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朝:金正恩外交的迷局与应对

yangguangjujiao 2012-04-23 22:52:26 李开盛 总第122期 放大 缩小

 

在金正恩逐步巩固其执政地位之际,朝鲜外交却呈现出跌宕起伏的局面。先是2月29日美朝各自宣布了“停核换援助”的协议:朝鲜承诺停止暂停核试验和远程导弹试射,并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人员返回朝鲜,而美国则同意提供24万吨食品援助。就在人们庆贺半岛局势缓和之际,朝鲜却在半个月后宣布要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半岛局势因此陡然紧张。外界不禁疑惑:金正恩的外交“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中国学者自然特别关心,这些变动对中国利益有什么样的影响?左右为难的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谁在掌控朝鲜外交?

表面上看,此次半岛局势的反复不过是金正日时期朝鲜外交“善变”传统的延续而已,但笔者并不认同。金正日外交虽然善变,事实上极其精明,无论进退都有实际利益所指。但这一次朝鲜还没有把美国的食品援助吃进嘴里就宣布进行卫星发射,导致先前外交成果功亏一篑,实在算不上是一桩精明的“买卖”。朝鲜不可能不知道,在它进行第一、二次核试后,联合国安理会就分别通过1718、1874号决议,禁止朝鲜进行“与导弹试射相关的活动”,而卫星发射显然在此之列。加上美国大选在即,奥巴马不太可能对朝示弱,在美朝协议之后对朝鲜发射行为持默许态度。但朝鲜还是宣布要发射卫星,结果使先前停核承诺换来的成果变成“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无论如何不能说是一个明智的抉择。

有人可能说,朝鲜发射卫星意在纪念金日成诞辰一百周年,而且属于金正日的“遗愿”,因此无论是否有实际收益,金正恩都不可能冒着违反“孝道”的风险停止发射。但对于朝鲜这样一个国家来说,如何解释一个国家领导人的行为其实完全取决于宣传需要。金正恩在父亲去世不满百日之际,即频频外出视察,所到之处经常开怀大笑。如真按东方的“孝道”标准以及金正日为金日成“守丧”三年的先例,这些行为其实都是不妥的,但一经朝鲜媒体的宣传,这些都不是问题,反而被当作新领导人亲民的宣传材料。因此,如果真的是金正恩认为朝鲜利益需要,发不发射卫星、以及何时发射卫星,均是可以再作决定之事,完全没有必要给自己戴上纪念金日成诞辰、执行金正日遗愿这样的紧箍咒。那么是不是金正恩经验不够导致如此反复?笔者认为可能性不大。金正恩尽管年轻,但身旁有一帮老臣辅佐,加之长期在金正日身边耳濡目染,对外交应该早有心得,犯如此错误似不可能。

个人认为,这次局势的反复,更有可能是由于金正恩尚未完全掌控朝鲜外交,无法在主张缓和与主张强硬的两派势力中间进行有效协调和主导。尤其要注意的是,敢于无视刚达成的美朝协议,更可能体现出军方强硬势力对外交的强大影响力。众所周知,在金正日推行的先军政治下,朝鲜军队掌握了大部分国家资源,对内政外交均有重大的发言权。当前金正恩继位未久,他虽然频频视察部队、肃清异己,但完全控制军队仍然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而对军方来说,维持局势紧张其实是其最大利益,因为一个敌对环境是朝鲜奉行先军政治的重要前提。金正日逝世后,以张成泽为代表的非军方力量上升,甚至还有向军队渗透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军方可能有一种更大的危机感,因此试图利用卫星发射来扭转美朝协议可能导致的缓和局面,维系朝鲜既定的先军政治道路。而对尚未全面掌控权力的金正恩来说,在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党代会前制造一些外部紧张的气氛,也有利于其正式入继大统,从而无视缓和派的努力,半主动半被动地批准了发射卫星的举动。

各方的反应与盘算

面对朝鲜变脸,美日韩虽均指其为“严重挑衅”,但反应程度各有不同。韩国态度尚属平和,一方面表示有必要时拦截,另一方面也表示愿意“帮助朝鲜重振经济”,以诱使朝鲜中断发射计划。美国的反应则属于“一报还一报”,宣布暂停援助,表示要重估对朝政策。奥巴马虽然访问了三八线,但主要是为大选做秀,并无实质意义。最值得关注的是日本的反应。随着事态变化,日本动作频频。3月27日,日本防卫大臣田中直纪下达指令,命令自卫队准备拦截可能进入日本领空的朝鲜发射物。随后,一系列的军事部署在冲绳等地展开。30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召开内阁安全保障会议,正式批准向自卫队下达拦截命令,会后日本的拦截导弹即全面进入“迎击”状态。

