊朗石油出口这样的制裁将对OPEC国家造成负面影响,对石油进口国(中、日、韩、印等国)也会造成影响。洪源更进一步指出制裁手段并不能解决问题,却往往沦为西方国家发动战争的前奏,这使得制裁本身变得声名狼藉。

世界转折之战?

制裁是把双刃剑,敌我皆伤。当双方走到临界点,喊了多年的“狼”也许真的会来。

分析认为,如果动武,美以会对伊朗进行外科手术式的空中打击,以摧毁伊朗核设施,另外为了保证国际石油运输线畅通,美国可能出动有限的地面兵力控制霍尔木兹海峡周边的伊朗地区或是在该地区建立空中禁区走廊,使得伊朗军事力量无法进入该地区。

伊朗有何反制措施?“伊朗可以直接在海上袭击目标,划定可能会对伊朗产生威胁的区域,用自己的卫星监视一些目标,如果是在5000公里半径以内,对方有军事上的异动,可以直接发动攻击。伊朗有大量的中近程导弹,可能会对西方国家的无人飞机、海上目标起到一些迟滞和骚扰的作用。”洪源说,“但是改变战局的武器和装备伊朗是不存在的。重型导弹应该是在第一轮的空袭中被摧毁,所以伊朗的远程武器在战争初期就不能发挥作用。”

那么伊朗“举全国之力”发展的核装置会在国家危机来临时发挥什么作用?

“如果伊朗的核装置没有经过可靠性和小型化的改造,它就不可能装在精确打击武器上,也不可能装在导弹的弹头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洪源说。除此之外,伊朗可能会通过挑拨叙利亚和黎巴嫩的真主党骚扰以色列边境来转化这种兵临城下的巨大压力。

洪源认为,美国对伊朗动武的话,会再次证明国际社会依然奉行“丛林法则”。“可以说整个世界是一个弱肉强食、豺狼当道的社会,而且没有任何的公理正义,包括正义的力量可言。以1935~1939年的西班牙战争来做一个类比,相当于帝国主义列强一致地干涉西班牙,但是和西班牙对比的话,这里没有一个正义的声音和正义的力量出现,更没有国际纵队出现。”

“伊朗一旦发生重大变故,对世界安全形势、价值观都会产生巨大的冲击。伊朗遭受军事打击和溃败,很可能意味着更大的战争,相当于世界的转折之战。”洪源说。

李绍先也持相似观点。“如果伊朗这个问题上一朝不慎引起冲突发生战争,那么对中东地区、对世界也包括对中国都是灾难。”

以色列作为伊核问题的利益攸关方,对爆发战争的后果有另外一种预测,以官方最近进行了一次战局角色模拟,用以判断伊朗核设施遭袭后最可能的事态发展方向,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从参与者名单中,可以看出以色列的重视程度:前内阁秘书伊斯拉埃尔·迈蒙、前空军司令艾坦·本-埃利亚胡、伊朗问题权威专家帕尔多以及主要媒体的资深记者。

模拟结果认为:以空袭摧毁伊核设施之后,伊朗将组织零星反击,随后与西方秘密谈判。提出在近期内不再实施核计划,以换取撤销核制裁及发展援助。油价将在暴涨300%之后回落到先前水平。

中国平衡术

伊朗国家所处的险要的地理位置和这个地区所拥有的丰富石油资源,决定了伊朗未来局势的走向必定对全球其他国家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其中的影响当然也会波及中国。

随着美伊危机升级,美国要求中国等其他国家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中国如何保障自己在海外的利益?中国如何应对美伊关系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这些问题都已经摆在中国政府面前。

针对伊朗局势紧张对中国的影响,华黎明首先从资源角度进行了阐释:“中国在伊朗有很重要的经济利益。中国进口原油11%都来自伊朗。同时,中国也已经参与了伊朗石油上游的开发活动;另外,中国在伊朗还有大量的投资,这其中包括中国驻伊朗的100多家企业。如果进一步对伊朗进行制裁对中国的经济利益和能源利益都将造成损失。”

与其持有不同观点的李绍先则认为,从资源角度来说,中国对伊朗石油的依赖不是很大。他表示,只要国际形势稳定,不存在战争的情况下,中国完全可以在国际上找到其他的石油卖家。“现在世界的石油市场上并不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仍然是供略大于求的一种局面。油价之所以高涨居高不下,主要的因素还是中东形势动荡。”

除了资源层面的冲击外,专家们还提到了美伊关系变化对中国在国家战略布局和外交政策制定方面的影响。

华黎明认为,从政治上讲,美伊关系是敌对的,但中伊关系是友好的。美国现在要求中国站在自己一边是不符中国利益的。

同时他也认为伊朗局势与中国如何处理与美国关系息息相关。“如今,中国在东部太平洋地区面临来自于美国的较大压力。而在中国的西部保持和伊朗的友好关系对于中国是个很好的平衡。这使得中国有和美国相互博弈的底牌。”

华黎明认为在外交层面上,中国在处理中伊和中美关系上必须拥有更大的智慧。这在伊朗局势中的表现在于,中国在伊朗问题上一定会采取和美国不一样的态度。“当然,中美关系对于中国也至关重要,所以中国必须考虑到照顾美国的一部分要求。”他补充道。

李绍先也同意中国需要在处理伊朗问题上“巧妙站队”。他说:“美国对伊朗实行石油禁运损人不利己,中国不能完全屈服美国的压力。”

中国已经表明,美国通过自己的国内法来在国际上实施制裁,中国不会跟进,我们只遵守安理会通过的制裁决议。所以,中国坚持和伊朗的石油交易中可能会和美国有一番斗争。其他一些国家,比如印度、土耳其,他相信也不会完全理会美国的压力。

李绍先说:“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已不可避免。美国要想顺利实现战略重心东移,就必须在中东既应对好阿拉伯大变局,又要将伊朗遏制住。伊朗局势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美国的东移步伐,使美国‘东张西望’,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