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香港是一种病

pinweiyuedu 2012-04-27 14:20:16 许骥 总第122期 放大 缩小

 

不少内地同胞都说香港人自大,开口闭口都是香港最好。殊不知,香港人若批评起香港来,更是风生水起、鞭辟入里,并且下笔之狠之毒,毫不留情。不信?那就看看香港文化人胡恩威的新著《香港文化深层结构》。

胡恩威何许人也?他在香港文化界是举足轻重的人物,1988年即加入香港最重要的剧团“进念二十面体”,后来成为该团行政总裁及联合艺术总监。2001年,他与好友、香港文化人梁文道创办艺术村“牛棚书院”。2006年,他成为西九龙文娱艺术区核心文化艺术设施咨询委员会辖下之表演艺术与旅游小组成员,及公共广播服务检讨委员会成员,2009年获委任为香港经济机遇委员会成员。现在还是香港亚洲电视热播通识节目“我要做特首”的主持人。

胡恩威笔下的香港是什么样的呢?很多人都说香港是“文化沙漠”,但胡恩威说:“一个每天差不多都有数十个表演和展览的城市,不会是文化沙漠。”又有很多人说香港是“中西交点”,但胡恩威说:“一个完全被港式俗语独大的城市,不可能仍然是中西文化交汇的城市。”所以在胡恩威眼里香港几乎成为一个“现象”,就好像某种刚刚产生的疾病,值得好好研究。

香港有太多问题,也不断有人说,现在的香港不如过去。例如,现在的香港学生如果不好好读书,前途就很黯淡,找不到好工作,没有上升空间,一辈子只能在麦当劳打工。但过去的香港不同,如果你考试之路走不通,那么你可以去跟师傅做学徒,好比厨师、裁缝、木匠……有一技之长,就像电影《岁月神偷》里的一家人,还是能够闯出一片天。但现在的香港不可能,因为低下阶层支付不起高昂的租金,创业无门,赚不到第一桶金,必须给人打工。

又如,过去的香港是一座充满希望的城市,人人心怀“香港梦”,因为在这里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但是现在的香港呢?用胡恩威的话说,现在香港人过的是“预设的人生”:“读什么书,听什么歌,看什么电影,吃什么,住在什么地方,穿什么衣服,谈怎样的恋爱都是要差不多一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因为“一切都不可改变”。而为什么“一切都不可改变”?因为板结的社会,凝固的上升空间,香港已不再是个造梦的地方。

香港人过去坚持的“核心价值”──例如“揾钱”是第一要务之类,在今天已经站不住脚。所以,TVB港剧的价值观被胡恩威批评得体无完肤,简直成为罪孽深重、毒害香港的祸根。还有香港媒体的“狗仔”、“八卦”文化,也不入胡恩威的法眼。他觉得,香港记者的优点是反应快速,擅长突发新闻;而缺点是“分析力很低”,只停留于粗浅的报道,导致香港市民也越来越缺乏分析能力。

胡恩威在书中经常赞美内地。比如,他说内地保留了较好的新闻分析传统:“中国内地的传媒没有香港的自由,但比较重视专业和文字的质素,以及记者的专业知识。所以中国国内可以有《财经周刊》和《三联生活周刊》,香港却只有更多不同类型的八卦杂志。”他也赞美内地的大学生比香港的大学生善于思考,也更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内地大学生大都喜欢发问、阅读和辩论,虽然有些观点仍然十分简单,但起码他们会表达和争论。”对胡恩威评价内地大学生的话,我有所保留,不过他对香港和香港人的议论,我基本还是赞成的。

于是问题来了:为什么香港会沦落成今天这个样子?胡恩威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进入1990年代后,“港式投机文化独大,完全是一种港人的自我放弃,自甘堕落与认命的表现”。“狗仔”文化,说到底只是一种犬儒、逃避、不作为,担心出错于是干脆什么都不做。类似周星驰的那些电影,几乎可说是小人物对“香港梦”的意淫。香港是一种病,香港人有病,而且病得不清。

香港人亟须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但胡恩威说:“香港人怕认真比怕死更甚。”所以得过且过,感觉只要闭上眼睛什么都不看,一天天都会过去。不知香港人何时才会意识到,该面对的迟早要面对。

(作者为知名书评人)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