明眼人都知道,半岛局势紧张,受累最大的是韩国。而朝鲜发展远程导弹,最有紧迫感的应是美国,因为这些导弹可能打到美国本土,从而可能改变美朝之间的力量均衡。至于日本,虽也在该导弹的射程之内,但朝鲜事实上最直接的敌人是韩国和美国,日本不是主要作战对象。所以,日本的强硬反应实际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借机谋取军力上的发展,特别是抵消中国在导弹、核武器方面的优势,意在改变地区军事力量的平衡。至于是否真的拦截,或者拦截成功,对日本来说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从舆论上为建立反导系统、发展军事力量铺路。可以说,日本通过渲染危机,成为了此次事件中的最大赢家。

至于美国,则是好坏参半。好的是半岛局势紧张事实上也是美国一直以来的潜在诉求,因为这是维系驻韩美军的最好理由,以此来平衡中国力量的崛起。朝鲜原来屡次提及以签订和平条约换弃核的主张,但美国均不积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一旦和平条约签订、美国驻军将失去合法性,从而危及美军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但美国确实也担心,如果朝鲜远程导弹成功,则可能对美国本土造成威胁。虽然朝鲜做出这种自杀性举动的可能性不大,但导弹与核武器的存在无疑有助于提高朝鲜的谈判筹码,从而改变美朝力量平衡。为了在利弊互现之中把握平衡,美国发现在亚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是一箭多雕之举,一来可以防止朝鲜导弹的威胁,二来也牵制了一个更重要的潜在目标即中国。正是因此,一方面是奥巴马在首尔参加核安全峰会时向梅德韦杰夫私下保证:会在大选后对欧洲导弹防御系统采取更灵活的政策,另一方面却是美国国防部官员在华盛顿声称,美方正寻求在亚洲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在这一进一退之间,美国的战略意图不言而自明。

与美日相反,半岛局势恶化受影响最大的其实是韩国和中国。对韩国来说,即使有美国、日本的支持,民族相残均非好事。对中国来说,半岛局势恶化所引起的周边安全环境恶化,特别是美日借机强化军事部署,给中国的未来发展和大国博弈布下了重重掣肘,对中国长远的战略制约尤其不容小视。

推动朝鲜走出"先军政治"

根据以上利益分析,作为受冲击最大的相关方,中韩两国更应该出于一种利益的自觉,采取积极而有效的行动,以避免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至于美日,也应该意识到危机升级背后的风险,避免做出过度的反应。特别是从当前情况来看,要制止朝鲜发射卫星或许已经不可能,但如何制止事件的进一步升级,则仍在各方的可努力范围之内,特别是美日韩可以做到的事情。

当然,要避免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避免中国再次陷于政策困境,就必须从根本上缓解半岛的紧张局势。而要从根本上缓解半岛紧张,又必须使朝鲜摆脱“愤怒的孤立”状态,走向与邻国和平共存的改革开放。要达此目的,非有内外两方面的努力不可。

从内部来看,朝鲜有必要摆脱过度消耗国家资源的先军政治,把国家的发展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来。也只有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朝鲜才有可能走向一种真正全面的对外开放。目前朝鲜虽然也推出了各种吸引外资、设立各种开发区的举措,但都是“定点”式的,其目的仅是为朝鲜脆弱的经济输血,与30多年前中国那种“从点到面”式的开放完全不同。制约朝鲜开放的不仅有意识形态上的原因,还有对安全问题的严重忧虑,那就是半岛上与韩国、美国的敌对状态。因此,美国和韩国如果真的想从根本上解决危机,就确有必要改变对朝鲜的敌视政策,回应其安全诉求。特别是美国,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包括朝鲜在内的相关各方签订和平条约,正式终结半岛上的停战状态,将军队从韩国撤回去。当朝鲜不再面临外部的安全威胁时,其发展核武器也就失去了相应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实行对外开放而不是坚持先军政治道路才有可能。

中国在朝鲜半岛有着至关重要的利益,应该积极推动相关各方实现这一政策转变。对于美国和韩国,中国应该大胆地强调它们在实现半岛危机根本解决方面所应负的责任,并大声地督促它们承担起这种责任。对于朝鲜,中国也应该利用作为盟友的优势,既要支持其合理的安全诉求,也要继续要求其彻底弃核,重新回到无核化的道路上来。当前之计,或许可以先从建立有效的战略与安全交流机制入手。我们与不少国家已在战略与安全方面建立了各种层次的交流、协调机制,中朝作为有正式条约关系的盟友,这样的机制化的交流与协调更应该大力加强。通过这样的机制,不但有利于增加与朝鲜军方的交流与相互理解,推动朝鲜放弃先军政治和封闭状态,向正常国家和改革开放转型,也有利于中国未雨绸缪,在半岛局势中采取一种更加主动的“塑造”战略,避免下一次再处于被动应付的窘迫局面。

(作者为湘潭大学副教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