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谁在香港抗日?

pinweiyuedu 2012-05-19 12:43:06 ■ 许 骥 总第124期 放大 缩小

 

我们都知道,中国在1937至1945年的8年时间里,和日本进行了所谓的“八年抗战”。而香港,在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15日也有所谓的“日据时期”。稍微了解香港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三年多时间,可谓是香港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那么,香港是否也像中国内地的其他地方一样参加抗战呢?答案是肯定的。参与抗战的其中一支武装,叫“东江纵队”。他们的事迹虽然多年来不太为人知,但通过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名誉研究员陈瑞璋先生的《东江纵队:抗战前后的香港游击队》一书,多少能让我们窥见他们的前世今生。这是一本史料性的著作,作者没有优美的文字,读起来有些乏味,但还是颇值得一看。

东江纵队的雏形其实在日本占领香港以前就已经形成。东江纵队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客家人在东江纵队中占的比例高达90%以上。为什么会由客家人组成这样一支队伍呢?理由很简单,客家人拥有特殊的“客家文化”。他们很早就漂洋过海闯荡天涯,但是乡土的观念又都很浓厚。最典型的代表要数慈善家陈嘉庚。而陈嘉庚,也是很早便投身到抗日救亡事业中的人物之一。

要成立游击队,最棘手的一个问题,是武器。那么,东江纵队的武器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按照陈瑞璋的说法,主要的来源是国民党军队失败和溃逃后留下的武器弹药。当时有些地方的国军在日军未到来之前,就望风而逃。

武器解决了,另一个头疼的问题是物资补给从何而来?原来当时因为兵荒马乱,香港周边海域有不少海盗活动。为了拥有物资补给,东江纵队只能姑息一部分海盗的劫掠,从他们那里获得物资——虽然这与纵队除暴安良的宗旨相悖。

还有一个问题:东江纵队的领导者是谁?原来是中国共产党。中共1938年在香港成立了一个新四军和八路军办事处,由革命家廖承志领导。而当时活动在香港、宝安(即深圳)、惠州等地的多支部队,都由中共领导。不过,后来陈瑞璋采访东江纵队成员彭德时,彭则反驳东江纵队是“共产党游击队”的说法,坚称他们是“真正的在香港拿起武器保卫自己家园的儿女……他们的勇气和牺牲精神实在可嘉……共产党人只提供领导和组织技巧”。此处尚待商榷。

东江纵队主要活动在香港的新界,这是因为日军将主要的军力集中在九龙和港岛,对新界相对松懈。加上纵队成员基本上都用客家话沟通,香港本地人也没几个能听懂,更不用说日军。这也为他们的行动带来便利。

东江纵队抗战期间的任务之一,是营救困在香港的左翼干部和知识份子。被他们成功营救的重要人物中,有作家茅盾。茅盾当时不是中共党员,但是同情共产党抗日政策。1942年1月上旬的一个夜晚,纵队队员江水,负责营救任务。他们从港岛,成功将茅盾送到荃湾,然后又穿过深圳河,与纵队司令员汇合。那年,江水不过13岁,人称“小鬼”。

东江纵队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撤离香港。而在其后的国共内战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参与。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队员才全数退伍,解甲归田。

可这样一支在抗战期间出生入死的队伍,在新中国一波接一波的政治运动中仍旧未能幸免。原因很简单,如前文所说,客家人很多闯荡海外,所以这些队员大多有“海外关系”。这已足以令很多队员丧命。

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东江纵队中的多数队员已经不在人世,但后人不容青史尽成灰,还是用文字记住了他们。今天,我们再看1945年9月28日纵队撤离香港前写给香港市民的告别传单,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传单末尾这样写道:“别了,亲爱的港九新界同胞们!今天我们离开港九了。但我们关心你们的自由和幸福仍和以前一样。经过长期痛苦的斗争之后,我们希望你们能获得香港政府的救济,重建家业,改善生活。我们希望你们光荣的斗争能获得国际人士应有的尊敬,获得应有的自由、和平与幸福的生活。今天,我们撤退了。但我们的心却是永远不会离开你们的。”真的,希望,他们永远不会离开……

(作者系知名书评人)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